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构思到工法,从环境影响到扎根风土,不同视角为您解读建筑外观。从“看热闹”“看门道”进阶学会看出建筑的“表情”,连普通人都能看懂建筑物是如何构成。本书精选世界各地极具代表性的住宅建筑案例,图文结合,专业而生动地为读者展现了这些名宅从构思到成形的过程。将建筑外观总结成六个大方向,再用真实的案例将大师的案例转换并使用到现代的建筑上,以实际方法使大师的案例不再遥远。让你切身体验从创意到执行的每一个步骤、从业主会谈到工程验收,包括现场采集、环境注意、重组创意、材质分析、颜色掌握、实际个案分析、业主要求到现场施工。从点点滴滴去了解建筑,去看建筑带来的美,去解读建筑外观的表情,试着从建筑师的角度去读建筑。
本书可说是一场建筑飨宴,为您探寻全球不同类型的建筑之美。 建筑旅游达人林祺锦建筑师花费一年的时间,整理出六大方向,解码建筑外观设计应用的奥秘带你看懂建筑、实务活用!
建筑的外在表情,体现建筑师心目中坚持的美学研究,也是与受众感官对话的第一步。
建筑立面的复杂细节,则是建筑师经过思绪内外的反复验证,加上系统性的技巧磨练而成的。
本书由简单易懂的分项说明,提供读者初步入门建筑欣赏的艺术新角度。
138个全球案例
50位建筑师、106个外观创意关键技巧
从创意到执行的每一个步骤
将建筑设计分成「概念主题、材质、分割比例、色彩、光影、绿化立面」六大方式来讨论
系统性整理+老师的口袋秘籍
建筑的一切让你清楚的看到,一目了然。
自序
建筑的表情是什么
人有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但建筑也会有表情吗?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建筑展现出建筑师想要传达的概念呢?你能看懂建筑的表情吗?你知道建筑在说什么吗?它想表现什么或想传达些什么吗?我们对于建筑这个形塑我们城市样貌的重要元素,是否感知或是要求?
以上这一大串问题对受过建筑专业训练的人来说并不陌生,是习以为常的问题,更是常在设计操作中的自问自答。但对于非学习建筑的普通大众来说,上面这些问题他们是否在乎?或者说,其实很在乎,但却完全读不懂建筑到底有什么表情,也看不出建筑师想表现什么?
2006年,我与王柏仁建筑师到家乡花莲设计了一间供原住民的小朋友使用的托儿所,因工程预算极低,因而反向思考如何让材料展现本身的特性,并成为建筑的外观重点,在严峻的限制条件下所产生独特的建筑外型,让我们在2010年建筑完工后便获得了第七届远东建筑奖的入围与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的提名,我们的努力在专业上受到许多肯定,在2017年媒体披露现况后使得风光背后的真实大爆发,使用单位在建筑物完工后因使用人数增加与使用方式改变等因素,分次修改了建筑的内部与外观,与当初完工时的建筑已大相径庭。这次事件,让我开始反省,作为专业者,是否常常说了专业者才听的懂的话?是否普通大众其实都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不知道我们在乎什么?不知道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性是什么?也不理解建筑的表情是喜还是愁?
这些问题一直存在我的心中。因此,除了本身的建筑设计工作外,我开始走向普通大众,试着想将我在建筑上感受到或读到的表情,分享给大家,我参与不同的工作团体、参与研究计划、参与美术课重整计划、参与许多演讲分享会,甚至开始带团出国看建筑。我认为,唯有将专业者与普通大众的认知拉近,在沟通上的语言才不会有落差,我们才有机会把建筑上的美好往前推进。因此,本书的对象是除了想从事建筑专业的入门者外,更是针对普通大众而写,如果连普通大众都能够对建筑的表情品头论足并言之有物,我想,我们的空间环境离美就不会太远了。
本书以建筑外观为主题,分别从“概念与主题”“材质”“分割比例”“色彩”“光影”“绿化”等六个角度切入,介绍建筑外观的设计思维,希望透过本书与普通大众分享建筑外观的设计美学,以及建筑师从事外观设计时所面对的实际挑战。借由本书的案例说明并介绍,让普通大众也能读懂建筑的表情,以及建筑师在设计操作上所希望的赋予概念的想法。
书写过程中,才明白隔行如隔山的辛苦,在繁忙的工作中寻找空档,时常深夜仍独自在办公室敲着键盘,这一路上所受到的帮助永远比付出的多,非常感谢许多建筑同业好友的大力支持提供相关数据,以及风和文创李亦榛总经理、黄诗茹编辑与同仁们的耐心,永远心存感激!
目录:
推荐序.王增荣、许华山、郭旭原
联合推荐佳名录
作者序
前言.建筑师+编辑室的对谈
CH01概念与主题—关于外观,建筑师如何思考?
具象设计直接表述
将具体形象转成抽象表现
从企业精神与环境联想
从家的意象出发
▼设计实作:澎湖金琥仙人掌花房(基地探查、设定主题、图面设计、架构分解、施工关键)
CH02材质的变化—材料,是建筑师的第二关键
11种建筑材料与立面表情:石材、清水混凝土、红砖、瓷砖、洗石子、涂料、金属烤漆板、玻璃及金属帷幕、金属隔栅、陶瓷纤维板、编织帷幕、镜面
▼设计实作:花莲新城托儿所(儿童行为调查、空间设计、环境关系、预算节省、寻找材料、切割与拼组)
CH03分割、比例—优雅的原型、精确的比例
完美的比例、美的表征
实用的极简、现代主义
正反的辩证、后现代主义
从规矩到变化
将立面视为画布
▼设计实作:木栅政大馥中(设定主题、立面切挖、立面配色)
CH04色彩张力—回应、区别、强化造型
单一色系突显雕塑性
渐层色彩赋予表情变化
明亮色彩制造视觉亮点
多彩用色的缤纷建筑
▼设计实作:马公出租车候车区(高彩度设定、形象转化、克服冬夏温度、钢构施工)
CH05光与影—光影,建筑感官的仪式
光的编排与7大应用
神圣的光
艺术的光
生活的光
▼设计实作:澎湖大仙人掌花房(使用者需求、光的投影、呼应空间序列、材质造型)
CH06绿化立面—植绿,是建筑的答案
用植物作画
让建筑消失的绿化立面
▼设计实作:光隆中坜厂(业主需求、减轻量体、绿化环境、退缩平台、爬藤控制)
附录.建材的温度与特性
附录.特别感谢
媒体推荐:
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乃至形象与意象运用的主题开始,《建筑外观美学关键》一书使用了浅显易懂的语言,但是又能深入核心的综述,提供了非建筑专业或是读者大众条路径——可以进入堂奥,从而品味“建筑”这个领域的妙之美。 ——郭旭原 大尺建筑设计主持建筑师
本书的内容,正如其人,层次分明,文字轻快、易读,寓意却足够深远,不具压迫性,只有启发性! ——王增荣,比格达建筑世界主持人
林祺锦建筑师长期细心钻研,并且累积多年的建筑设计实务与国内外建筑旅行心得,试图以微观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引导大众透过不同的面向,甚至是季节,去看国内外建筑多元文化堆砌出来的美,同时也努力在房地产市场,推动社会性、知识性等设计与教育工作,是一位相当难得有独特宏观思维,产学兼并的优秀建筑师。
——许华山,许华山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系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