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
——彼得·德鲁克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最早是一名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学者,差不多在八十年前,他意识到驱动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会是一个基本单元:企业。如果可以把这个要素解释的更清楚,无疑是一种社会贡献。于是他开始深入通用汽车公司,开始了他的管理研究。如同德鲁克的先见,在福特汽车、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等一系列卓越企业的驱动下,美国社会经济在上个世纪呈现了巨大的发展。德鲁克把这个大发展归结于两点:一个是效率,一个是创新。所以德鲁克的代表著作也多是围绕这两点展开,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这与经济学家的结论一致,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分工带来的效率,到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中论述的创新带来的繁荣,我们会发现,真正打通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是富有成效的企业家实践。因此,在效率、创新、以及这些领先企业的背后,离不开一棵种子:企业家。例如,亨利·福特,阿尔弗雷德·斯隆,以及杰克·韦尔奇。是企业家以及在企业家成长过程中孕育出的管理智慧,不断推动着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所以,我们也感兴趣于中国的企业,更感兴趣于中国的企业家。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研究,就从引领中国农业发展的刘永好开始。
走进刘永好和新希望
1984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并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为深圳在八十年代的崛起注入一剂强心针。其后,中央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纪要》,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月24日那天,一个卖玉米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路过深圳国贸大厦,看到很多警察和聚集的群众。那时邓小平正在国贸大厦顶层俯瞰特区全貌。这个年轻人感到做大事情的时候到了。四个月后,“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成立,这正是万科的前身,而那个年轻人,就是王石。
同年,中科院十一名计算机科技人员认识到计算机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很想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于是他们带着二十万人民币开始创业,这就是联想,而带头人就是柳传志。仍然是在1984年,一家濒临破产的冰箱厂迎来了一位新任厂长,这个厂子就是三十多年前的海尔,而这位新厂长,正是张瑞敏。
同年创立的中国企业还有顺德科龙、广东健力宝等。中国最大的地产企业、中国最大的计算机企业、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的确,之于中国企业,1984年是个颇为值得纪念的一年。也因此,这一年,常被称为中国企业的元年。
但是,要走进刘永好和新希望,要从“公元前”说起。
有一家企业,没有出生在雨后春笋般的中国企业元年,也没有出生在改革开放后最先热起来的沿海城市,创始人算不上尖端的科技人员,企业也没有国企背景。就是这样一家创立在“公元前”、看似没有什么特别的企业,成为今天中国最大的农业企业。
站在中国现代企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本来就比较低调的刘永好和新希望似乎又多了一份神秘。
王石曾讲,“创业初期,我也曾经从事过饲料贸易。站在那个时间点上,怎么能想象刘永好‘作饲料’会做成今天这个样子?”。为了解开谜团,几年前,王石甚至请人专门为刘永好撰写个人传记,命名《藏锋》,笔锋隐而不露,可谓恰到好处。当然,藏锋,似乎又增加了一份神秘感。
1951年,刘永好出生于四川成都新津县城。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在政府工作,但仕途并不顺利,官越做越小,甚至被打倒,工资减半。再加上兄弟众多,生活就更为艰苦。少年时期,勤快的刘永好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去挑水、捡柴,青春期的刘永好甚至拼命干活好忘记饥饿。尽管如此,父母却没有忘记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买书上从不犹豫。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为兄弟们打开了热爱无线电的窗口。
几位兄弟也没有辜负父母对他们的希望,都考上了大学。1982年,兄弟们有了创业的想法,热爱工科又有工科背景的他们本想做电子产品,但电子厂的想法却未得到公社允许。吃上肉也是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且农民在养殖上也比较自主,于是,1982年,兄弟们开办了养殖场,养良种鸡,厂房设备全部自行开发,可谓白手起家。1982年至1992年,十年间,从种鸡、鹌鹑蛋,再到饲料的主业,事业稳步发展,生意也越做越大。1992年,希望集团成立,刘永好的战略和交际能力突出,被兄弟一致推举为法人代表,担任集团总裁。率先集团化、全国化发展,也让希望集团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
希望集团的出色表现也越加得到国家认可,1994年,刘永好被推选为工商联副主席,这是首位民营企业家担此重任,这也预示着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更多重视和期待。1995年,兄弟们打算按照兴趣各自发展,于是有了南方希望、东方希望、华西希望、以及今天的新希望。兄弟之间划清界限,向各自的领域发展,彼此之间仍然相互扶持。家和万事兴,时至今天,二十年过后,兄弟几人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今天,希望体系已有两千亿的销售额。而始终根植农业的刘永好和新希望,无疑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灵魂。
当然,刘永好和新希望远没有描述的这么简单。作为研究者,我们更希望把人物本身和企业成长当成一种线索,来探索在新希望发展的背后,蕴含着刘永好哪些重要的管理思想。因为有这些思想的生根发芽,才让刘永好和新希望的故事变得饱满、有趣。
刘永好管理思想体系
在探究刘永好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时,我们想到了一则故事。
很久以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于是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念到:“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
这是佛学经典《大般涅盘经》中讲述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今天我们也都清楚,尽管他们都说自己摸到的是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大象真正的样子,他们谁也没有说对。真正大象的样子,是若干集合,是一个体系。
这也带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新希望是中国最大的农业企业,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并且可以持续在行业保持领先。这样一个企业的创立者,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上,必定是有较为全面的作为。而在这些作为的背后,又会蕴含着一个丰富的管理思想体系,这才是我们需要去看到的样子。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尽可能地去触碰到“大象的全貌”。我们对刘永好进行了访谈,我们也对刘永好身边的新希望高管等诸多新希望人进行了访谈,以此来进一步认识刘永好。我们阅读了新希望集团为我们提供的诸多内部资料,包括刘永好的内部讲话、新希望的重要事记等。我们关注了眼前刘永好正在推动的事情,同时也分析了刘永好自传中讲述的很多过往的经历。通过对刘永好管理实践的系统观察和分析,我们看到了刘永好在企业任务、事业方向、以及管理实务三个方面的作为。方向为任务服务,实务为方向服务,三个方面形成一个连续的体系。这三个方面涉及到刘永好在十项要素上的管理实践,如图1所示,从体现企业任务的目标,到反映事业方向的经营与产业,再到折射管理功底的人格、环境、组织、决策、竞争、能力、人才,而贯穿这些实践活动的是刘永好一系列重要的管理思想,如图2所示,即“常”的目标观、“正”的经营观、“专”的产业观、“实”的人格观、“势”的环境观、“和”的组织观、“度”的决策观、“新”的竞争观、“学”的能力观、以及“柔”的人才观。
目标之“常”,指要做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企业会做大做强,但企业终极之需是做“常”,如同刘永好之名,永远美好,才是真正要追求的。也是因为有“常”的思想作为指导,企业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企业所进行的一切经营安排和管理努力,也都是为了做“常”企业。
经营之“正”,指企业不论何时都保持正向。一个不正的企业,不可能常青。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保持正向,是一种稀有、强大的能力。其中的企业,既包含了真正顾客导向的事业,也包含了积极奋斗的人员。如同刘永好和新希望人常常提起的“阳光、正向”,一个好的企业,这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产业之“专”,指企业的事业要有专攻。在事业的方向上,“专”是对“正”的进一步补充。事业要正向,做到顾客导向,但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服务所有顾客,否则,也服务不好,也就没有办法称之为真正的顾客导向。当然,这并非否定多元经营,但重点是,主业要突出。
人格之“实”,指实实在在的做人做事。这是任何目标得以落实的基石。人格化后的企业也具有这种品格,支撑着企业的品行,渗透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实操企业时,光懂“实”还不够,还要懂“势”。环境之“势”,就是要与环境联动造势,让对的事情得到有力执行。这一点体现了一个企业家卓越的洞察力。组织之“和”,指通过合作完成个体无法做成的事情。因为有内外部的通力合作,企业才可能有从零到一、从一到无穷的成长动能和空间。这也是刘永好整合造势得以实施的保证。决策之“度”,指决策者要把握好分寸。所谓恰当的把握,如刘永好的“快半步”论,要快,但又不能太快。没有这样的分寸把握和适度判断,也不会在“势”和“和”上有上佳表现。
以“实”为基,造“势”、求“和”、握“度”,管理者还需要有效面对三个极为动态的变量:竞争、能力、以及人才。竞争之“新”,指通过持续创新保有动态竞争优势。创新不只是技术层面,更是一种主动、先动的策略。率先集团化、金融化、国际化、年轻化等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帮助企业远离竞争。竞争并非企业目的,管理者应该想办法远离竞争、向目标靠近。能力之“学”,即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能力。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能力都不是一项静态要素,能力不能停止,需要不断提升,才能在动态环境中更好的适应和生存,而提升的关键途径就是学习。从过去的历练中学习、向优秀企业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学习,这些都在刘永好带领新希望成长的过程中有所体现。同时,学习是创新的重要来源。人才之“柔”,指通过柔性管理来充分释放人的价值。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都有赖于人的价值释放。因此,人才是企业中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要素,但同时,也是最具自主性和弹性的要素。刚柔并济,尊重个体的价值,让刘永好得以与众人一起不断创造新的事业高度。
这就是刘永好管理思想的基本体系。这些管理要素每一个都看似简单,但当它们集合起来,并系统地付出实践时,就会产生成效。而管理本身就是一门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把一个个看似简单的管理要素做出来,就是不简单。当我们在试图寻找一个可以撬动这些要素的支点时,答案或许在于刘永好的核心主张——领先半步。领先半步,彰显了有限理性的管理魅力,让刘永好得以把控企业行进的节奏,理解人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一同稳步创造属于大家的美好生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