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阿伦特手册:生平·著作·影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70023
  • 作      者:
    (德)沃尔夫冈·霍尔(Wolfgang Heuer),(德)贝恩德·海特尔(Bernd Heiter),(德)斯特凡妮·罗森穆勒(Stefanie Rosenmuller)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阿伦特手册 生平·著作·影响》阐释了哲学,政治学和文学的关系,正如汉娜·阿伦特的思想一样。它除了作为阿伦特的生平传记,也同时展示了当今时代下各主要著作间的联系。汉娜·阿伦特作品的中心思想,如反犹太主义,憎恨,权力,改革,共和政体,民族,极权主义等在该书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
展开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霍尔博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奥托-苏尔政治科学研究院编外讲师,汉娜阿伦特在线网站总编。

  贝恩德海特硕士,专业方向为哲学、社会学和日耳曼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奥托-苏尔政治科学研究院讲师。

  斯特凡妮罗森穆勒博士(女),专业方向为哲学和法学。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学院和奥托-苏尔学院以及希尔德斯海姆大学社会科学院讲师;博士论文是有关汉娜阿伦特司法评判中的公共意识;汉娜阿伦特在线网站编辑。

  王旭,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目前定居德国。职业译者,译有《自由的权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寇瑛,
西北大学哲学学士,德国马尔堡大学合作经济学硕士。曾任教于西北大学哲学系,目前任职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上海)。译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辞典》(组织并参与翻译)《人性的退化》。
展开
内容介绍
  《阿伦特手册》的目的是展现汉娜阿伦特的思想发展过程。以一个简短传记的方式,描述了她哲学、政治和文学的背景和状况,介绍了她所有的重要著作,并提示了这些著作对理论界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著作的评价和解读。此外,这本手册还阐释了比如反犹太主义、邪恶、权力、革命、共和国、民族国家、极权主义等一些贯穿在她全部著作中的关键性概念和构思。
展开
精彩书摘
  《甲骨文丛书:阿伦特手册 生平·著作·影响》:
  尤其是在道德范畴的思考与判断力成为阿伦特继1964年《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之后大多数文章和著作的中心议题。它探讨一种现象,即罪犯首先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肤浅,就像艾希曼案例中所展示的一样:平庸的邪恶现象,即罪犯却只能表明自身全面缺乏判断能力。在令人恐怖的罪行和肤浅的行动之间存在着裂痕,也就是说,它们并非由直接的意愿而产生。 
  1964年,阿伦特在起草《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辩论文案时总结并强调说,平庸意味着:“没有根源,它并不是根源于‘恶的动机’,或‘推动力’,或‘诱惑’(人的本性)的力量,或‘恶,你来做我的善吧:理查三世’等。” (Eichmann—Discussion.,LoC,Box 60,24842 f)相应地,阿伦特在《精神生活》一书中描述了恶的表现形式及其主要特征,即邪恶根源的迷失。它们与西方关于邪恶的传统理孵相左:“我面对某种另类的真实,无可争辩。我对罪犯赤裸裸的肤浅感到震惊。他的肤浅使人们无法将他行动的无可辩驳的恶向某种更深刻的根源或动因去追溯。”(LG 1,14)在这一视角下,阿伦特勾勒出理解恶现象的历史框架:在传统宗教中的恶魔式的恶,如同在堕落天使路西法那里一样,为软弱、嫉妒甚或仇恨所驱动的恶,即一种由于善的存在而被感觉到的恶(文学上以莎士比亚为代表)。但从这些描述中我们无法找到艾希曼带来的罪恶渊源,平庸的邪恶的潜能使语言与思想失灵,它似乎与传统的邪恶形式无关,也与病理学意义上的恶,以及源自私利、恶意和罪犯的意识形态信仰等的邪恶无关(LG 1,13)。阿伦特强调了她对这种与所有现存邪恶理论矛盾现象的惊异。她知道,“从这种现象推演出的每一种理论都会与某些基于传统上对邪恶和人类共同本质理解的邪恶特征产生矛盾”(Arendt 1991,8)。 
  阿伦特首次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中使用了平庸的邪恶的表述,那是她对艾希曼死亡那一刻自我感受的写照。艾希曼死刑判决是在1961年12月15日(星期五)早上做出的。1962年5月31日对他执行绞刑的那一天,阿伦特描述了他是如何“安静并且镇定地”(EJ 299)从50米开外的关押地走向刑场的。不相信彼岸的艾希曼在其弥留之际,依然重复着同样的、伴随其职业生涯的那些话:“在不久的将来,先生们,我们又会重逢。这是所有的人的命运。
  ……
展开
目录
序 言
第1章 生平
第2章 著作及分类
第3章 总体境况
第4章 概念和构思
第5章 话语解读和评价
第6章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