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读懂王阳明 : 阳明心学初学者入门读本 中国古代哲学书籍 知行合一王阳明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2681439
  • 作      者:
    陈垂培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读懂王阳明》的独到之处:

体例完备、特色鲜明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学习阳明心学、实践阳明心学的心得体会,既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知识性的学术研究,又不同于时尚作者的故事性的传奇戏说,而是一本客观严谨、全面准确解读阳明心学的思想性著作。

 

创新观点、视角独特

 

 

逻辑严谨,编排科学

本书分包括前言、正文、附录三大部分,正文部分共十章,章节编排充分考虑了王明明思想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提出的时间顺序,每一章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十章之间又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阅读本书时,建议按顺序从第一章读到第十章。对中国传统思想比较了解的读者,可以跳过第一章,直接从第二章开始阅读。读过王阳明年谱或传记的读者可以略过第二章。而有一定阳明心学基础的读者可以不按顺序,任意选读感兴趣的章节。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垂培,1972年生于福建晋江。浙江大学生物系学士,厦门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第四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传习大讲堂主讲嘉宾。


展开
内容介绍

《读懂王阳明》是作者多年来学习阳明心学、实践阳明心学的心得体会,既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知识性的学术研究,又不同于时尚作者的故事性的传奇戏说,而是一本客观严谨、全面准确解读阳明心学的思想性著作。

本书把阳明心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研究和阐述,创新性地提出“阳明心学是以儒家天地万物一体思想为土壤,以‘心即理’为基础,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功夫,以‘致良知’为统领”的思想体系的观点。抽丝剥茧地介绍了王阳明“心即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四句教”和“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同时深入剖析学术界和普通读者关注的“亭前格竹”“龙场悟道”“南镇看花”“天泉证道”“严滩问答”等著名公案。

本书主要作为初学者自学阳明心学的入门参考书。对于熟悉王阳明思想的读者,本书提供一个可能不同于其他学者的独特视角,供参考借鉴。


展开
精彩书评

用行动来表达信仰,用实践来体现存在,是阳明心学之所以能经世致用的根本原因。我们倡议政府官员、社会精英、企业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躬行实践知行合一,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成为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  许嘉璐(“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倡议书)

陈垂培同志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做法,正是几千年来儒家的优秀传统,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作风,体现了知行合一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  周月亮

五祖弘忍看了神秀“身是菩提树”的偈子后说“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而见慧能“菩提本无树”之偈时只说“亦未见性”。出家人不打妄语,五祖实认为此时慧能虽未见性却已入门,于是私授予《金刚经》要旨,引导他自见本性。能入得门,离见性便不远,本书取名“阳明心学入门”亦取此意。

——  高   斌


展开
精彩书摘

 

 

 

阳明心学是一门身心修炼之学,不是一门知识性的学科,重血脉骨髓上的功夫体认,不重解释字词文句。德国哲学家奥伊肯说,人的义务和特权便是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地追求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内在的,它不是植根于外部世界,而是植根于人的心灵;但它又是独立的,它超越主观的个体,可以接触到宇宙的广袤和真理。这个真理在王阳明看来就是“良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自性,是人所固有的“根本慧”,是能接通自然能量的本源性直觉。王阳明的《传习录》就是要传这个良知,要世人都自觉地致自己本心之良知。

我在北京三智文化书院讲解《传习录》时,陈垂培同志是众多同学中的一个。他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刻苦用功,也因为他对问题的独特看法。记得在一次交流时,他提出:“历朝历代的各级政府官员是传承儒家文化的主体。”我纠正他说:“书院才是传承儒家文化的主体。”而他则认为,“虽然书院的作用不容抹杀,但是书院大多是由致仕或者被罢免的官员创办或主讲,而书院学子大多数也走科举当官的路。”可能因为我是办书院的,而他供职于政府机关,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政府公职人员自觉担当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总是值得鼓励的。

心学的要害在于结合自己,把自己摆进去。有一地方官员,经常听王阳明先生讲学,他说:“此学甚好。只是薄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王阳明先生说:“我何尝教尔离了薄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学习阳明心学就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学习、体悟。我知道,陈垂培先生平时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他业余时间基本上都用来学习了,一段时间以来,每个周末都到三智文化书院来参加学习交流,也时常来听我的讲座。

……


展开
目录

序…………………………………………………………1

前  言……………………………………………………1

第一章 心学是什么? 1

一、心学源流:从“十六字心法”说起 1

二、心学定义:心学属于什么学科? 20

三、心学效用:境界、功夫、致用 27

 

第二章 王阳明经历了怎样的传奇人生? 43

一、王阳明生平分期 43

二、少年时期(1—16岁) 48

三、青年时期(17—34岁) 54

四、中年时期(35—50岁) 59

五、晚年时期(51—57岁) 64

 

第三章 怎样才能成为儒家圣贤? 69

一、成为圣贤的第一级台阶 69

二、历史上对格物的探索 72

三、朱熹对格物的定义 75

四、王阳明圣贤之路的探索 81

 

第四章 “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 89

一、“龙场悟道”其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89

二、“龙场悟道”其思:

      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92

三、“龙场悟道”其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95

 

第五章 怎么理解“心即理”? 101

一、什么是“心”? 101

二、什么是“理”? 107

三、心与理的关系 111

四、王阳明的“心即理” 115

 

第六章 “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吗? 123

一、“唯物”“唯心”

      ——一张桌子引发的争论 123

二、意之所在

      ——“物”通常指“事”或“理” 129

三、南镇看花——当“物”指“物体” 132

四、天地境界——“心外无物”的意义 137

……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