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韩启德
总序二 白春礼
总序三 周 济
代序 陈未翔
导 言
第一章 家世
紫芝堂陈氏
仓巷祖宅
祖辈、父辈与同辈
第二章 艰难求学路
私塾与小学
考进首都中区实验学校
少年时代的恩师——江菊人
上高中时的穷日子
第三章 第三届气象练习班
北极阁与气象研究所
报考练习班
听竺可桢先生讲课
1934 年的讲义残本
毕业照上的这些人
第四章 初习泰山顶
分配工作
到泰山测候所
竺师来视察,山上话风雨
发文章,入学会
日观峰气象台的故址与故人
再登泰山
第五章 气象研究所内迁
担任天气预报助理
坚守与撤离
从南京到汉口
再迁重庆
第六章 西安头等测候所
筹建缘起与人员派遣
疏散到汉中
重回西安
和阿垅住在一起
为返回重庆的波折
第七章 参加高等文官考试
气象局与“气象科”
报考与初试
受训与复试
“党证”与梦魇
第八章 在“中航”服务的战争年代
中航公司与“驼峰”航线
在珊瑚坝机场建立气象站
在加尔各答的工作与生活
中航的待遇
汀江机场
相识结缡刘婉章
躲过此生一大劫
上海龙华机场气象台
变局中的选择
中航气象员重聚南京
第九章 在华东气象处的折腾与收获
领过“八一”帽徽的留用人员
吕东明网开一面
吃“中灶”与入“另册”
预报寒潮,幸遇罗漠
“中小尺度系统分析的开端”
第十章新 中国民航气象管理事业的开拓与建设
进京先遭“杀威棒”
“撇清”与阿垅的关系
在民航气象科“行走”
起草《民航气象服务规范》
目睹“反右”众生相
繁忙的 1959 年
赫鲁晓夫专机平安落地
下放劳动与精简出局
第十一章 重回江苏
台站业务管理,参与预报会商
率先完成“江苏省农业气候区划”
拜谒竺师谈“积温”
与饶局长下棋
“反动则有之,权威倒未必”
五七干校杂忆
审查结束
第十二章 龙王山下苦探“梅”
守望在实习台
参加河南“75·8”特大暴雨研究会战
花甲之年的攻“梅”梦
用十四年资料写出的一篇论文
天气气候研究室
梅雨消息三十年
第十三章 投身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史研究
《竺可桢先生在北极阁》
《为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奠基》
文章落实处,铺路做小工
存真纠错,为文不让
在“修史热”中四处奔波
我与中国气象学会(一)
与叶文钦的交往
我与中国气象学会(二)
蜗居之内天地宽
第十四章 人物漫忆
涂长望 / 黄逢昌 / 朱文荣 / 石延汉 / 黄厦千 / 郭晓岚 /戚启勋 / 高学文 / 许鉴明 / 程纯枢 / 李宪之 / 徐近之 /池国英 / 盛承禹 / 刘联华
第十五章 晚年的精神家园
施雅风先生登门来谈《竺可桢全集》
“特邀校审”十三年
病缠身,书萦怀
百岁遐思
附录一 陈学溶年表
附录二 陈学溶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采集工程札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