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书店新人奖得主,《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取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心出发,动情抒写一种特殊的关注——献给世上所有孤独的忧郁者与生命这场奇遇。关于爱的复杂内核,重拾希望的勇气以及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要经历一段死去活来的挣扎,才能找到,与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而当经历这困扰种种,我们才发现,真正的快乐终究来源于自己,我们都得学会独自一人也能过得幸福。
写给备受抑郁、躁郁困扰的你:无力感,消退感,绝望感,被全世界舍弃的失望与孤独感,作者曾在那里;源源不断的才思涌现,站在巅峰的自信优越,舍我其谁的狂妄骄傲,作者曾在那里。如果这本书,不能治愈,但至少至少,它会成为一种陪伴。
写给身边有家人、朋友受到抑郁、躁郁困扰的你:你曾充满勇气,以为能伴他/她渡过难关,无条件的支持与爱,耐心地等待情况好转。后来你发现自己的想法太过天真,你所有的支持与爱付诸东流,因为他/她被困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无法接受你传递的一切。你以为事情不会变得更糟,但一次又一次的现实告诉你,永远会有更糟糕的状况出现。这本书也许不能解决你面对的问题,但它是一种温柔的理解:对你所经历一切的理解,以及帮你理解真实的他/她。
写给在这个疏离的时代中,反抗着寻获一丝亲近的你:在川流不息的街道,在人潮拥挤的地铁、公交,你每天被无数人包围,却仍旧感到孤独。对当下不堪的绝望,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恐惧,都令这种孤独成倍增长。人总是要抓紧什么的,但你挣扎着抓到的却是一片虚无。人总是要跟身边的人、事、物建立联系的,但你发现,城市中的生存规则似乎成为你与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阻碍。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因为撞见一个陌生人的死,发疯、忧郁,正如我们的女主人公,因为你看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但总是要反抗的,即便以一种肆意、疯狂的方式。
写给对封面有独特品味的你:整个蓝紫色的背景,泛着忧郁,女主人公仿佛处于深蓝色的夜空之中,闭上眼睛的她似乎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身体处的黑色,暗喻了抑郁的黑暗内核,鼻子上的绿色叶子象征着新生,但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躁郁症患者来说更是如此,过程艰难而反复。封面插图为设计师一刀一刀刻出的版画,它的轮廓不够细腻、圆滑,带着斑驳的雕刻痕迹,人物的风格抽象,不够传统意义上的“漂亮”,但却呈现出一种更为本源的、放肆的情绪表达,疯狂与宁静,绝望与新生在封面中达到完美的平衡。
一切开始于一个男人的死。
到隔壁家借西红柿做晚餐的艾比,打开门,看到的却是邻居的尸体。
正常来讲,惊慌失措、歇斯底里都不失为在这种情境下的合理反应。但此刻艾比想要的却是——抽烟。
她在西蒙家咖啡桌上的万宝路烟盒里拿出一根香烟,来到厨房用瓦斯炉点燃,靠在灶台旁,一边吸烟一边望着距离她不远处的西蒙。现在的状况带给她一种莫名的兴奋。
而这种兴奋正悄悄打开一条裂缝,将她卷入一个疾速失控的世界。
那是精神病院病友口中的镜像世界,一个正常人到达不了的世界……
走到镜子里
西蒙的公寓是我们家的镜像版,有着相同的格局:一间卧室,一个没有浴缸的淋浴间,还有一个集厨房、客厅、饭厅三大功能于一身,在出租的几周内被房屋中介夸赞为开放式设计的空间。中间的门厅狭窄又没有窗户,只有一盏孤零零的射灯在朴素的漆面上画着明暗相间的同心圆。
在我驻足门槛的短短几秒钟内,我就发现这是一间缺少装饰的公寓。贝克和我在装饰公寓时走的是另一个路子:主要的灯饰是小型“水晶吊灯”——花十镑就能在任何一家家居用品店买到的玻璃仿造品;目之所及的所有墙面上都挂有打印出来的风景画或者休假游玩时留下的纪念照;好几面形状、大小不一的镜子营造出空间扩大的错觉。我一直相信看一个人如何装饰自己身处的环境对于了解这个人很有意义。拿我自己来说,从我对公寓的布置就能看出我对俗气的东西没有抵抗力、爱堆砌杂物、总是想要更大的东西。
那么,西蒙的公寓透露了他的什么信息呢?表面上看来,什么都没说,徒增神秘感。我窥视门厅,却看不到一丝有关西蒙性格的线索,找不到东西去填补他给我留下的模糊印象里的空白。老实说,我甚至都不确定那能被称作“印象”。比起现实,它更像是幻想,那种用来让我们日常肥皂剧里的小角色丰满起来的不成熟的幻想。就事实而言,我可以在便利贴上写下所有我知道的关于西蒙的事:他四十来岁,独居,仪表整洁,礼貌得无可挑剔(和人总是保持一臂距离),讲话带着伦敦东区的口音,不发词首的H音,从事需要穿衬衫的工作,有时候需要穿西装外套,但是不打领带。然而我从来提不起更大的兴趣对他到底做什么工作一探究竟。
我不晓得自己在门口迟疑了多久。记忆里那迟疑的瞬间似乎一直延续着,像昆虫被困在琥珀里一样,但我知道这只是事后诸葛亮。通往厨房、客厅、饭厅三合一房间的门半掩着,电视机开得很大声。我推断这是他对我的敲门声没有反应的原因。我在朝屋内的那一面门上更使劲地敲了敲,然后喊了他的名字,但依旧没有回应,只传来电视机里的嘈杂声。
往前走还是转身?好奇和警惕在我心里开始了一场短暂而激烈的斗争(事实上,更多地是好奇对警惕的一顿重击)。然后,我朝着那半掩的房门走了四步半,停了下来,手臂悬在半空,关节僵住了。
西蒙死了。我不需要再往前靠近去确认这个事实。他坐在房间那头的躺椅里(离我大概八英尺远),眼睛睁得大大的,背部异常僵直。然而,我的判断和他的坐姿无关,甚至和他呆滞无神、只有电视荧幕的光亮在虹膜里闪烁的双眼无关。不仅如此,我的判断只是出于一种“少了什么”的感觉,出于对自己是公寓里唯一一个人的确定。我是人,而西蒙已经成了一具尸体。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需要抽根烟,但很快意识到自己把烟落在挎包里了。不过西蒙的咖啡桌上正好有包20支装的万宝路牌香烟。而且……毕竟……为什么不呢?贝克讨厌我在公寓里抽烟,无论我把头伸出窗外多远他都讨厌。但西蒙似乎没有这样的疑虑。抽烟对于我此时面临的情况来说是完全合理的反应。于是我走进房间,从桌上那包万宝路里抽出一根——里面还剩七根——然后环顾四周找打火机。我在烟灰缸旁边没找着,那么下一处可能有打火机的地方就是西蒙裤子的前口袋了。不过去翻尸体的裤袋这个想法还是过头了。我转而去厨房用瓦斯炉点烟,小心翼翼地不让头发碰到明火,然后靠着灶台开始思考。
我之前见过一次尸体。那是在祖母的葬礼上,氛围和现在对着西蒙的尸体很不一样。那个场合有种公演的感觉,所有人——包括我、母亲、牧师和风琴手——都是演出的一员,严格按照既定剧本里的舞台指令行动。此刻我却是一个人在思考,而且还算平静地接受了眼前的事实。同时,我对身处的状况感到莫名的兴奋。当然,吸烟总能使我更强烈地觉得自己活着——这和“吸烟危害身体健康”形成美妙的矛盾——但除了吸烟,还有别的事情让我兴奋。这兴奋的感觉是如此清晰、生动,就像在大热天里喝冰水,我都能感到自己指尖处的脉搏跳动。我在心里暗暗记住下次见到芭芭拉医生,要告诉她我此时的种种感受。除了她,我不会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不认为这些感受适合向其他人倾诉。
我把烟一直抽到了滤嘴处,然后打开冷水水龙头浇灭了残余的部分,冲洗了水槽,接着毅然决然地走向西蒙坐着的椅子。我只犹豫了一下,便伸出手指戳了戳他的脸颊。他脸上的肌肉毫无弹性,有种橡胶和胶乳的触感,但没有我猜想的那么冷冰冰。不过我之前的猜想和现实完全不符。你以为死亡是冰冷的,但实际的温度只如放凉了的洗澡水,又或者是暮春里伦敦傍晚气温的微凉。
座机附近没有电话簿,而我的手机自然也和香烟一起被落在挎包里。但是我依稀记得有个1开头的非紧急报警电话可以让我报告眼前的情况。换作贝克,他肯定一秒钟就能想起这个号码,因为他对数字比我在行。但我并不想返回我们的公寓去和他解释这一切。我觉得自己来处理这个状况是对我能否成为一个可靠的人的一次重要测试。我处理完以后会有充足的时间来和贝克解释。
于是我拿起电话,开始拨打所有我能想到的1开头的三位数电话号码。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可以尝试的号码组合,但我还是试了四次才拨打了正确的号码:111是自动应答的国家医疗保健体系求助热线;100把我接通到电话公司;123原来是语音报时,后来我也意识到自己是知道这个号码的功能的。当我拨通101时,我发现自己的手指已经不耐烦地在墙上敲啊敲,提醒我应该在开始这愚蠢的号码试拨之前先再点支烟。就在这时,电话接通了,应答的接线员是位女警。
“我发现了一具死尸。”我告诉她。我认为“一具死尸”是最精练的解释,因为这个用词隐含的语境能够让我免于杀人的嫌疑。至少我觉得是。
“一具尸体?”接线员重复了一遍。
“一具死尸,”我确认并再次强调了我的用词,“我邻居的死尸。”
“好的。请问你能留下姓名吗?然后告诉我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我叫艾比。阿比盖尔·威廉姆斯。”
“艾比还是阿比盖尔?”
这似乎是个奇怪的问题。
“叫哪个名字有关系吗?二选一,两个都可以。我的出生证明上写着阿比盖尔,如果你想省掉拼写双元音的麻烦,也可以叫我艾比。”
一阵沉默。
“好的,艾比。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并没有太多可说的。我来到他的公寓,发现他死了。他的身体冰冷而且僵硬。”
“你确定他死了?”
“你什么意思?”
“你有没有查看他的脉搏?我可以告诉你怎么看,如果你需要的话。”
我看了一眼对面西蒙紧绷的脖子和下垂的手腕,没有让人接近的欲望。“他的身体冰冷而且僵硬,”我重复了一遍,“他明显已经去世一段时间了。”
“你确定?”
“是的,我当然确定!”电话那头的女人是个笨蛋。“他死了。他没有脉搏已经很多个小时了。”
“好的。我能理解这是个令人不安的状况。但是艾比,你应对得非常棒。在我派人过来之前,想再了解一些细节。你说去世的人是你的邻居?”
“对。他是。他生前是我的邻居。他住在走廊对面。我的男朋友在做意大利面的酱料,所以我来问他借个西红柿罐头。但正如我们之前交流时确认的那样,在我到他家的时候,他已经死了,去世了。”
“艾比,你的语速很快,”——当然,我认为这是相对而言的——“我需要你说慢一点。你的邻居叫什么名字?”
……
走到镜子里
暴风雨
来点不一样的
事实和臆想参半
芭芭拉医生
爸爸
洗衣服
SKYPE
斯劳
卡伯恩教授
午后之死
背叛
陌生人的善意
受伤
尖锐物品
一封没有送到的信
假装
第二封信:泰特现代艺术馆里最迷人的存在
镜像人
真相的披露
该死的巨大巧合
出院
米兰达·弗罗斯特的猫
写作
避难所
又一具尸体
公园里的两个女孩
加文·伊克斯坦如是说
两次入选BBC西蒙·梅奥读书俱乐部的加文·伊克斯坦,以真诚幽默的讲述,成就令万千英国书友着迷、饶有意趣的心灵之书!
“一本探讨生命本质的书,书中的人物会一直伴随你”
——西蒙·梅奥(BBC西蒙·梅奥读书俱乐部当家主持)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只经历过几次轻微的躁狂发作,其中一次发生在我重读这本书里描写艾比躁狂发作的章节之后。我花了几个小时加上充足的睡眠才重新平静下来。但这也让我满怀希望,相信我写的内容接近我的初衷:真实。
——加文·伊克斯坦(本书作者)
“叫好”——媒体评论
“斯克斯坦精准的扑捉到了一个兼具感性与幽默的人物内在对于疾病的感触。在艾比身上,他创造了一个温暖、有趣又与我们相关的女主人公。
——《新闻日报》
“伊克斯坦的写作质量上乘,且幽默诙谐。”
——《爱尔兰每日邮报》
“极具洞察力又敏感,伊克斯坦以轻微的触碰描绘了与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一起生活的画面。
——《星期日快报》
“伊克斯坦以这种坦诚、明确的叙述,带给艾比真实的生命力……通过创造这种勇敢的、诚实的让人感动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伊克斯坦已经明确建立起自己的标志。”
——《热度》
“作家加文·伊克斯坦有趣、黑暗的第二部小说绝对是你通勤路上的救世主。”
——Stylist
“在加文·伊克斯坦敏感、睿智的第二本小说中,他直接的描写将你迅速拽进艾比的世界,并聪明地呈现了区分我们所谓疯狂与正常之间的分界线。”
——《心理》
“叫座”——读者评论
“一本探讨生命本质的书,书中的人物会一直伴随你”
——西蒙·梅奥(BBC西蒙·梅奥读书俱乐部当家主持)
“如果我们俱乐部今年要做一本相当好的书,那么,我们做到了。我绝对是这本书的超级粉丝。”
——马特·威廉姆斯(西蒙·梅奥图书俱乐部)
“绝对是我图书俱乐部的头号选书,我太爱它了。艾比这个角色塑造的极其成功。”
——瑞贝卡·派克(西蒙·梅奥图书俱乐部)
“我完全被艾比的生活吸引了。我绝对会把这本书推荐给其他朋友”
——派特(西蒙·梅奥图书俱乐部书友)
“角色刻画很到位。叙述架构很聪明。我希望它得到了应有的赞美”
——帕特里克(西蒙·梅奥图书俱乐部书友)
伊克斯坦用智慧和感同身受刻画了一个敏感的人物,大多数的读者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与艾比建立某种联系。从个人角度去看心理疾病是毫无修饰的——瞪大双眼,探究思索而且极具可读性。他巧妙地将一个年轻女孩落入抑郁的恐惧与恰当的喜剧、轻松的幽默和充满积极调性的尾声结合在一起。一部令人难以释卷的文学作品。
——卡洛琳·怀特(英国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