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义(现代白话版)》是《历朝通俗演义(现代白话版)》的明朝部分,详细记叙了朱元璋从平民发迹到建立大明王朝,再到明朝灭亡二百七十六年间的历史。作者将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再加工,以人物演义的形式生动描述了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面貌;采纳众多历史典籍,咏叹大明王朝的兴亡,并启发后世引以为鉴。
全书旁征博引,文史详备,真实可靠,行文张弛有度,自批自评,妙趣横生,其人物丰富,主次分明,故事生动,点评独到,集文学性与历史性、趣味性于一体,让人读来不忍释卷,可谓通俗史著的经典之作。不但可以作为一般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
第四十九章 游龙戏凤
却说武宗带着江彬微服出了德胜门,只见夜深人静,皓月当空,凉风微微迎面拂来,让人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武宗和江彬两人慢慢地走在街上,丝毫不觉得困倦。
不久听见公鸡报晓,路上开始有了人和马车走动,武宗便和江彬乘车往昌平而去。
大臣们正在准备上朝,等了半天才得知武宗昨晚已经微服出行的消息,大家都十分惊诧。大学士梁储、蒋冕、毛纪等人急忙驾车马不停蹄地追赶,一直追到沙河才追上武宗。梁储等人忙下车攀着武宗的车辕苦苦哀求他回去。武宗好不容易才出来,当然不肯回去,坚持要出居庸关。
梁储等人没办法,只得跟武宗同行。巡关御史张钦知道武宗要出关的消息后忙递上奏折, 说鞑靼的小王子正在侵略边境,劝武宗不要出关。可武宗现在游兴大发,兴致正浓,谁劝都不肯掉头。
眼看离关口只有几里路了,武宗先派人去通报张钦,说自己的车驾要出关。张钦令指挥孙玺紧闭大门,将钥匙藏好,不准轻易开门。
太监刘嵩打算接驾,张钦阻止说:“关门的钥匙由你我二人掌管,如果关门不开,车驾就不能出去,到时候我们可能是死罪。但要是开了关门,万一皇上重蹈土木堡的覆辙,追究起来我们还是死罪!同样是死,我宁愿不开门,死后还能留个好名声。”
正说着,武宗派来的人到了,让孙玺打开关门。
孙玺回答他:“臣奉御史之命,紧闭关门,不敢开启。”来人回去禀报武宗,武宗又召刘嵩来问话。
刘嵩对张钦说:“我是皇上的家奴,皇上现在找我去,御史大人您做得对。”
刘嵩走后,张钦干脆背着敕印和剑坐在关门下,号令关中所有士兵:“敢说开门者斩!” 一直坐到黄昏,张钦又给武宗上书说:“车驾亲征,皇上一定会先下诏,而且有六军护卫,百官随行,现在车驾悄无声息地就要出关,一定是有小人假传圣旨,想勾结外贼。臣只知道守关抓贼,不敢无端开门。”奏折还没呈上去,使者又来到关下催促张钦开关门。
张钦拔出剑怒斥他:“你是什么人,竟敢骗我?我的宝剑绝对不会轻饶你!”来人吓得魂不附体慌忙跑了回去。武宗很气愤,正想下旨逮捕张钦,忽然京中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张钦的也在里面。武宗于是更加觉得烦躁。
江彬在一旁劝慰武宗说:“京城内外纷纷劝阻,反而闹得不成样子。请皇上暂时忍耐一下, 我们先回京城再做打算吧!”武宗不得已,只好下旨回朝。
隔了几天,武宗把张钦调去白羊口巡抚,派谷大用去代守关门。随即武宗和江彬换了衣服就混出了德胜门,两人连夜赶到居庸关,这次只和谷大用打了个照面就成功出关了。
出了关后没几天就到了宣府,江彬早已通知了家属,嘱咐他们建一间特别大的房子,叫作镇国府第。屋内豪华气派,陈设华丽,说不尽的富丽堂皇。武宗来到屋内,发现各色美人都准备好了,心中大喜,一面命人将豹房里的美人和珍宝都搬到这里来,一面与江彬出去寻花问柳。
武宗发现宣府和京城果然不同,这里到处都是佳丽,大家闺秀更是体态苗条、婀娜多姿。袁子才有句诗是:“美人毕竟大家多。”应该就是这样了吧。江彬带着武宗轻车熟路地去找各处的美人。
每天傍晚,两人就来到各府,逼迫那家的女儿或妻子出来陪武宗玩乐。有几家不知情的一开始还出言斥责,江彬偷偷告诉他们后,他们才知道来人是皇帝,于是纷纷迎接,就算心里不愿意也只好忍气吞声、强颜欢笑。武宗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招待他,只要有了美人,他就尽情调戏。有看上眼的就带回府第共度一夜良宵。江彬有时候也能分到一个两个美人呢!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武宗来到阳和,正好碰上鞑靼小王子率着五万人进犯大同。单兵官王勋坚守了五天,小王子无法攻下,又去入侵应州。
应州离阳和很近,警报传来后,武宗自恃懂些兵法,准备调兵亲征。
江彬说:“领兵打仗是总兵官的事情,陛下何必亲自犯险呢?”
武宗笑着说:“难道朕不配做总兵官吗?”
江彬说:“皇帝是皇帝,总兵官是总兵官,职位不同,不好混淆。”
武宗说:“皇帝两个字有什么好的?朕偏要自称总兵官。”
说到这里,武宗又踌躇了半晌,才接着说:“总兵官三个字前面再加上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就和普通的总兵官不同了。”
江彬不好再反对,只好极力赞成。武宗于是把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十二个字铸成了金印,调宣府和大同的兵力来应州抵御小王子,小王子听说武宗御驾亲征,倒也没了底气, 不久就退兵而去。武宗带人穷追,还是和敌人在应州打了一仗,砍下敌人十六个首级,自己一方的士兵却已经损失过百。
幸好敌人不想恋战,只管远逃,武宗方才得以凯旋回来。路上还趁着顺路,去了一趟大同。京城里从大学士以下都递上奏折,请武宗从塞外回来,武宗全然不理,只管在外面尽兴游玩。
武宗在大同玩了几天,没发现什么有意思的地方,就对江彬说:“我们还是去家里吧!” 武宗在宣府乐不思蜀,随口把那里称为家里,江彬已经听惯了,随即传令下去准备回宣府。
一连住了好些日子,武宗已经开始熟悉周围的环境,这次连江彬都没带就溜了出来,一个人在街上左顾右盼。
来到一家酒肆门口,武宗忽然在酒肆里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尽管脸上画着淡妆, 也丝毫不掩她的气质,看得武宗不禁目眩神迷,不由自主地走进了酒肆。武宗借喝酒为由和她说话,女子以为他只是普通的客官,就进去做好酒菜端了出来。
武宗想亲自去接过来,女子正色说:“男女授受不亲,还请客官放尊重点儿!”
随即将酒菜摆在桌上。武宗见她举止大方,从容典雅,不觉生了爱慕之情,便问她说: “酒肆里只有你一个人吗?”
女子回答说:“还有一个兄长,现在回乡下去了。”
武宗又问她的姓氏,女子红着脸不说。
武宗又问她哥哥的姓氏,女子这才含羞回答:“奴家名叫李凤,哥哥叫李龙。”
武宗随口称赞说:“好一个凤姐。凤兮凤兮,应配真龙。”李凤听着,知道他是一语双关, 就避到后面去了。
武宗一个人喝酒难免愁闷,于是举起筷子在桌上乱敲起来。
李凤听到声音出来询问,武宗说:“我一个人喝酒好没有滋味,特地请你出来陪我喝几杯。”
李凤微微有些不高兴:“客官休得无礼!奴家不是青楼妓女,客官不要看错了!”
武宗说:“一起喝杯酒又有什么关系。”
李凤不想和武宗斗嘴,转身想进去。
武宗却离座起身,抢先几步去牵李凤的衣袖,吓得李凤又惊又气,拼命抵抗,可她毕竟只是一个弱女子,哪有武宗力气大,武宗不由分说就将李凤拉扯进了内室。
李凤正要叫喊,武宗急忙掩住她的口说:“你不要惊慌,只要从了我,我保你一生荣华富贵。”
李凤还是不肯,用力反抗,好不容易才掰开武宗的手,气喘吁吁地说:“你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放肆?”
武宗说:“当今世上,谁最尊贵?”
李凤说:“谁不知道是皇帝最尊贵。”
武宗说:“我就是皇帝。”
李凤不信:“你骗我做什么?”
于是武宗只好解开自己的衣襟,露出里面绣着金龙的衣服给李凤看。李凤还是半信半疑, 武宗又取出一方白玉,指着它对李凤说:“这是御宝,你好好看看!”
李凤虽然出生在市井,但也认识几个字,就从武宗手里拿过白玉细细一看,只见上面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才确定眼前这人真的是皇帝。而且她以前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颗明珠,被一条苍龙抓去了,之后化为一缕青烟,李凤吓得当时就醒了。
反应过来之后,李凤慌忙跪在武宗面前说:“臣妾有眼无珠,望万岁爷恕罪!”武宗亲自将她扶起,趁势抱入怀中。接着武宗脱下长袍,关上内室的门,将李凤轻轻按倒在榻上。
谁知正在两人正郎情妾意的时候,李龙忽然从乡下回来了,他见店内空无一人,内室的门却关得很紧,侧耳一听,居然还有男女的呻吟声,不由得愤怒起来,飞快地跑出门叫来官兵捉奸。
等到官兵到来时,武宗已经整理好衣冠坐在大堂上,武宗当即叫他们下跪。官兵还在迟疑,这时,李凤在一旁提醒道:“万岁爷在此,还不跪下?”听到万岁爷三个字,众人急忙俯首称臣,说自己罪该万死。
李龙也被吓得魂不附体,急忙不停地叩头谢罪。武宗没有责怪李龙,还让他到镇国府候旨。然后武宗带着李凤一同回到了镇国府,李龙不仅得到了官职,还被赐黄金千两。
转眼已经是残冬,百官又一再哀求武宗回宫。
武宗舍不得凤姐,无心启程,并想加封凤姐为妃,让她自己选择。李凤坚决推辞说:“臣妾福薄命浅,不应该显贵。能够侍奉陛下已经是喜出望外了,怎么敢再被加封?臣妾只希望陛下早日回宫,万民都记挂着陛下!到时候臣妾要比封妃还荣耀十倍呢!”武宗在心里暗暗点头,李凤又委婉地劝了很久,武宗这才决定第二年正月回京。
武宗带着李凤和所有的美人一起上路,到了居庸关,天忽然下起了大雷雨,关口凿的四大天王都是怒发冲冠的样子,显得凶神恶煞,眼睛里还好像有光。李凤是小家碧玉,没见过这些,突然被雷电和四大天王一吓,不禁晕倒在车上。武宗忙把她救醒,借关外的驿馆让李凤养病。
李凤伏在枕上流着泪对武宗说:“臣妾自知福薄,不能入宫侍奉,只请陛下速速回宫,臣妾就死也瞑目了。”
武宗也哭着说:“朕情愿抛弃天下,也不愿抛弃你啊!”
李凤又呜咽着说:“陛下身系万民,臣妾的生死何足挂齿?臣妾只希望陛下保重龙体,惠爱百姓。”
说到这里,李凤已经气喘连连,说不出话来,过了片刻,李凤双目一翻,溘然去世了。应了她的梦兆。
武宗大为悲痛,命人将她葬在关山上面,特别用黄土封茔。谁知第二天,坟上的黄土就在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白色。
武宗大为感动,不禁在心里赞叹道:“好一个贤德的女子,至死都不肯受封,可惜朕无福, 不能和她共享富贵。但一个女子都知道要以社稷为重,朕怎么忍心不听她的遗言?”于是当下决定入关。
没过几天武宗就回到了德胜门,门外已经预搭起了十里长的彩棚,张灯结彩,十分华丽。还有一千多副彩联,上面的金字无非都是宣扬圣德,夸赞武宗的。
杨廷和、梁储等人率领百官到彩棚旁恭候,早已备好了羊羔和美酒。只见金銮车驾仪仗队整齐地朝这边过来了,一对对龙旌凤旗,一排排黄钺白屏,再加上侍卫、太监、宫娥、彩女不计其数。随后而来的是宝盖和正喷着雾的金炉,中间拥着一匹红鬃骏马,马上坐着一位威武大将军,全身盔甲,仪表非凡,正是当今圣上武宗正德皇帝。
众官员见皇上驾到,立即下跪叩头,照例大呼三声万岁。武宗略微点了点头,随即下了坐骑,徐步走入彩帐中,登上临时的宝座。众官员跟着进去朝见,杨廷和手捧琼浆,梁储斟满一杯美酒,蒋冕献上果品,毛纪献上金花,依次庆贺武宗凯旋归来。武宗饮了美酒,尝了鲜果,受了金花,这才欣然对众官员说:“朕在榆河亲自斩了一名敌人的首级,你们知道吗?” 杨廷和等人听了,不得不极力颂扬。
武宗大喜,高兴地走出帐篷骑上骏马,穿过东华门直往豹房去了。真是:
仗剑归来意气殊,百官蒲伏效嵩呼。
贾皋射雉夫人笑,我怪明廷尽女奴
第一章 破庙里走出的穷和尚..........................................…….一
第二章 朱元璋发迹.................................................................六
第三章 岳父郭子兴.............................................................…一二
第四章 鸿门宴“死里逃生”..........................................………一九
第五章 常遇春受赏识.......................................................…二六
第六章 徐达首战告捷.......................................................…三二
第七章 智擒二将.................................................................三八
第八章 廖永安战死平江..................................................…四四
第九章 大谋士刘伯温.......................................................…五〇
第十章 义救小明王.............................................................五六
第十一章 决战鄱阳湖.........................................................六二
第十二章 兵败如山倒.........................................................六七
第十三章 徐元帅北伐.........................................................七三
第十四章 朱元璋登基.........................................................七九
第十五章 元顺帝出逃.........................................................八五
第十六章 北征军再次出发.................................................九〇
第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男子.................................................九六
第十八章 狼子野心胡惟庸..............................................…一〇一
第十九章 南北平定.............................................................一〇八
第二十章 “孝慈”马皇后.................................................…一一三
第二十一章 建文帝削藩.....................................................一二〇
第二十二章 燕王朱棣清君侧.............................................一二六
第二十三章 靖难之役........................................................一三一
第二十四章 大军集结........................................................一三六
第二十五章 箱子里的秘密................................................一四二
第二十六章 壬午年的惨事................................................一四八
第二十七章 郑和出使西洋................................................一五四
第二十八章 张辅三下安南国............................................一六〇
第二十九章 妖妇唐赛儿...................................................一六六
第三十章 成祖的四次北征..............................................一七三
第三十一章 朱高煦谋反..................................................一八〇
第三十二章 狸猫换太子..................................................一八七
第三十三章 太平盛世.....................................................一九四
第三十四章 土木堡之战..................................................二〇二
第三十五章 景帝登基......................................................二〇九
第三十六章 太上皇回国..................................................二一五
第三十七章 太上皇复辟..................................................二二一
第三十八章 于谦受冤......................................................二二七
第三十九章 太监曹吉祥..................................................二三三
第四十章 贵妃万贞儿.....................................................二三九
第四十一章 韩雍破大藤峡.............................................二四五
第四十二章 阿丑的戏中戏............................................二五一
第四十三章 孝宗即位...................................................二五七
第四十四章 太监刘瑾...................................................二六二
第四十五章 刘太监的恶行...........................................二六八
第四十六章 百姓哄抢刘瑾肉.......................................二七四
第四十七章 河北剿匪记...............................................二八〇
第四十八章 武宗的义儿...............................................二八五
第四十九章 游龙戏凤...................................................二九〇
第五十章 沉迷酒色的武宗...........................................二九五
第五十一章 宁王府的叛乱...........................................三〇〇
第五十二章 一代儒将王守仁.......................................三〇五
第五十三章 黄石矶与王失机.......................................三一〇
第五十四章 百步穿杨..................................................三一五
第五十五章 武宗去世..................................................三二一
第五十六章 世宗新政.................................................三二六
第五十七章 声势浩大的大议礼..................................三三〇
第五十八章 真人邵元节.............................................三三六
第五十九章 命中注定的“火劫”..................................三四一
第六十章 世宗遭宫变................................................三四七
第六十一章 兵临城下................................................三五四
第六十二章 俺答退兵................................................三六〇
第六十三章 舍生取义的杨继盛.................................三六六
第六十四章 义子赵文华............................................三七二
第六十五章 胡宗宪巧擒海盗....................................三七八
第六十六章 十三岁的嫔妃.......................................三八五
第六十七章 邹应龙梦里锄奸...................................三九一
第六十八章 严家的末日..........................................三九七
第六十九章 树倒猢狲散..........................................四〇三
第七十章 海瑞之谏.................................................四〇九
第七十一章 边陲纳降..............................................四一五
第七十二章 闯入深宫的男子...................................四二一
第七十三章 贤母教子..............................................四二七
第七十四章 春风一度暗结珠胎...............................四三三
第七十五章 立储风波..............................................四三九
第七十六章 三娘子的三段情缘...............................四四五
第七十七章 援助朝鲜..............................................四五一
第七十八章 玉盒里的蛀虫.......................................四五七
第七十九章 被冷落的太子.......................................四六二
第八十章 明末三案之梃击案...................................四六八
第八十一章 三案之红丸案.......................................四七三
第八十二章 三案之移宫案.......................................四七九
第八十三章 后宫之难...............................................四八四
第八十四章 朱燮元巧击吕公车................................四九〇
第八十五章 新巡抚上任...........................................四九六
第八十六章 外妖内孽..............................................五〇一
第八十七章 魏忠贤的点将录...................................五〇六
第八十八章 党狱迭起..............................................五一二
第八十九章 半途而废的谋逆...................................五一七
第九十章 怀宗治魏党..............................................五二三
第九十一章 徐光启举荐洋人...................................五二九
第九十二章 袁崇焕冤沉碧血...................................五三六
第九十三章 曹文诏扬威...........................................五四二
第九十四章 秦良玉千里勤王....................................五四七
第九十五章 卢象升之死............................................五五二
第九十六章 十八子主神器.........................................五五八
第九十七章 李自成横霸中原.....................................五六四
第九十八章 紫禁城沦陷.............................................五七〇
第九十九章 怀宗殉国.................................................五七六
第一百章 明朝覆亡.....................................................五八二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
——著名史学家 顾颉刚
我们的民族历史要承,要绪,读蔡先生的书可以导你入门,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著名作家 二月河
如果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历史的丰富和复杂,蔡著确实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
——北大教授 张颐武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著名学者 杨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