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的伤痕:独立战争与美国政治的暴力基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20711135
  • 作      者:
    (德)霍尔格·霍克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1. 作者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美国国会图书馆高级研究员,尤擅长18世纪史研究,能从英、美双视角去审视美国独立战争史。
2. 媒体推荐:本书出版后即获得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平克与《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等重量级媒体的一致好评和推荐!
3. 视角独特:这是首部从暴力视角解析美国独立战争的作品,作者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生的种种暴力行为一一展示,并揭示了暴力的负面效果,如奴隶制的巩固、北美原住民的消亡,以及胜利者对对战争罪行的抹除、篡改和美化。
4. 现实意义:作者试图从历史中发掘美国现当代种种对外政策的暴力基因,进而对通过暴力手段追求正义目标的行为做出批判和否定。这也是我们需要吸取的历史教训。 

展开
作者简介

霍尔格·霍克,生于德国,在牛津大学获得现代历史博士学位。英国利物浦大学18世纪历史跨学科研究中心创办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员,现任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擅长18世纪史、英国史研究。
杨靖,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美国文明研究所所长,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揭示了被粉饰过的美国独立战争的另一面——暴力,即美国实际诞生于一场充满暴力和血腥的内战。作者不但用生动翔实的文字展示了爱国者与保皇派、英国兵与平民、白人与黑人、印第安人之间的种种暴力行为,还展示出这种无处不在的暴力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即英国人对无休止战争的左右为难以及胜利者对战争罪行的抹除、篡改和美化。

本书试图从历史中发掘美国现当代种种对外政策的暴力基因,进而对通过暴力手段追求正义目标的行为做出批判和否定。因此可以说,美国是通过一场残忍无情、毁坏灵魂的战争建立起来的,无法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美国的过去与当下!

展开
精彩书评

根据定义,战争是关于暴力的,但霍尔格·霍克的精彩著作也许是第一次将暴力作为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重点。他以扣人心弦(有时也会令人恶心)的笔法强调了一些真正令人震惊的暴力事例,双方都有。所有学习美国革命及其战争的学生都应该读这本书。
——斯蒂芬?康威,伦敦大学学院历史学教授、《美国独立战争简史》作者
将革命战争从浪漫的国家神话中解脱出来是很困难的,但在《美国的伤痕》中,霍尔格?霍克提出了一项重要的修正。这是第一本研究暴力在冲突中扮演了怎样可悲而令人震惊的角色的书。
——安德鲁?奥肖内西,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谁丢了美国》作者
作为美国人,我们更愿意相信我们的革命本质上与别人不同,更多的是在大陆会议议事厅里雄辩的演讲,而不是暴力和流血。但是霍尔格?霍克表明,我们的国家是通过一场残忍无情、毁坏灵魂的战争而建立起来的。这场长期而血腥的冲突以多种令人困扰的方式决定了美国将会如何发展,《美国的伤痕》对此进行了深具启发性的考察。
——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勇敢的抱负》作者

从对商人和海军官员涂上滚烫的柏油,到当众脱掉涉嫌同情保皇派的妇女的衣服,霍尔格?霍克以深入的研究和扣人心弦的文字揭露了美国革命的可怕暴力,颠覆了美国无血诞生的感性神话。
——凯瑟琳?杜瓦尔,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学教授、《独立的失落》作者
《美国的伤痕》是一部关于革命战争的杰出综合史,强调了这种血腥和破坏性的冲突如何触动了普通男女的生活。霍尔格?霍克关注的不是战争中众所周知的建国者,而是展现出降临在双方士兵和平民身上的暴力和恐怖。这是一本重要的书,所有希望能更好地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本质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约翰?费林,《旋风:美国革命和赢得革命的战争》作者
当然,没有读者会把革命再想象成孩童时代看到的那种端着气枪的露天历史剧。霍克明智地认为,考虑到民族解放实际上是什么样的战争,美国人也许应该让自己对建国和民主输出的热情降降温。他向我们展示出,革命远比我们通常所知的更加残酷。
——《纽约客》
霍克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对美国革命做出了原创和发人深省的贡献。他咄咄逼人地指出,和大众认知中为了争取自由而进行的高尚斗争不同,那个时代充斥着更普遍的身体虐待和心理暴行。通过精雕细琢的历史细节,他揭示了革命中释放的暴力如何广泛蔓延,几乎没有哪个社会能够幸免。
——《华尔街日报》 

展开
精彩书摘

1770 年3 月5 日,星期一,夜幕降临时分,在波士顿的大街上,一队队以灌铅大棒和短刀武装起来的波士顿人开始尾随落单的英军官兵。
在城里的其他地方,市民则遭受士兵的威胁和殴打。谣传一名失踪的上士已惨遭杀害,士兵们则将一名牡蛎商打得半死。8 点左右,愤怒的民众与驻扎在穆雷军营的英军发生了正面冲突,该军营原为位于德雷珀巷和布拉特街之间的一家糖厂。几十号人在附近的港口广场聚集,这是波士顿老城的商业中心。人群中有许多是挥舞棍棒的水手;有些人从临街的店铺卸下桌腿充作武器。他们向违反抵制英国货禁令的一名进口商家里投掷雪球和冰块,人群所过之处,窗棂簌簌发抖。3 月2 日,即前一个周五,在米尔克街南边的约翰?格雷制绳工棚门口,数十名失业工人与值勤的士兵由长时间的争执升级至暴力冲突;到了周日,又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混战。尽管没有人员伤亡,但到了周一,官兵与民众似乎都已拉开架势,伺机而战。
9 点一过,满城的钟声敲响——布拉特广场教堂领头,西边老布里克教堂紧随其后,然后是旧南教堂。半夜敲钟通常意味着火灾。无数居民在隆冬的夜晚冲出家门,高举灭火的水龙头和各式盛水的瓢盆,来到冰雪覆盖的大街上——武装的暴民开始在市中心集结。在初弦月光的照映下,在位于东北角的国王街(今日的斯泰特街)和皇家交易所巷交界处的海关,人群迅速膨胀。年轻的本杰明?戴维斯很快察觉:“根本没有火情,是士兵在械斗。”
在海关大楼外,好几百号人(越来越多)与9 名守卫形成对峙:巍峨的砖墙背后是存放海关记录和关税收入的司库。钟声敲响的时候,当值的40 岁爱尔兰军官托马斯?普雷斯顿上尉正率第29 步兵团的一名下士和6名士兵从附近哨所穿过躁动的人群,紧急增援海关大楼唯一的岗哨休?怀特列兵。休?怀特此前曾用火枪敲打一名假发制造商的学徒,因为这名小男孩胆敢对英国军官起哄。但不久,聚集的人群开始谩骂,并向他投掷雪球,让这名哨兵不免胆战心惊。高大的士兵背靠墙壁围成扇形,他躲在中间,士兵手中的火枪都已经装弹,插好刺刀;暴民当中也有不少人拥有武器,从整夜挥舞的棍棒到他们出门前外套下私藏的刀剑。对峙双方至少有3 名士兵和人群中的3 名民众在上周的制绳工棚冲突中已交过手。
这一次重新照面的选址坐落在海关大楼。这本身也是一种象征,表明七年战争1 胜利后,不列颠对大西洋沿岸13 个殖民地的横征暴敛遭人憎恨。英国方面希望殖民地不仅要承担驻扎北美的万余名英军的费用,还应该承担部分战争费用以及未来的防御费用。
许多年来,马萨诸塞通过合法和非法途径,扮演了反对帝国新政急先锋的角色。《印花税法案》对印刷的每一张纸强行征税,波士顿人奋起反抗。该法废除后,英国又接着出台《唐森德法案》,要求对进口的商品如玻璃、铅、茶等征收关税,对此,波士顿人同样不买账。他们向皇家总督发出吁请,同时联合其他11 个殖民地共同采取禁止进口上述产品的策略。成群的男女走上街头,砸毁财物,威胁甚至伤害海关官员以及违反禁令之人。就在一个月前,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包围了一名海关告密者的屋子,因为他告发同胞违反了大英帝国税收法令。告密者向人群开枪射击,一名11 岁男孩不幸遇难。
转折点其实发生在1768 年,当时英国政府派出数千名士兵到波士顿监督税收新政。王室试图像早先在爱尔兰和苏格兰那样炫耀武力,而在波士顿人看来这无异于武装挑衅。在居民人口已达1.5 万~ 1.6 万人的城镇,16 岁以上的白人男性居民数量跟大英帝国士兵的数量几乎不相上下,何况英军当中还有若干爱尔兰人。尤其令人愤怒的是:英军中服役的非洲加勒比鼓号手居然有权对犯过的白人当众施以鞭刑,波士顿人的社会荣誉感和种族价值观由此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冒犯。
英军不仅驻扎在营房,也驻扎在民宅或仓库。在公共建筑四周会加布岗哨,驻军也会视情形增设哨卡盘查行人并搜查马车。醉酒的士兵会寻衅滋事或嫖娼,身着制服的士兵会殴打白人居民,妇女则面临恶意绑架和性侵。休假的士兵会与码头工人争抢为数不多的工作机遇,结果往往会像制绳工棚前发生的一幕那样引发剧烈的纷争。当地居民骚扰身着制服的士兵、朝他们的后背上投掷石块已是家常便饭,军队也无法保全海关官员和告密者。事实上,士兵们一方面竭力展示帝国威仪,另一方面,他们的表现似乎也象征着伦敦权威的逐步瓦解。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最近一次下院听证会上预言的那样:“派往美洲的英军不会遭遇叛乱,但他们确实能制造出叛乱。”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捕猎保皇派
卑鄙的禽兽
忠诚者之墓
第二章 不列颠的困境
木已成舟
嗜血的内战
公然的叛乱
第三章 卢比孔河
唇枪舌剑
屡遭重创
犹豫不决的入侵
讨伐美洲保皇派
第四章 美洲护民官
“副官的女儿”
杀鸡儆猴
赃物政治
第五章 肉体凌辱
复述强奸
第六章 屠宰场
从被俘到埋葬
担心自己失去双腿
一群肮脏的人形生物
第七章 战俘的黑牢房
海面的骚动
不自由,毋宁死
漫长的归途
第八章 斩尽杀绝
不装火石的格雷
被乱砍的身体,道德上的胜利
法国的匕首
第九章 城镇毁灭者
完全的毁灭
美利坚帝国
第十章 美国化战争
猛兽
哈利的头颅
第十一章 以命抵命
公正
报复
伤感的爱国主义
第十二章 落魄而归
最后的旅程
和解
后记
注释与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