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协和大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150496
  • 作      者:
    韩小蕙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在北京协和医院旁边,自清朝末年有一座“协和大院”,一幢幢欧式小洋楼,住过协和医院的几代著名医生。百年协和大院,百年协和医院缩影,百年协和精神记录。在这里,数十位协和大医的人生实录,有坎坷磨难,也有神奇妙趣,有医术的精益求精,也有生活点滴的真性情、赤子心。他们做人做事的品格、方式,会给我们什么启迪?



展开
内容介绍

 

“协和大院”是1917年随着北京协和医院的建立而修建起来的花园洋房大院,现在的地址是北京外交部街59号院,一百年来一直居住着协和医院的医生们。本书以第一人称的亲历、所见、感受、思考,记述和描写了一批曾在大院里居住过的协和医院大师级名医,如林巧稚、黄家驷、吴蔚然……在大院里的居住故事。这些名医皆中国第一流医学专家、教授,很多都是中国某医学学科或分支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们的人生精彩纷呈,很多故事具有传奇色彩,不仅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珍贵资料,更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写照。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我从小到大的几十年里,家一直住在北京东单附近。

稍微熟悉北京地理环境的人都知道,东单距天安门仅一箭之遥,过去有牌楼一座,是进入皇城的标志,因此得名东单牌楼。解放前,东单一带居住的多为有钱和有身份的人,房舍地貌因而得以俨然些。若从高空俯瞰,紫禁城那一大片黄瓦红墙的宫殿外围,便是横平竖直街道上的四合院群落,这些四合院,一般都是硬山式建筑,青砖灰瓦,大斜坡屋顶的房檐下盘着一座爬满青叶的葡萄架。高级一点儿的,还有一扇红漆绿楣的大木门,门里是迎面一堵石影壁,门外蹲着两只把门的小石狮,这小石狮子似狮而又非狮,头部、四腿、爪子、尾巴全部嵌进石中,造型之洗练,令人想起古代的石雕。

然而我住的那座院子,却是一个迥然的例外。

这是一座深宅大院,深到占据了两条胡同之间的全部空间,大到差不多有天安门广场那般大。院内没有大雄宝殿一类的大屋顶庙宇,也没有雕梁画栋的中国式楼阁亭台,更看不见假山、影壁、小桥流水的东方风光,而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小世界:绿草如茵,中间高耸着巨型花坛。树影婆娑之间,是一条条翠柏簇拥着的石板路,通往若隐若现的一座座三层小洋楼。小楼全部为哥特式建筑,平台尖顶,米黄色大落地门窗,楼内诸陈设如壁炉、吊灯、百叶窗等全部来自欧美,外墙上爬满了茂盛的爬山虎……

在东单地区一片宁静的四合院群落中,突然出现了这么一座西方园林,不由令人想起黄山的“飞来峰”,那是大自然的造化,这一个却是人工玉成。很多人说,大院是美国人1917年始造,属协和医院建筑群落的一部分,连各个小楼的编号也是与整个协和楼群排在一起的。也有人说,这是用清政府丧权辱国的“庚子赔款”建造起来的;不过查史书记载则不是,那上面的文字写着,用的是洛克菲勒财团的慈善投资。还有庶民说,解放以前,这个院叫“两旗杆大院”,说是门口常年飘着中国和美国两面国旗,里面住的都是洋人和中国的高级大医生。这一说未免带了点“洋奴”的嫌疑,我因此想考证是否确凿。按说年代并不久远,本应不难考,可是因了老人们的缄默,我也就至今没有弄清究竟。

不过住高级大医生一说是不错的。解放前,能够跻身大院并住进小洋楼的华人,全部为协和医院的专家教授。比如协和医院第一任有实权的华人院长李宗恩教授,就住在第41号楼,他本人是中国著名热带病学医学家、医学教育家。还有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大夫,住在第28号楼,一直住了半个世纪直到她去世。有故事,说是解放前,凡有病人找到林府上,即使是衣衫褴褛的穷人,林大夫也一律不让门卫挡驾,而是免费诊治,有时还施以钱财,致使京城遍传林巧稚美名。

大概是因了这些因素,老北京的平民百姓,过去从这院门口走过时,都是怀了敬畏之心的。久而久之,老百姓们的嘴上便约定俗成了对它的称谓——“协和大院”。

这称谓一直沿袭到现今。

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洋大夫们撤走之后,李、林二位仍住在他们的小楼里。其他空出来的小洋楼,马上被当时回国参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海归”医学专家们入住了。那时的等级依然是森严的,正教授即一二三级教授者,可以住一座一座的带有木顶凉台的独楼,这样的独楼共有8座。副教授即四五六级教授者,则住在连成一体的有凉台而无木顶的联排楼,虽然叫联排楼, 其实也是各个独自成一统的小楼,有单独进出的楼门,只不过是外在建筑结构连在一起罢了。

我有幸住进这样一座大院中,托福于我父亲。那时我父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个军官,他所在的部队是北平解放后接管协和医院的部队。1957年,这批军队干部全部脱下军装,留在了协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

当时的这批干部们也逐渐变得拖家带口,住房成了问题。但这支纪律严明的部队于教授们的洋楼秋毫无犯,只在大院后边的运动场上辟出一片地,盖了一座四层的宿舍楼和三排平房。这些砖木结构的新建筑,自然远远比不上泰国优种稻米灌浆、菲律宾上等木板铺地的小洋楼们高级和舒适,但军队干部们从军政委到小排长,没有一个人抢占教授小楼……

 

 

展开
目录

 

目 录

我的大院,我昔日的梦(代序)…1

 

第一章 外交部街深处…12

第二章 三位“西来和缓”…38

第三章 医学圣殿落地东方…55

第四章 百年不倒的协和…77

第五章 协和大院一百年(物事篇)…103

第六章 协和大院一百年(名医篇)…131

第七章 两位“华人第一长”…160

第八章 三位大医女神…179

第九章 四位世家子弟…198

第十章 五位寒门大医…223

第十一章 干部们…253

第十二章 三十朵金花(上)…268

第十三章 三十朵金花(下)…297

第十四章 大孩子们…318

第十五章 小孩子们…341

第十六章 迷人的乐园…366

第十七章 动物世界…394

第十八章 形形色色花絮…409

 

绝唱(代跋)…43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