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神人文主义论文集 第一辑
0.00     定价 ¥ 8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23889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来, 1952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哲学史家。师从张岱年、冯友兰。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现担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教育部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以及香港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大学兼任教授。 2015年12月30日,走进中南海怀仁堂,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主讲人。陈来先生著作等身,其专著不仅多次获得包括国家图书奖在内的***大奖,同时也无一例外地属于畅销和长销学术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精神人文主义”是杜维明教授在2014年的一次演讲中正式提出的论域。在开展“文明对话”、与各民族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对话的过程中,印度学者巴拉苏布若门尼(R.Balasubramanian)向杜先生建议,应该把儒学当作一种具有精神性的人文主义,以区别于世俗的人文主义。受此启发,杜先生以儒家仁学,尤其是思孟心学的精神价值为核心,提出了“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以“仁”为枢纽、“自我”为核心,将“人”展现为四个维度:自我(己)、社群(群)、自然(地)、天道(天)。自我绝不是封闭的,人作为世界的参与者、欣赏者与共同创造者,通过对社群、自然、天道的“体知”,塑造整全人性。“精神人文主义”旨在以具体的、独特的个人为基础,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价值。这一论域提出后,得到海内外学界的广泛响应,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就此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本书为陈来教授从会议论文中精选的19篇论文,论文作者均为两岸三地知名学者,代表了相关领域研究的**水平。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