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永运的东方智慧(一)
真正智慧的语言,往往非常简单。
在中秋佳节讲老子,也算是一个缘分。为什么呢?因为老子和月亮是有关系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如果说儒家代表着阳性的、刚性的力量,那么道家就代表着阴性、柔性的力量。阳和刚是儒家,阴和柔是道家。“阳”和“阴”这两个字非常有意思,它们的左边偏旁是一样的,但“阳”的右边是个“日”,“阴”的右边是个“月”,最大的阳叫太阳,最大的阴叫太阴,太阴就是月亮。老子讲过一段话,把读书人分成三类:上士、中士和下士。所谓“上士”就是智慧层次比较高,认知水平比较高的。中士和下土,相对而言,层次就低一点。他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上士,他们听到了一个道理后,了解了自然、宇宙和人生的规律之后,会按照这样的规律去行动、去实践;而一般的中士“若存若亡”,听到这个道理后,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他没有什么感觉;下土层次就更等而下之了,他听到道以后是“大笑之”,反而会嘲笑这些东西。下面还有一句讲得非常好,他说:
不笑不足以为道。
(以上《老子》第四十一章)
就是说真正的道、真正高深的道理并不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都能够认可的。有的时候,认知永平比较低的人对一些东西表示了反对的态度,反而恰恰证明这个“道”的价值。孔子也讲过类似的话,在《论语》第六篇里,他把人分成两类: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就是说中等才智以上的人,我们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中等才智以下的人,我们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
老子著作文字不多,总共只有五千言,比不上我们今天一般学者的一篇论文,一般的文科论文在七八千字。但这五千言,却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流派,在我们整个民族的几千年历史上形成了巨大影响,深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所以在南朝的时候,梁代有一位文艺批评家叫刘勰,有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叫《文心雕龙》,在《文心雕龙》里面讲到老子五千言的时候有一句四个字的评价:五千精要。意思是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非常精粹、非常重要。这个“要”也是“要言不烦”的意思。真正智慧的语言,往往非常简单。
一般人都知道,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们今天就从这里讲起,从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一点来开始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