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58805
  • 作      者:
    姚大力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姚大力,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1975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史地系。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7年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87年至1991年)。1993年至1995年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东亚语言文学系当访问学者。1997年调至复旦大学工作。先后发表专题论文三十余篇,著有《北方民族史十论》、《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司马迁和他的<史记>》、《读史的智慧》等,并参加了韩儒林主编的《元朝史》、由陈得芝担任分卷主编的《中国通史》 “中古时代&middot;元时期”的写作,此外还主编《清华元史》辑刊。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论文集,是作者长期理论思考并结合相关史料的研究成果选编,是近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难得的佳作。内容共分为四组:di一组凡七篇,泛论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组的五篇,主要聚焦于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极贡献。第三组由五篇构成,以蒙古帝国、元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讨论主题。纳入最后一组的四篇论文,则分别考察族群认同在回族、满族的形成和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书写之中的作用问题。

展开
目录
【何谓“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再谈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中国认同
       传统中国的族群和国家观念
       变化中的国家认同:对中国国家观念史的研究述评
       评“新天下主义”:拯救中国,还是拯救世界?
       从以赛亚.伯林到自由民族主义:读陈来《归属与创伤》札记
       谈民族与民族主义
       
       【 “中国”的多样性】
       中国历史上的两种国家建构模式
       内陆亚洲与中国历史:读《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札记
       可以从“新清史”学习什么:《清帝国性质的再商榷:回应新清史》读后
       略芜取精,可为我用:兼答汪荣祖
       关于“现地语史料第一主义”:意义与文献处理技术
       
       【换一个角度看元朝】
       怎样看待蒙古帝国与元代中国关系
       重铸“天下”一统的洪业: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汉文明在元时期:果真存在一个“低谷”吗?
       面对故国的忠诚
       报告文学能讲述历史吗:《成吉思汗、他的继任者们与今日中国的形成》汉译本序
       
       【民族认同与民族形成】
       “回回祖国”与回族认同的历史变迁
       附录一:对《“回回祖国”与回族认同的历史变迁》的两点补正
       附录二:元代泉州《清净寺纪》碑文的文本复原
       附录三:回族形成问题再探讨(报告稿)
       追寻回民意识的当代心灵历程:读《心灵史》
       “满洲”如何演变为民族:论清中叶前“满洲”认同的历史变迁
       论拓跋鲜卑部的早期历史:读《魏书.序纪》
       
       代后记:读《通向文化多元主义的奥德赛之旅》札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