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中西医血液病学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4568429
  • 出 版 社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中西医血液病学分上、中、下共三篇。上篇着重介绍血液疾病的研究现状、生理病理、诊断方法、治疗法则、用药规律、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等。中篇介绍常见血液疾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转归、预防调护、专方选介、研究进展、诊疗参考等内容。下篇重点介绍了常见血液疾病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附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部分血液病诊疗方案、路径等内容及当代实验室新技术及参考值等。
  《现代中西医血液病学》以突出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理论与实践为特点,博采中西医之长,荟萃诸家之要,如实反映近年血液病学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成果,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教学、科研及开设血液病专科或从事专业管理者的必备工具。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中西医血液病学》:
  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血液病作为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临床中往往体现出共同的基本病机特点,即正气不足。而相同性质的血液病临床中亦能发现其共同的中心症候群和总的病机特点。如白血病发病及化疗后都可表现出气阴两虚的证候,骨髓增殖性疾病都可表现为血瘀的证候,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都可表现为气血不足的证候。所以临床辨治中应首先分析、掌握相同性质血液病的共同特点,了解其共性特征,总结其治疗规律和用药特色。其次由于不同个体、不同病期、不同生物学特性的血液病,临床表现、病机和用药亦有所差异。因此,在充分分析共性的基础上,掌握个性特征,使整体辨证与个体辨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统一,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于血液病必须做到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医西医是不同的医学体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西医则注重病因病机。血液病作为临床症状复杂、病情多变的一类特殊的疾病,不同性质、不同生物学特性,又有其各自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必须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比如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很多时候表现出相同的症状,中医均可以归属于“虚劳”,但辨证时则可能大相径庭,因此治法也可能截然不同。因此,临床中血液病的辨证必须结合现代医学检验手段,如血常规、骨髓、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进行辨病,也就是对疾病进行分层诊断,只有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及时、准确把握疾病发展的动态,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第二节注意治法的选择
  血液病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化,发病因素的复杂化,决定了其治疗的综合性。所以,临床中应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血液病,把握治疗时机,有计划地选择治疗手段,发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益。
  血液病有四大基本治法,即补法、活法、清法、消法。血液病,虚证者十居七八。从血液病之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病证来看,以虚证较多,兼挟实证者大多是因虚致实,兼挟发热者也多因虚、瘀、毒致热,无论是血虚、血瘀和血证与发热,大都为脏腑虚损所致者居多,故而补益之法是治疗血液病的最为常用的第一基本治法。活法此指活血之法,针对血瘀证而设。血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郁而行缓,一是瘀阻不行。其临床表现常见局部郁胀、肿胀,按压多无下陷痕迹,舌、唇、目、爪甲发黯,头身痛、胸胁痛、骨痛,脉沉、伏、缓、涩等。活血之法多与理气之药相伍,有时也需配伍利水除湿及温通之品。清法针对血液病发热证候而设,其热为血液病自身气血阴阳失调所导致的虚热,另一方面因气血痰湿蕴结生热成毒,其三为感受天地热毒淫邪所致发热。虚热者多为低热,蕴热者以中等热常见,外感热毒淫邪者多为高热。消法,此指软坚、消积、散结之法,并非主治消化不良之消食导滞之法。该法针对瘀极而见有形征可触之结核积块而设,症见淋巴结肿大(瘰疬、马刀、侠瘿)、肝脾大或身体其他部位肿块,此类肿块多为气滞、血瘀、痰郁、湿停郁结日久凝聚而成。
  西医治疗应根据患者机体状态及疾病的进展过程,结合症状、体征、检查等明确疾病诊断,包括根据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分层分期诊断,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急性白血病急性期,年轻、体质较好者,应以化疗为主。年老、并发症较多、体质差者,应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药与化疗结合成为当今血液病的主要治法,化疗疗效确切,但化疗所引起的不良作用亦众所周知,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而中药与化疗结合一方面可以减少或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加临床疗效。此外尚有一些新疗法有待临床检验。
  第三节注重调养与护理
  血液病患者大多具有病史长、病情重、花费高、预后差等特点,尤其应注重调养与护理。因此洁净的医疗环境、健康的心理素养、合理清洁的饮食是保证血液病患者坚持治疗、成功治疗的重要环节。
  1.洁净的医疗环境
  创造优良的环境是血液病患者得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无菌层流环境是血液病重型再障、白血病化疗后等粒细胞缺乏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避风寒、远离有毒、放射物质及疫区,安静、清洁、明亮、空气新鲜等是首要的环境护理要求,患者的衣、食、住、行也是环境护理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2.健康的心理素养
  心理护理是血液病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血液病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家庭,不仅破坏机体正常功能,也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易使患者产生恐惧、有罪、愤怒、抑郁、绝望等情绪反应,进而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病情进展。中医学早就认识到情志对机体健康及疾病预后的影响,强调调节情志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心理护理首先要使患者摆脱对病未知的恐惧,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以致逐步消除恐惧情绪的困扰,帮助患者从困境中走出来。
  3.合理清洁的饮食
  血液患者饮食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减少治疗中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的患者易发生各种感染,严重者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故要求最好是高压无菌易消化饮食,贫血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下降,出现纳差、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进而导致精神淡漠、衰弱,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机体的恢复及疾病的预后。因此,应加强有关营养知识的宣传,进食不可太单纯,各种营养素要平衡,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可增加膳食纤维素的含量。在食品的调配上注意色香味,以增进食欲。针对不同的疾病饮食要求也有区别,如过敏性紫癜患者应低蛋白饮食、禁食与变应原有关食品。并发糖尿病患者应低糖饮食,血小板低的患者应软食或半流质饮食。
  ……
展开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血液病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血液病研究的现状与成就
第二节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第三节 血液病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节 血液病研究的前景与思考
第二章 血液病的生理病理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血液病生理病理的认识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血液病生理病理的认识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对血液病生理病理的认识
第三章 血液病诊断方法与诊断思路
第一节 诊断方法
第二节 诊断思路
第四章 治疗法则与用药规律
第一节 治疗法则
第二节 用药规律
第五章 血液病治疗方法与思路
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第二节 注意治法的选择
第三节 注重调养与护理
第四节 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方法
第六章 血液病检查诊断技术
第一节 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第二节 骨髓细胞特殊染色
第三节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
第四节 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 血细胞染色体检验
第六节 血液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七节 流式细胞术
第七章 常见症状及简易处理

中篇 各论
第八章 红细胞疾病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 巨幼细胞贫血
第三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四节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五节 慢性病贫血
第六节 铁粒幼细胞贫血
第七节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第八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第九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第十节 急性造血停滞
第九章 白细胞疾病
第一节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
第二节 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三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第五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六节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七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八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九节 类白血病反应
第十节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第十章 骨髓增殖性肿瘤
第一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下篇 血液病新疗法、新药物、新器械选粹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