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家风与社会主流价值观 ( 1)
第一节 家风的本质和精神内核(1)
一 家风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1)
二 价值观是家风的精神内核(3)
第二节 培育“现实的人”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目标和责任(5)
一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5)
二 家庭和社会都是以“现实的人”为主体(7)
三 培育“现实的人”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目标和责任(10)
第三节 良好家风是个体、家庭、社会的价值共识(11)
一 良好家风是家庭群体在价值取向上的认同(12)
二 良好家风是社会对该家庭价值取向的认同(13)
三 良好家风是个体对该家庭价值取向的认同(13)
第四节 家风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双向互动(14)
一 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家风建设的价值引领(15)
二 良好家风是主流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18)
第二章 传统家风与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互动(23)
第一节 传统家风的基本内涵和形成土壤(23)
一 传统家风的基本内涵(24)
二 传统家风的形成土壤(32)
第二节 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传统家风的统摄(38)
一 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38)
二 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传统家风的统摄表现(40)
三 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传统家风统摄的个案分析——以《颜氏家训》为例(45)
第三节 传统家风对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培育(50)
一 培育主体:注重父权的权威教育并辅之以母教(51)
二 培育载体:借助通俗生动、丰富多样化的形式(52)
三 培育手段:强调知行合一、惩戒为主奖励为辅(59)
第四节 传统家风与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互动的当代启示(60)
一 主流价值观的生活化是二者互动的理论基础(60)
二 家庭成员的主体自觉是二者互动的重要关键(64)
三 国家权威和社会舆论是二者互动的推动力量(66)
第三章 红色家风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互动(70)
第一节 红色家风的基本内涵和生成逻辑(70)
一 红色家风的基本内涵(70)
二 红色家风的生成逻辑(7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红色家风建设(93)
一 优秀共产党人家庭的示范引领(94)
二 群众性生产运动的家庭改造(95)
三 政策法规和舆论宣传的引导推广(97)
第三节 红色家风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培育(99)
一 通过以身作则,培育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99)
二 通过谆谆教导,塑造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100)
三 通过学以致用,强化家庭成员的价值认同(102)
第四节 红色家风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互动的当代启示(104)
一 家风会随着主流价值观在社会变革中发生演变(104)
二 优秀家风有助于推进社会的发展(106)
三 家风建设既需先进理论指导又需继承民族优秀传统(108)
第四章 当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2)
第一节 当代家风的现状及成因分析(112)
一 当代家风现状(112)
二 当代家风现状归因(116)
第二节 当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可能性(125)
一 共同的文化渊源(125)
二 共同的时代背景(130)
二 共同的培育对象和目标(133)
第三节 当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必要性(135)
一 家庭微观与社会宏观的视角互补(136)
二 生活实践与理论抽象的相互促进(138)
三 通俗生动与系统规范的形式结合(140)
四 多样并存与一元主导的辩证统一(142)
第五章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145)
第一节 当代家风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145)
一 当代家风建设的必要性(145)
二 当代家风建设的基本原则(152)
第二节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优秀家风新内涵(161)
一 爱国爱家、家国共建的新型家国情怀(162)
二 共生共荣、共享发展的新型群己关系(163)
三 敬业奉献、向上向善的新型处世原则(164)
第三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构家庭培育新体系(166)
一 以国家层面价值目标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公民培育(167)
二 以社会层面价值目标为导向的个体社会化培育(170)
三 以个人层面价值目标为导向的健全人格培育(173)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培育的主要方法(178)
第七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庭培育机制建构(208)
结 语(244)
参考文献(24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