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阅读的艺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21208580
  • 作      者:
    聂震宁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著名出版家聂震宁心血之作:将《哈利?波特》引入中国的第—人、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原中国出版集团总裁作品。

★提升阅读力:从瞎读到会读,从苦读到乐读,从困惑到知道为什么读——用旁征博引的故事引领读者建立兴趣、培养习惯、训练技巧、洞悉阅读意义的阅读力养成之书。

★3大视角:读书人、写书人、出版人三大视角揭示阅读的方方面面。

★4大方法:“读书三动”“多看好处”“zui   好慢一点”“多读-识破”四大读书心得和技巧。

★冷门书单:含33本必读冷门好书、多达6万字导引和解读。

★无门槛:有故事、有方法,还有好玩的例子和打比方,还有自黑,轻松有趣更好读。

★经典版画:精选近70幅19世纪法国杰出版画家、雕刻家和插图作家古斯塔夫?多雷的版画作品,这些画作曾长期闪耀于伟大作家的作品中。


展开
作者简介

    聂震宁,著名出版家、作家,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漓江出版社总编辑、社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出版集团总裁等,曾亲自选中并操作引入《哈利波特》系列。现任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任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印刷学院特聘教授。曾获韬奋出版奖、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称号等。代表作有《长乐——聂震宁小说选》《阅读力》《舍不得读完的书》等,其中《阅读力》被评为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本好书”。


展开
内容介绍

    《阅读的艺术》辑录了著名出版人、作家聂震宁的六十余篇关于阅读、书籍乃至出版等方面的随笔、评论和演讲。作者从读者、作者身份而进入出版业,从业数十年,对阅读的价值、出版的意义及前景有着长期而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体悟,并以“阅读”为切入点,对整个文化生态有着深入的思考。作者身兼“写书人”与“出书人”,一以贯之的是一个“读书人”的立场。《阅读的艺术》正是这样一份基于对阅读与文化持久深沉的情感与担当写就的读书之书。

    本书包含四个部分,即阅读的哲思、阅读的方法、阅读的随想和阅读的笔记。“阅读的哲思”主要讨论阅读的价值、阅读的目的以及阅读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联;“阅读的方法”是讨论阅读的具体方法,它与阅读的哲思一起构成阅读艺术的整体;“阅读的随想”集中了当下形形色色的阅读生活引发出来的一系列思考。而“阅读的笔记”则是一批阅读方法的实践和对一些经典必读书的讲解。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辑阅读的哲思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先秦·孔子
  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
  ——古希腊·柏拉图
  阅读的好时代和坏时代
  我们正处在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一个阅读的好时代,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崇尚阅读;第二,政府的政策鼓励阅读;第三,阅读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并且每个人都有宽松自由的阅读;第四,可供大众阅读的出版物空前繁荣。从这四个方面的条件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一个提出了全民阅读的时代,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全民阅读”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化界人士的一些文章、发言中陆续提出,21世纪以来在“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中不断出现,现在已经成为媒体热词。现在每一次全国“两会”都有代表委员就全民阅读问题提出提案,社会各界也都在呼吁开展全民阅读。尽管国家读书节至今未能建立,可是国家领导人已经一次又一次地提倡读书,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活动”,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已经基本确立为国家战略,现在只是需要具体落实。这些都在表明,我们进入了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支持和推进全民阅读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全国400多个城市开展了读书日、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读书季活动。各级图书馆的经费较之于过去也有了相当的增长,当然,毫无疑问,还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购书和发展的需求。60万个农家书屋已经提前建成,职工书屋、社区书屋也在渐次铺开。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纳入各级政府的考评指标当中,全民阅读状况无疑也在文化发展状况的考核范围内。一般民众直接接近图书的主要路径,除了图书馆就是实体书店,目前实体书店虽然有萎缩的严重趋势(全国共有16万家实体书店,仅2010年就减少了1万多家),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及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出台扶持实体书店的政策。这些都在表明,政府的政策在大力鼓励阅读、支持阅读,产生很鲜明的价值观、社会风气的引导作用。这当然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阅读的好时代还应当是一个宽松的阅读时代。现在无论是经典的阅读、娱乐的阅读、散漫的阅读、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甚至是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电子书阅读、微信阅读、微博阅读,如此等等,碎片式阅读、浏览式阅读,都可以自由进行,都能得到尊重。爱读什么就读什么,无论正面、负面的阅读,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去读。20世纪80年代提出“读书无禁区”时,被认为是大胆放言,现在则早已成为阅读的常态。没有人说你读了什么不合适的东西就会被绳之以法。一个社会,全民阅读不仅开放,而且对传统阅读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这当然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由于出版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加快,出版物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图书出版发行空前提速,一周出一本书很正常,三天出一本书完全办得到。数字出版、网络出版乃至大数据、云出版之升级,更是匪夷所思。与发达国家出版社同步出版早已司空见惯,小众阅读也能得到按需出版的服务,网店售书使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心仪之书。服务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出版业的目标市场。这当然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出版业是否繁荣,尤其要看写作界的状况。现在应该说是一个各路写手大显神通的时代,一个民间写作热情高涨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网络长篇小说年出书数以万计。一个网络作家创作长篇小说,一天写万字以上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当然,质量问题我们可以另作讨论。毕竟这个写作井喷时代的到来,是创作界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这些作者或者在校园,或者在工棚,或者在北漂一族的小平房里。民间写作造就了若干天才型的作家,年收入上千万的作家涌现出来。民间写作消减了写作的神秘感,民间写作极大地影响着主流写作和学院式写作的发展取向。学院式写作、主流写作也在不断地调整策略、改变路数、放低身段,社会的写作风气由此得到很大改观。写作界的发展使得广大读者能够不断读到新的东西,不断受到新的因素刺激阅读,推动阅读。写作界的空前繁荣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广大读者,势必推动全民阅读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这当然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我们也正处在一个阅读的坏时代。
  正所谓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个时代的阅读状况也具有两面性,甚至是多样性、复杂性。从一开始我们提出的四个条件的反面来看,在看到阅读的好时代之后,我们还要说,现在也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
  娱乐至死已经成为传媒业的一种非常普遍的价值导向,或者说是社会导向,而且不仅是一个传媒业的问题,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娱乐至死”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中国也难以回避这一现实。不娱乐,毋宁死!如此这般一来,还有多少人沉静下来读痛苦之书、深刻之书、经典之书、思想之书、专业之书?世界之大,还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吗?娱乐至死的时代肯定是阅读的坏时代。
  海量信息时代也不是阅读的好时代。信息时代,摄取信息就有可能掌握机会,信息时代谁也不敢无视信息作用。可是,如果人人都在网上漫游,有的是寻找信息伺机发展,有的干脆就是在网上看取街谈巷议,咀嚼闲言碎语,回味八卦新闻。信息量大是大了,但大都浮光掠影。作为阅读,不仅是开卷有益,更重要的是执卷有益。一卷在手,得潜心读下去才会有所收益。可是我们得痛苦地承认,网络漫游、闲言碎语、八卦新闻实在不是我们要提倡的阅读。海量信息的时代很可能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
  社会耽于炫富、忙于比富,连作家也都在比谁的钱多,这肯定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
  反腐败屡反屡腐,奢靡之风遏而不止,这当然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
  青少年学习,普遍深陷应试教育,快乐学习成了一个传说,这还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
  上面说的是阅读的社会环境问题。下面要讨论阅读的本体问题。
  阅读是个人的事情,是一个人学以致用,或者研究求知的精神成长的大事情,也是一个人高山流水、浮想联翩、修养性情的趣事,甚至还可以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高雅娱乐。然而,由于当前社会主流价值的引导和召唤,大家都来读书,于是阅读也有可能从一种社会时尚发展成为文化盲从,就是我们的阅读季来了,阅读周来了,阅读日来了,于是大家都去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听听讲座,读读好书,当然这是好事,不无裨益。可活动结束后,回到家里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书却是不怎么读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得我们的阅读风尚成为一个时代的笑话。活动组织了不少,会开了不少,话说得不少,但是阅读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开展下去,没有接到地气。从这个意义来看,这就是阅读的坏时代。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需要警惕这种“一阵风”式的危险。我们不要运动式的阅读,不要节日狂欢式的阅读,不要人为地制造读书明星,而要更多真实的读书大众站在时代的前面。
  阅读首先要有可读之书,然而,现在是好书常有,心仪之书却不常有。好书都躲藏在海量的书籍里面。让读者如何找寻?出版人、出版社、书店都说所出之书均为好书,媒体总是要按照出版人的一些希望来帮助宣传,按照作者的需要帮助宣传,这当然不是不可以。可是,社会对如过江之鲫的图书并没有足够的专业评价,我们的行业内部缺乏权威可信的推荐,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尽管出版业空前繁荣,但对于阅读来说也是空前地麻烦。书出得越多,对读者来说反而越是无所适从,因为太多时候我们找不到适合的好书,找不到应该读的书,找不到我们信得过的书。对读者而言,这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
  阅读总需要有所沉寂,有所沉思,要有所理解,有所取舍,但是现在神奇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为人们的阅读提供着前所未有的检索便利的同时,也在破坏着阅读的初心。倘要写论文,过去是要读上一些相关书籍和资料,现在则可以到专业网站去购买一个解决方案,在国际上就有这样的服务商,可以给你一个完整的论文提纲,包括提供开列好的书目论文资料,当然这是需要支付美金欧元的。如此一来,写论文检索资料就不用再读原着了,服务商会提供给你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资料。许多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著名论断等,都供你任意取用。空前快速的检索会大量地剥夺我们阅读原着的主动性和自主能力。有人说,现在可以不用亲自读书了。正可谓:检索帮人,检索也害人。这当然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
  对于出版业来说,当出版社都偷着搞销售收入的重复计算,靠文化地产和产业多元化大发其财时,这肯定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当学者开始从过去的“十年磨一剑”变成了“一年磨十剑”,这肯定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很多读者疯狂追求张悟本,转身又去追随某神医的时代,这肯定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还有,一些出版社置图书质量于不顾,编校业务一再被弱化,只是忙碌于争抢书稿、促销打榜,出版社成了只会赚钱的机器,这当然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
  ……
展开
目录
自序/1
第一辑阅读的哲思
阅读的好时代和坏时代/3
从六个特征看阅读的好时代/11
改变:从阅读开始/36
不是为了什么而读书/56
读书的目的/62
闲谈休闲阅读/81
竹间老人不读书/89
难道可以不亲自读书吗/93
年轻人要不要强制读经典/99
从借书到借人/105
读书的时间/111
腹有诗书气自华/119
古代书院行思录/125
第二辑阅读的方法
阅读一定有方法/133
读书之所在/169
读书之无所不在/175
读书先寻好处/181
重倡中国传统评点方法/187
一生熟读几本书/199
...................................
新年不妨读点旧书/318
第四辑阅读的笔记
评点2003年的三本书/327
《无土时代》/331
《我这把生锈大刀》/335
《蛙》/340
《古炉》/350
《庄子的快活》/358
《出梁庄记》/360
《大地上的事情》/363
《琴曲集成》/365
《另一半中国史》/368
《舌尖上的中国》/371
《中国天机》/373
《畅销书的故事》/380
《阅读的力量》/387
《读书的力量》/393
《苦乐童年》/398
《品读国学经典》/404
《天漏邑》/411
《国之大臣》/414
《山祭》/416
《尧的故事》/420
评点2016年的五本书/424
《沐阳上学记》/430
《幸福列车》/448
《亲近经典丛书》/453
《旅伴文库》/455
《科学大王丛书》/462
读家书/46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