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推荐】汗青堂丛书024: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十五届文津奖获奖图书,轻盈的棉花如何撼动沉重的世界?重塑你的资本主义全球史观。
1.2015年美国历史ZUIGAO奖班克罗夫特奖获奖得主。
2.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王希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仲伟民教授作序推荐。
3.《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经济学人》等多家媒体推荐,美国YMX畅销书。
4.在这部跨越四百年,涉及七大洲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著作中,作者从棉花这种商品入手,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史是如何从民族国家史、殖民史、贩奴贸易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汗青堂丛书117·商品帝国: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 一部围绕600年消费文明史的社会观察巨作,一部讲述现代物质世界物与欲的消费史诗
600年现代物质文明观察跳出物质欲望的道德争论,为消费正名消费是如何被塑造的,又是如何改变和影响历史进程的
◎一部围绕600年消费文明史的社会观察巨作
作者曾主导耗费达500万英镑的“消费文化”研究项目,团队专家超过60位,来自时尚、地理、商业和法律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在此基础上,深入考察15—21世纪的消费现象。
◎一部讲述现代物质世界物与欲的消费史诗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和如何消费等棘手问题,讲述了我们是如何逐渐追求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的,以及这一切是怎样改变社会发展进程的。
◎客观看待消费主义,赋予物质渴求更多合理性和价值
物质欲望不是一项现代发明,了解其来源和增强的过程,有助于跳脱开道德争论的束缚,得出更加慎重的关于消费及其结果的评价。
汗青堂丛书019: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
本书作者选取公元1400年作为历史的参照点,详细阐明了那个时段的欧洲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的面貌;之后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念切入,提出亲属关系、附属纳贡和资本主义这三种生产方式
棉花帝国
棉花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往往难以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但棉花产业的历史实际上是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理解棉花产业发展史是理解资本主义和当代世界的关键。本书作者斯文·贝克特通过叙述棉花产业发展的历史,解释了欧洲国家和资本家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塑了这个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项产业,并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的。
本书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史,内容涉及五大洲,将非洲的贩奴贸易和红海贸易联系在了一起,将美国南北战争和印度棉花种植联系在了一起。在贝克特波澜壮阔的巨著中,商人、商业资本家、经纪人、代理人、国家官僚、工业资本家、佃农、自耕农、奴隶都有自己的角色,贝克特清楚地表明,这些人的命运是如何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现在这个存在着巨大不平等的世界的。本书告诉我们,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
商品帝国
本书叙述了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消费的理念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演变的历史,以及它对社会多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和之后的发展趋势。本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明末中国开始写起,论述了全球三大消费模式。之后,特伦特曼追溯了贸易和帝国对全球消费和品位的影响,咖啡、烟草、印度棉花和中国瓷器等以前充满异国情调的商品征服了世界,并探索了人们对于家居、时尚服饰和便利性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需求改变了私人和公共生活。
作者详尽的描述表明,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国际现象,有着悠久、多样化的丰富历史,同时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19世纪和20世纪带来了百货商店、信用卡和广告营销,但也带来了道德购物者的崛起、新一代人的身份和最终亚洲消费的复兴。作者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对我们不懈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这一全球挑战提出了长远的看法。这部著作兼有专业精妙的学术研究和引人入胜的叙述技巧,呈现了在过去数个世纪,那些诱惑我们并且丰富和动摇了我们生活的商品史诗般的历史。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
本书作者选取公元1400年作为历史的参照点,详细阐明了那个时段的欧洲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的面貌;之后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念切入,提出亲属关系、附属纳贡和资本主义这三种生产方式,始终以生产方式的分合、冲突与重组为核心贯穿全球人类的历史;结合丰富的史料,对于15至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出现之前的殖民帝国时代,以及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发生以后至今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性扩张及其主宰关系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证,并叙述了世界上不同人群在遭遇这一系列巨变时所经历的不同变化。
《棉花帝国》写于当代,谋篇布局却处处透出一种古典史诗的宏大气势……对于全球史领域的同行来说,《棉花帝国》树立了一个研究质量的标杆。
——王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棉花帝国》一书即是运用全球史方法解释现代世界起源的杰作,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这本书是运用全球史方法探讨重要历史问题的成功的著作之一。
——钟伟民,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棉花及棉布是人类有史以来重要的产品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就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告诉我们近代欧洲的企业家和政治家是如何把棉纺织业变成重要的工业部门的,而帝国主义、奴隶制、机器生产和工资劳动者这些近代社会中的重要现象都与此相伴。作为曾经的世界大棉纺织业生产者,中国人应当通过这本书,了解这段历史。
——李伯重,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学识渊博,令人惊叹。
——奥尔罕帕慕克
迷人而深刻……全球史就应该这么写。
——埃里克方纳,美国历史学家
非常出色……《棉花帝国》经过深入研究,可读性强,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无情扩张提供了新的见解。贝克特的文字优美,论点清晰而引人注目,不仅描绘了棉花资本主义的扩张……还写到了农田中的奴役劳工和工厂中受薪工人的状况。一项惊人的成就。
——托马斯本德尔,《纽约时报》
非常重要……这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在对棉花这一商品的研究中,在短期之内无人超。正如贝克特所说,棉花产业是工业革命的“发射平台”。
——亚当·霍克希尔德,《纽约时报书评》
惊人的全面,信息丰富,同时还让人警醒。
——格伦·阿尔茨舒勒,《塔尔萨世界报》
有说服力……太棒了……贝克特的详细叙述没有遗漏一点棉花行业的丰富多彩的性质,同时还描述了棉花业对许多不同社会的影响。
——温迪·史密斯,《波士顿环球报》
《棉花帝国》证明斯文·贝克特是真正的全球历史学家中的新精英之一。今天的学术史很少是为公众写的。《棉花帝国》超了这一障碍,不仅可以被学者和学生阅读,也适合普通知识阶层读者阅读。这本书在主题处理上丰富多彩。这本书结构非常优雅,原始资料和二shou资料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内容多样。对国际趋势的概述与令人难忘的事件交替出现……贝克特的书让我希望有一部续作。
——丹尼尔·沃克·豪,《华盛顿邮报》
意义重大,非常漂亮……《棉花帝国》是今年好的非虚构图书之一。
——卡伦·朗,《新闻日报》
引人注目……贝克特令人信服地展示了欧洲贪婪的棉纺织品贸易是如何促成资本主义的出现的,在滋养棉花帝国的诸多实践与当今大型国际零售商生产商品的类似要素之间,建立了清晰的联系。那些渴望更多了解奴隶制在欧洲、非洲和美洲是如何和为何盛行的人会发现这本书非常有启发性。更好的是,那些从棉花帝国的遗产中受益、认为剥削和奴役工人相当令人不安的后人,将从中发现更多的灵感,可以努力实现一个更加公正和公平的社会。
——露丝·西蒙斯,布朗大学名誉校长
在智力上雄心勃勃……历史学家的杰作。
——提摩太·申克,《国家》
一部非常详细、发人深思的作品。
——《书目》
分量大、信息丰富、引人入胜……贝克特的叙事技巧让资本主义的故事对所有读者都能保持新鲜和有趣。
——《出版商周刊》
贝克特对棉花经济的近距离研究为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模型,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奴隶制和殖民主义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的一部分……有价值的贡献。
——《柯克斯评论》
商品帝国
在这本重要的书中,特伦特曼认为,我们日益复杂的消费社会已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演变。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见多识广、详细和动态的……特伦特曼为围绕消费的讨论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将学术和引人入胜的写作进行了令人称道的融合。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挑战了20世纪“丰裕社会”的流行观念,呈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叙述,在过去的数个世纪里,我们对于物品恼人和复杂的依恋是如何从市场力量、政治、战争、身份认同和情感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全面叙述了人类对于物品的占有欲的历史……一部史诗般的编年史。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
一本既富于智慧又具有生动的社会现实感的理论杰作。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沃尔夫的意图在于指出,欧洲的扩张不仅改变了非欧洲社会的历史轨迹,还重组了它们在欧洲介入之前的社会历史叙述……他具备的历史理论的广度令人震惊,而且他对历史上的“胜利者”与“失败者”给予同等重视。
——《美国社会学期刊》
在这本宏大而重要的书中,埃里克·沃尔夫在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人类学必须要更加关注历史……想必,大家读到这样的评论分析会感到惬意的,它否定伪历史的异议,同时又重视挖掘原住民和农民的历史进程,而正是这些历史进程,才根本性地改变了原住民、农民和无产阶级的现状。
——《辩证人类学期刊》
沃尔夫提出历史是相互联系的,不是隔离开来的……这本富于吸引力和启发性的书……我敢说,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又新颖的观点……通过强调一个共同的过去,沃尔夫远离了令人厌倦的“白人”中心论和“非白人”边缘论,相反提议欧洲和世界的其他部分之间存在一种更为复杂、更有见识的关系。
——《欧洲动态》
沃尔夫的经验性知识非常丰富……他依靠对时间和空间现象进行技巧性的选择,挑选出来的现象能够适当地代表全体……这本书写得很不错,具有人文关怀。
——《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