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看日记
——读《李慈铭年谱》之二
鲁迅在《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中提到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那日记上就记着,当他每装成一函的时候,早就有人借来借去的传抄了,正不必老远的等待‘身后’。这虽不像日记的正派,但若有志在立言,意存褒贬,欲人知而又畏人知的,却不妨模仿着试试。”在《三闲集·怎么写》中,鲁迅又提到李越缦日记,说让他看了很不舒服的一点就是,日记“早给人家看,抄,自以为一部著作了”。
《越缦堂日记·壬集序》中说,他九年间的十二册日记,“士友多传抄之”(转引自张桂丽《李慈铭年谱》)。但从《年谱》摘录的日记可以看到,不仅李慈铭的日记给人家看,他也看人家的日记,大概当年友人间交换日记看,是一种互相了解的手段。同治十年(一八七一),李慈铭四十三岁,第二次进京不久,就把近年的日记送给潘祖荫看,附信中说:“兹附呈近年日记四册,里次幽居,荒率无次,惟一告知己,以见数年阔别,学无寸进,而忍饥固穷,踪迹坦率,尚不致为交游累耳。”而在此前咸丰五年(一八五五),李慈铭二十七岁时,四月初五日记:“是日阅叔子日记。”叔子就是当时与李慈铭过从甚密后来被李视若仇敌的周星誉。同年九月,李慈铭的日记又给周星誉的弟弟周星诒借去,所以九月到年底没再记日记。光绪四年(一八七八),李慈铭五十岁,十月初六日记:“爽秋来,以近游西山日记一册送阅。”
看了别人的日记,李慈铭会在自己的日记中加以议论。他在周星誉的日记中读到周对他的评论,在当日日记中写道:“叔子谓余作事作文无一不刚,真不知何以得此美名也。”而他读了袁爽秋(昶)日记,几乎跟袁绝交。袁在日记中记录了一封给李慈铭的信(后来并没有寄出),劝李“息交绝游,戒其与裙屐少年为伍”,李慈铭读了大光其火,连写几封信给袁声讨。袁爽秋也回信解释,但李慈铭怒气未消。后经友人调停,两人才重归于好。可见把日记给别人看,尤其是朋友,是件危险的事情。
001 不可靠回忆
009 “蜀”非国号
012 再谈“蜀”非国号
014 建安二十六年
016 左将军·豫州牧
018 镇北将军不是小角色
020 《睢阳五老图》补充
027 《寒食帖》递藏中的一个环节
030 书画寄存当铺
032 秦桧墨迹
035 “三十三宋”旁证
037 “记以存考”
039 董其昌毁了多少字画
041 影响的焦虑
043 傅青主“未脱松雪习气”
045 一仿再仿《秋山图》
047 沈曾植绘事
051 民国初年琉璃厂
053 郑孝胥润笔收入
055 有民国字样的不写
057 补说丰子恺润格
060 张伯驹的一篇佚文
062 惠孝同卖画
064 孙伯绳逸事
066 耕堂写字
071 “明人学晋人字”
074 张充和临《兰亭》
076 “临帖不可有我在”
078 李越缦书门联
080 互看日记
082 删改日记
084 喂养费
086 真赏难逢
088 苦雨斋的元旦
091 饮屠苏吃杂煮
093 在兄弟间穿梭
095 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097 钱玄同骂人
099 钱鲁交恶
102 钱黄吵架
105 朱希祖那把大胡子
107 物价和书价
109 “法国淫妇”北大讲演
111 山格夫人在中国
113 一个女人有两千个鸡蛋
115 杨步伟开饭店
117 萧恩是小五还是小七
119 “一元会”论字
121 瞿安季刚大闹酒席
125 何年方免借书痴
127 “语丝”由来
130 一日能写多少字
132 未学而质美
134 王以中之死
136 迺兹府
138 百家姓之外
140 王颂蔚遗稿
143 顾颉刚摸骨
145 院士选举内幕
147 困难时期的几份菜单
149 卢芹斋·夏鼐·陈梦家
152 诸老生计皆甚窘
154 施蛰存与苏雪林见面例证
158 这样的父子关系
160 陈约不幸读者幸
162 “行书从此入,不患误入歧途也”
164 “有特别形象,则非正宗”
166 “从此入手,渐追汉隶”
168 听课笔记
170 关于掌故
172 再说掌故
174 “野翰林”
176 升官图
178 聂云台揭发瞿兑之
180 “‘唱衰’一切反动派”
182 “x太太”
184 《董小宛》风波
186 蒹葭楼诗
190 “黄书”何以被抄
192 卸了重负似的
194 “自喜老夫脑力未衰”
196 不如淡然处之的好
198 做平儿那样的人
200 初版
203 孤本
205 签名
207 书衣
209 书目
211 书价
213 童书
215 第一人称
218 冒牌绅士
220 为谍报而谍报
222 流言蜚语般的揣测
225 卡罗尔和插图画家
227 蛇鲨之猎
231 E. 莫尔斯
233 用典
235 吴兴华欣赏的侦探小说
238 英国式谋杀
241 克里斯蒂小说里的中国元素
243 后记
几年里文字零零散散,终成一册小书,命名曰《不愧三餐》。有何意义?陆灏后记写道:“从最近三四年的笔记短文中,选出一百零一篇,编成这本《不愧三餐》。书名取自陈老莲的诗句:‘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这几年,也就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聊以自我安慰,似乎日子没白过。” 且说陈氏老莲小莲父子,鲁迅称赞老莲的画为“一代绝作”,也有人称赞“三百年无此笔墨”。“小莲个性孤傲古怪,达官贵人重金求画,也不写片纸只字。……书画绰有父风。人称小莲是乃翁遗风,老莲再世。” 由此想到陆灏平生志趣,一句“不愧三餐”,已经清雅得了无烟痕。——俞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