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3卷,东西文明的千年剧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704935
  • 作      者:
    李晓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公元前300年,亚历山大城。从雅典远道而来的欧几里得长舒了一口气,他摩挲着眼前这部被后世称作《几何原本》的手稿,陷入了沉思。

而此时,遥远北方的波罗的海南岸。日耳曼部落正在为生计发愁,狩猎和畜牧的生活抓襟见肘,他们居无定所,准备继续向温暖的南方内陆深处迁徙。

同一时刻,在地球的另一端。黄河两岸,战事不断,秦华阳君芈戎正谋划伐楚,赵武灵王则大破中山。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正在狼烟弥漫中酝酿。


公元1628年,在欧洲游历多年的法国人笛卡尔来到了荷兰。此后,他将多年的思考沉淀为一部部著作,成为数学、哲学发展史上的丰碑。

彼时彼刻,紫禁城内。刚刚登基不久的崇祯皇帝,正在批阅礼部右侍郎、《几何原本》翻译者徐光启的《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其中提到对历局进行改组和扩编,建立一个类似于国家科学院的机构,在国库吃紧的情况下,朱由检揣度许久,最终还是批准了这个奏议。但他不知道,这一工作随后竟然推迟了几百年。


2006年,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巴比伦所在地,已经被俘三年的萨达姆被执行了绞刑。但是华尔街的精英们却无暇顾及,他们正紧盯着电脑屏幕——汇丰已经开始陷入次贷业务的泥潭。

此时此刻,同样历史悠久的中国山西,一位电力工程师正在埋头写作,他笔下地球人类雄壮的舰队即将被4光年外另一个星系文明的一颗小小“水滴”彻底摧毁……


积微者著,累浅者深。人们总是更容易记得那些星光闪耀的时空节点,而不太在意暗流涌动的历史进程。

至今为止,总结起来,作为地球的“统治者”,人类只拥有两大技能:组织生产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组织暴力破坏物质和精神财富。前者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后者则容易被我们忽视。正如晓鹏在后记中所提到的,只有以文明史观和战略史观的视角,我们才能发现驱动这两大技能的是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演化之源。

在中华民族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这也正是我们《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系列作品的期望所在:正视历史、重拾自信、胸怀天下、放眼未来。

然而,我们也深知,牢固的金字塔结构下,“牺牲→奉献→奋斗→创新→享乐”的人性循环看上去令人无可奈何——这是东西方文明与古今中外智者都没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去从细微处努力改变,我们就会是这个世界中搅动系统的小小量子,未来就可能因我们而呈现不一样的形态。


悦读以化,尽小者大。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晓鹏,经济学博土,国研智库书院核心作家、中兴大城首席经济学家,曾任麦肯锡公司研光员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著有《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城市战略家》《中国的产业政策》《中国的产业规划》《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1卷、第2卷》《重现伟大中华史》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本卷从清军入关、中华核心文明遭遇外围野蛮文明入侵开始,到鸦片战争、中国遭遇西方文明入侵结束,涉及的问题变得空前广泛和复杂。既有清军的屠杀和南明的抗争,又有西方的十字军东征和工业革命,还有雍正的改革和乾隆的文字狱,以及平定新疆、清查亏空、中西贸易和战争等等,为读者描绘了东西文明的千年巨变。

展开
精彩书评

李晓鹏以其犀利而独到的眼光和求索精神,对中华文明上下几千年尤其是近代几百年的漫漫而曲折的历史长河重新进行了审视、梳理和深入探讨。科班出身的经济学造诣、对中华文明浩瀚历史材料与古籍的精准把握以及政治经济学独到的眼光,为他的史学分析提供了高屋建瓴的视角和平台,让他的历史分析能够插上经济逻辑的翅膀在过去与现实的浩瀚领空翱翔。人们可以不同意李晓鹏的所有观点,但是对于他的很多独到见解不能不认真面对。


在这部《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三卷)》中,除了探讨海权帝国与陆权帝国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之外,李晓鹏还用大量历史资料和数据指出:“清朝的建立对满洲民族来讲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对于300多年前征服中国的蒙古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满洲勋贵们成功地克服了所谓‘胡人无百年国运’的魔咒,统治中国长达268年,让清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三长命的大一统王朝,仅次于唐朝和明朝。但对汉民族而言,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退步和长达二百多年的噩梦。中华文明因此倒退了至少1000年。”李晓鹏这一论断向西方汉学家和中国史学界提出了一个很有锋芒的挑战与研究课题:清朝二百多年的统治对于曾经辉煌的中华农业文明和工商文明而言,是否有些类似于欧洲北方日耳曼野蛮民族从公元5世纪到14世纪对地中海文明的毁灭、摧残与统治,使得西方文明严重倒退上千年(到古希腊前)并进入“黑暗中世纪”长达约九百年?也就是说,类似于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在古代辉煌与近现代复兴之间是否也曾经经历了一次黑暗的“中世纪”?而中国的“黑暗中世纪”之所以比至少长达800~1000年的欧洲中世纪更短,也许是因为它来得更晚,恰好发生在欧洲从14世纪开始通过三百年文艺复兴实现追赶和达到中国古代文明高峰之后(满清入关)的17世纪。而这个时候欧洲通过对中国“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炮与火药技术的大规模吸收与改进,尤其是通过战争、地理大发现和全球殖民所激发的科学革命,已经处在作为新一批现代民族国家强权向全世界野蛮扩张的阶段。因此,清朝的寿命应该是在19世纪被西方列强提前打断和终结的。李晓鹏问道:为什么中华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遥遥领先于西方的农业文明,却在下一波工业文明浪潮中被西方远远抛在后面?其实要等到在清朝寿终正寝之后,中华文明才在与高科技西方列强和新兴日本帝国的碰撞与战争中经历一场类似西方文艺复兴的民族国家涅槃和类似于西方工业革命的经济现代化时期(总共110年)。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特殊的地域环境、大统一历史、辽阔的国土面积和巨量的农业人口使得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与长期分裂为多个民族国家并具备海洋优势的欧洲现代化进程相比,具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这种与西方文明进程既类似又不同的东方特点,使得东西文明演化史的比较变得扑朔迷离,既复杂又有趣,以至于产生了李晓鹏这样一批才华横溢的时代新秀。他们的出现绝不是偶然,而是中华文明进入“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以后的副产品。他们的出现,恰好是这个新时代喷薄东升时发出的万丈霞光通过思维这个三棱镜所折射成的缤纷五彩之一。读历史方明当下,明当下方晓未来。李晓鹏的《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系列作品,每一卷读后都使人浮想联翩、掩卷长思,因此值得所有历史爱好者和关心中华文明今后向何处去的学者、专家、学生、媒体人士、商界人士和政府官员阅读和思考。


——文一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前讲席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文明史观(文明史观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是西方史学研究中影响力颇大的一个派别。20世纪上半叶,由汤因比、斯宾格勒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也用这个史观来解读历史。其基本观念与本书的历史观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本书关于文明史观的阐述完全出自作者对文明和进步的理解,与西方文明史观无直接联系,在写作本部分内容的过程中也没有参考西方文明史观的专业文献),也可以称为进步史观。本书认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以及非生物世界的主要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创造文明,也就是会基于主观意识驱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且,人类文明总体来讲处在不断进步之中。评判文明先进还是落后,是有标准的。


尽管我们对这个标准的认识还需要完善,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争议,但不同的文明一定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总体来讲,先进的文明,可以创造更多有益于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可以让人类获得更长的寿命、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主观幸福感,这个粗略的标准大方向大体不会错。


对文明的定义和对文明进步与否的评判标准,是本书的“公设”。就好像欧几里得假设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一样,不需要去检验它,它就是被假定为正确的,是一切推理的前提和出发点。这个公设或者说假定,跟纯客观的数学公理不同,它本质上是一种“立场”、一种价值观。


如果有人不赞成这个“公设”,认为人类并不需要更长的寿命和自由,而是尽快去天堂享受永生或者转世去过富贵生活,或者被人奴役比自由生活更幸福,或者不应该追求科技进步而应该回到原始社会去生活,或者认为人是为了完成神赋予的某种使命才来到世间“赎罪”“受苦”的,那么我们就不与他争论了,他也没有必要来读这本书。


只有基于这样的立场,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演进逻辑,才能说得清楚。


每个民族、每个文明,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民族或文明为中心来撰写历史。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历史为什么特别值得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创造了同时期人类世界最先进的文明成果。为什么讲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历史,要以中原政权直接管辖的范围为核心来讲,不是民族歧视,不是大汉族主义,而是因为它是这一历史时期文明发展的中心、高地、领头羊。


失去了文明进步的标准,有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就会被混淆。比如,一向喜欢钻牛角尖的日本学者闲来无事,搞出来了一个叫“内亚史观”的东西。这种史观就是把亚洲内陆当成历史的中心,中华核心区成了边缘区域。这种史观认为,内亚地区“武德”丰沛,不断出现武力强大的民族——辽、金、蒙古、满洲等——出来消灭周边一些国家,统一亚洲。这是历史发展的主线。中原地区不过是被不断消灭的外围区域而已。按照这个思路来写历史,人家也写了厚厚几大本。


在不以文明进步为标准的史观指导下,随便找一个地方,把它作为世界中心,来写人类历史,都能编排出一大堆东西出来。犹太人还相信他们是天选民族,其他人类都比他们低一等,人类文明就是围绕着他们转的。


书写中华文明的历史,不应该采用这么狭隘的视角。文明史观是一种可以普遍适用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观。中国人在古代历史中创造出最先进的文明,并非来自什么天选、神选,我们也不是天生就比别的民族更优秀,而是中国人民正好生活在这片适合农耕文明发展的土地上,由于我们自身的艰苦奋斗,并受地缘地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才创造出来了更高的物质财富生产能力,创造出来了发达的政治文明和丰富的文化艺术成果,让人数如此众多的中国人在古代世界可以享受相对而言最好最幸福的世俗生活。我们因此而自豪,无可厚非。


基于这样的标准和立场,如果有另外一种文明,可以比中华文明创造出更高效的物质财富生产能力,让人民可以享有更长的寿命、更自由更幸福的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就要向他们学习,随时准备改变自己身上一切不符合文明进步方向的东西。在处于落后状态的这段历史时期内,我们也承认,中华文明并不能代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和主流——当然,在落后的时期,我们的文明身上仍然会保持一些领先和进步的东西,这些东西也不能盲目丢掉。


从明王朝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30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华文明就处在落后状态。我们就不能像之前一样,自认为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和高地。1949年以后,我们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和引领,但总体而言还落后于发达国家。总之,没有欧洲中心论,也没有汉族中心论,谁的文明更先进,在主流历史叙事中谁就是中心,理直气壮,绝不心虚。这就是文明史观。


基于这样的标准和立场,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谴责和批判满清在征服中国和统治中国过程中,给中华文明带来的巨大破坏,并深刻反思引发这一长达300多年的悲剧背后的原因。后金作为野蛮民族,在明王朝统治下,经常破坏国家大一统状态,到汉族地区劫掠财富和人口,将很多汉族老百姓杀掉或变为自己的奴隶,这种野蛮行径必须遭到惩罚,明王朝必须予以反击。以明宪宗和汪直为代表的人物,对后金采取“扫穴犁庭”式的主动反击行动,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之,后金入侵中原,屠杀人民,则是反动的、非正义的。这不是搞双重标准,是一个标准,就是文明进步的标准,是看谁的做法更有利于大多数的人类创造更好的财富和过上更好生活的标准。一个野蛮民族入侵中华文明核心区并建立政权,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悲剧,是文明发展的严重倒退,它跟基于阶级革命的改朝换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也跟民族之间是否权利平等无关。


基于文明的视角,我们在近代来临之前,要讲述欧洲崛起的历史,而不是讲非洲、印度、美洲的发展历史,是因为欧洲文明发展超过中国了,占据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地位。而我们观察欧洲崛起的历史过程,也并不是基于单一的国家发展来书写它的历史,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文明——一个完整的物质与精神产品生产体系来看待。


比如,如果只是按照国家的视角,中国和英国进行单独比较就是合理的;如果按照文明的视角,就是不合理不公平的。中国既是一个国家,也是一个文明。而英国不同,它作为一个国家,跟中国平级;作为一个文明,它跟中国就不平级,不能作平级比较。与中华文明平级的,是基督教文明,或者西欧文明,只有把西欧国家和他们所控制的全部殖民地加起来,才是一个跟中华文明同一层面的文明体系。从文明体系的视角,我们指出,西方殖民宗主国经济的发达和人民的富裕,是建立在对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基础上的。这是一种和中华文明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遭遇西方文明入侵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只有从文明的视角出发才能全面看问题。如果只从国家的视角出发,这些战争就只是一个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跟中国古代的蛮族入侵区别不大。如果从文明的视角来看,它一方面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是非正义和反文明的;另一方面,跟传统的野蛮民族入侵战争不同,中方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文明方面的大幅度落后。因此,必须先驱逐野蛮文明对中华文明的统治,同时学习先进文明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意识形态,才可能赢得与西方文明竞争的胜利,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文明的视角出发,我们就能把一些纠缠不清的民族、国家、宗教问题理清楚。反对落后文明统治,不是搞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中华文明第二圈层的蛮族融入中华文明,也不应该被理解为“汉化”,而是现代化。


汉族既是一个民族,也是一个文明,或者说是先进文明的民族载体。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变成汉族的一部分,不是汉族融化了少数民族,而是少数民族自身的文明程度因为和先进文明的交流而进步了。在此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中有一些优秀进步的东西,汉族也要学习。比如元明清时期,蒙古和满洲习俗反对民间殉葬、反对守寡、反对女性缠小脚,就是比同时期的汉族更先进更文明的做法。


同样,中华文明学习其他先进文明,也不是民族自卑,不是卖国主义。抵抗西方殖民入侵,也不是对抗先进文明、拒绝进步。西方的殖民入侵,是要将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而不是宗主国。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权利保护,连中国野蛮时期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人都不如。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捍卫中国人民生存发展的底线,才是我们抵抗侵略的意义所在。学习先进文明,是为了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向西方殖民宗主国看齐;抵抗西方列强入侵,是为了不让中国人民生存状态向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看齐。二者并不矛盾。


文明是有多样性的,对于不涉及人类基本的生存发展权利的文明成果,应该广泛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长期共存发展。和平与对话是文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民族平等、信仰自由都是先进文明应该表现出来的特征。但是,对多样性的包容不应该以破坏文明的进步为代价,不能以牺牲人类基本的生存发展权利为代价。有些民族、有些宗教,存在严重践踏基本人类权利的习俗或教义,是落后的、不受现代文明保护和宽容的。比如,有些宗教要求妇女必须蒙面,有些宗教反对未成年人接受科技启蒙教育,有些民族还在采用古代的神判法来审判刑事犯罪嫌疑人,有些民族的习惯法中强奸犯只要娶被强奸女性为妻就可以免于惩罚,还有些人以民族的名义强制本民族人民信仰某一宗教,等等。这些东西,涉及人类的基本权利,必须理直气壮地以先进文明的名义废除之,绝不在宽容多元的范围内。文明的多样性和文明的进步标准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多样性必须服从一些基本的文明发展进步标准,发展进步必须以多元宽容为基本特征。以多元性否定进步性,或者以进步性消灭多元性,都是错误的。


历史一再证明,先进的文明对落后的文明过度宽容,最后只能被野蛮落后反噬其身。中华文明复兴之际,我们既要理直气壮地呼吁文明之间的和平与交流,又要理直气壮和全世界追求进步与发展的人士一起,推广科学与理性,反对愚昧和落后。对于反对文明进步潮流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抵制和谴责;对于严重践踏人类基本生存权利的行为,则应该联合一切进步力量予以惩戒和打击。文明在任何时候都只是包容,而不是软弱和无底线。


文明史观与阶级史观并不矛盾,但也略有差异。文明进步的标准是大多数人类的幸福,而在目前为止的各种社会中,经济上处于劣势的中下层阶级都占据了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如果统治阶层腐化堕落,没有履行好促进广大人民生活状态不断提高的责任,甚至疯狂剥夺人民创造的财富,导致民不聊生,那么,人民起来造反,推翻他们的统治,就是完全正义正确的,符合文明进步的方向。在文明史观中,没有什么神仙上帝赋予任何人统治的特权,也没有比大多数人类幸福更重要的宗教或准宗教教条。


但是,文明史观也主张更客观地看待富裕阶层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比如,古希腊的科学理论就是完全由一群有钱有闲的剥削阶级创造出来的。尽管这些人需要奴隶的服务,需要殖民地人民提供的食物和衣服来生活,但奴隶和人民毕竟没有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的创造。西方文明的基本发展模式,就是集中殖民地的财富供养一大批宗主国的有闲阶级,创造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效的产业。目前人类文明的相当一部分成果都是这种模式创造出来的,我们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或者简单予以否定。野蛮掠夺和文明创造在已经发生的西方历史中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无法把它们割裂开来,只强调其中一面都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当然,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我们还需要对近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做深入了解后才能就二者的关系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展开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天下浩劫

一、亿万生灵:为什么说明朝末年有四亿人口

二、底线战争:明清换代的三方交战模式

三、修罗杀场:清军征明中的屠杀记录

四、四川惨屠:谁是川渝人口灭绝的主凶

五、文明三问:明清换代大屠杀的根源辨析

六、剥茧抽丝:多维度视角下的明清换代史


第二章  南明悲歌

一、闯王之死:“联虏平寇”战略下的两败俱伤

二、隆武皇帝:郑芝龙海商集团的政治投机

三、五省督师:李成栋反正与湖南的再丧失

四、忠贞余响:堵胤锡之死与忠贞营的败落

五、假封秦王:大西军联合南明抗清的曲折传奇

六、桂林大捷:李定国西征与孔友德败亡

七、两蹶名王:战略性的胜利曙光

八、孙李内讧:抗清运动最后希望的破灭

九、禁海之祸:从厦门海战到台湾陷落

十、三藩肇乱:汉奸们主导的回光返照


第三章  康熙皇帝

一、李约瑟难题

二、筚路蓝缕:中华民族开发江南的千年历程

三、明亡英兴:晋商南下与英国崛起

四、御驾亲征:反击准格尔叛乱

五、博学鸿儒:笼络汉族士大夫

六、南山文祸:重启文字狱

七、九龙夺嫡:两废太子背后的皇族内斗

八、择贤而立:雍正继位的政治谜底


第四章  雍正革新

一、革故鼎新:高薪养廉的“抄家皇帝”

二、皇权之巅:满洲皇权背后的军政权力结构

三、模范督抚:“明星官员”的曲折仕途

四、整治朋党:残酷镇压皇族党争

五、大义觉迷:“出奇料理”的谋反大案

六、联合专政:对汉族士绅的打压与拉拢


第五章  千面乾隆

一、由宽入严:乾隆执政风格的剧变

二、痛下杀手:被激怒的皇帝和他的责任心

三、平定西北:清王朝在新疆的扩张

四、佛教长城:中华世俗文明的屏障及坍塌

五、“文治”风暴:精心布局的文字狱狂潮

六、忠君理学:满清对儒家道统的打击与改造

七、带头贪腐:晚年乾隆与宠臣和珅

八、闭关锁国:贸易的繁荣与思想的贫困

九、盛世饥馁:英国人眼中的乾隆盛世


第六章  欧洲崛起

一、千年黑暗:基督教统治下的中世纪

二、十字东征:东方文明的光芒照进欧洲

三、航海时代:全球贸易体系形成

四、合纵连横:英国崛起的战争与谋略

五、海权帝国:理解西方文明特质的一个重要视角

六、工业革命:科学理论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