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平坦街面上突然裂开噬人的缝隙,一夕之间,心理学家乔从报纸头条中的英雄堕落为道貌岸然的杀人嫌犯,每一步都走在操盘手预期的路线上。一边狼狈逃亡,一边奋力追寻迷宫的出口。情节曲折跌宕犹如坐过山车。人类精神世界的诡异神奇令人着迷。使用权力时的漫不经心摧毁了普通人的人生,在未来某个无法预测的时间点,反噬将消无声息地到来。
心理医生约瑟夫·奥洛克林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然而这一切都在转眼间崩解。年届不惑的他被确诊罹患帕金森症,不久他又卷入了一桩谋杀案。作为研究妓女的专家,他受邀协助警方调查一起无名女尸案,中途意外发现死者竟是他几年前的同事兼病人凯瑟琳,她曾控告他性骚扰。她重回伦敦是因为收到了他诊所的面试通知,但没人知道通知是谁发出的。她遇害的日子正是他确诊当天,而他不能说出那晚自己去了哪里。他之前提供的专业意见此时似乎都成了误导警方的烟幕弹,尤其是关于他那个有暴力倾向、沉迷幻想的病人博比的信息。约瑟夫没有杀人,但他已然成了头号嫌疑人。他不得不选择逃亡……
站在皇家马士登医院倾斜的青石板瓦屋顶上,放眼望去,在一片烟囱管帽和电视天线间,你会看到更多的烟囱管帽和电视天线。眼前的景色仿佛《欢乐满人间》里的那一幕:烟囱清扫工们旋转着手中的扫帚,在屋顶上跳舞。站在这里,我刚好能望见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穹顶。若天气晴朗,我或许还能看到汉普特斯西斯公园,不过我怀疑,伦敦的天气永远都不可能那么晴朗。 “这儿风景挺好。”我说着,扫了一眼蹲在我右边十英尺开外的年轻人。他叫马尔科姆,今天是他十七岁生日。他又高又瘦,乌黑的眼睛看着我时总会微微发抖,皮肤白得像抛光纸。他穿着睡衣,头上戴了一顶羊毛帽,盖住自己的秃头。化疗是一位残忍的理发师。现在只有三摄氏度,但凛冽的寒风让温度降到了零度以下。我的手指早已被冻得麻木,鞋袜里的脚趾也几乎失去知觉,而马尔科姆脚上什么都没穿。如果他现在往下跳,或摔下去,我根本够不到他。即便我沿着檐沟把手伸到ZUI长,离他也还有六英尺远。他知道的。他已经计算好角度了他的肿瘤医生说,马尔科姆智商极高。他会拉小提琴,还会说五种语言,但他一句话也不肯跟我说。在过去的一小时里,我一直在问他问题,给他讲故事。我知道他听得到我的声音,但对他来说,我的声音不过是噪声。他全神贯注于和内在自我的对话,他们在争论要不要结束生命。我想加入他们的辩论,但如果他不邀请我参与,我也无能为力。针对如何处理人质劫持以及威胁性自杀事件,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有一套完整的指导方案。一支重大案件小组会在事件发生时迅速成立,小组成员包括一些资深员工、警察,以及一位心理医生——我。我们的第一要务是了解有关马尔科姆的一切,这或许能让我们确定到底是什么事将他逼到了这步田地。我们还会采访他的医生、护士和病友,还有他的朋友和家人。主要的谈判者是这个行动小组的中坚力量。自然,ZUI后一切都会落在我身上。这就是为什么此刻我正站在屋顶,被寒风吹得四肢麻木,冻得半死,而我的队友们却在屋子里喝着咖啡,采访医院职工,研究活动挂图。我对马尔科姆了解多少?我只知道他的右后颞区长了一个原发性脑瘤,离脑干很近,十分危险。肿瘤导致他左半边身体瘫痪,一只耳朵失聪。这周是他化疗的第二个疗程的第二周。今天早上,他的父母来探望过他。肿瘤医生告诉了他们一个好消息:马尔科姆的肿瘤似乎在缩小。一小时后,马尔科姆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只有两个字:“抱歉。”他离开病房,从四楼的一扇天窗钻了出去,爬上屋顶。想必是有人没把窗户锁好,或者他想办法把它打开了。情况就是这样,我对这个年轻人的了解仅此而已。他要承受的东西比同龄人多得多。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女朋友,有没有喜欢的足球队,或者有没有崇拜的银幕英雄。我更了解他的疾病,而不是他这个人本身。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挣扎,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毛衣下的安全带紧紧地勒着我,很不舒服。它看起来就像是那种父母用来绑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以防他们乱跑的奇特装置。万一我失足坠落,安全带就能救我一命,前提是我的队友没有忘记将另一端固定好。这种担心听起来可能很荒谬,但在危机发生时,这样的细节有时恰恰会被人遗忘。或许我应该退回窗户那里,叫人去检查检查。这么做会不会不够专业?是的。但这么做明智吗?是的。屋顶的鸽子粪星星点点,青石板瓦上覆盖着地衣和苔藓。它们看上去就像是被嵌进石板里的植物化石,但实际上,地衣和苔藓让屋顶变得滑溜溜的。 “我说这些可能没多大意义,马尔科姆,不过我觉得,你的感受我也能理解一点。”我再一次尝试跟他沟通,“我也疾病缠身。不是说我也得了癌症,我没有。拿我跟你对比就好像拿苹果跟橙子对比,不过,不管是苹果还是橙子,它们毕竟都是水果,是吧?” 右耳中的耳机开始“刺啦刺啦”作响。“老天,你在搞什么?”一个声音说,“别跟他聊什么水果色拉了,赶紧把他拉进来!” 我把耳机扯了下来,任它在肩膀上晃荡。 “你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说‘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句话吗?因为他们已经不知道有什么能说的了。我也不知道还能跟你说什么,马尔科姆。我甚至不知道该问你什么问题。 “大多数人不知道怎么跟身患疾病的人打交道才算得体。很不幸,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教你这方面的礼仪,也没有一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清单。你要么摆出一副泪眼汪汪、马上就要哭出来的样子,要么强颜欢笑,跟对方打趣聊天。还有一个选项,就是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马尔科姆没有回应我。他的目光越过屋顶,凝望远方,仿佛灰蒙蒙的天幕高处有一扇小小的窗户。从膝盖间,我看到地面上有三辆消防车、两辆救护车,还有六辆警车。其中一辆消防车的转台上有一架云梯。在这之前,我一直都没怎么留意过那架梯子,但现在我注意到了,我发现它在缓缓上升。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就在这时,马尔科姆用背抵着倾斜的屋顶站了起来。他蹲在屋顶边缘,脚趾扣在檐沟里,就像一只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
全程高能,戏剧冲突饱满,笔法老练,藏有许多猜谜游戏,让你紧张得咬指甲,书中充满细腻的性格描写、考究的细节和微妙的幽默感。——《每日镜报》情节之曲折跌宕足以征服绝大多数惊悚小说读者……读到将近结尾时,我已深陷故事情节中,糊里糊涂错过了ZUI后反转前那些微妙的暗示。——《出版新闻》可信的人物,构思巧妙的情节,给读者奉上一段无法释卷的阅读体验,作者是悬疑小说界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星期日电讯报》简直令人毛骨悚然……情节构思力求精确,叙述中蕴含真正的智慧。——《纽约时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