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民音乐家-聂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2115859
  • 作      者:
    吴宝璋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宝璋,河南光山人,1982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历史专业,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历史与行政学院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生导师:曾任云南师范大学党办副主任、外语学院党委书记;现为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省文物局专家、省旅游局导考委专家、昆明市政协文史委顾问。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主编参编论著、教材等约40部。近年来,在云南电视台主讲《云南陆军讲武堂》《滇西抗战》《辉煌的历程·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奋斗史》等专题。
展开
内容介绍
  聂耳(1912——1935),籍贯云南玉溪,生于昆明。少时,因贫困而数次家迁转学,然刻苦努力,一直品学兼优;受母亲启蒙,音乐天赋得以表现和发展。初中时,作文写作就能以阶级观点分析社会问题。就读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因叛徒出卖而避走上海。次年考入联华歌舞学校(明月歌剧社),由此走上音乐艺术专业道路,不久开始尝试作曲。1932年加入中共领导的左翼“剧联”,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姿态,创作出大量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进步革命歌曲,集中表现了工农大众的苦难和反抗,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强意志,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创者和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尤其是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浴血奋斗;新中国成立时,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正式定为国歌,2004年又载入宪法。《人民音乐家 聂耳》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聂耳光辉而短暂一生,语言简洁流畅,资料真实可信。
展开
精彩书摘
  《人民音乐家 聂耳》:
  音乐天赋,母亲启蒙聂耳日后成为著名的音乐家,这与他从小就具有音乐天赋是分不开的。
  而聂耳的第一个音乐启蒙教师就是他的母亲。
  母亲,所以能够成为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这又与她本身具有民间民族音乐才华分不开。
  母亲的民族民间音乐才华,则是源于玉溪家乡艺术(尤其是花灯艺术)沃土的滋养。
  玉溪是云南花灯的重要故乡。云南花灯包括戏剧音乐、歌舞音乐和小演唱等主要音乐种类。
  云南花灯的源头可追溯到明代前期。当时,沐氏镇滇,大兴移民屯垦,大量汉族移民进入云南,不仅使云南人口数量大大增长,而且云南人口的民族成分结构也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汉族成为了云南的主体民族。与此同时,内地主要是江南的文化艺术被大批移民带到了云南。
  此后,云南逐渐形成了两种花灯形式。一是江南小曲的演唱,如“吴歌”“打枣竿”等曲调,它们后来演变成为花灯歌舞及花灯戏剧中的主要曲调。二是社火,这是起源于云南本土土著民族的古代祭祀礼仪活动中的歌舞,如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原有的祭祀土主、本主活动时表演的各种杂戏等;这些歌舞活动后来又与汉族的祭祀活动相互交融,形成新的社火形式;而花灯也就长期以社火的形式存在下来。
  明清以降,云南花灯不断发展,由于流行地域不同,逐渐形成地区差异。较为著名的大约有10个地方支系:’玉溪花灯,昆明、呈贡花灯,弥渡花灯,红河建水、蒙自彝族花灯,等等。就花灯的内容而言,多为祈福求财,山川四季,情郎情妹,家长里短,等等。
  清末明初,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玉溪的一些花灯艺人,将一些“善书”以行善积德为主旨的说书唱词故事改编为花灯戏,如《蟒蛇记》《金铃记》《安安送米》等等。这些花灯戏开始有了较为曲折的剧情、复杂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和心理塑造等等;并且,为适应剧情的需要,曲调方面也产生若干改革;一些花灯艺人也由业余变为专业化。发生上述变化的这类花灯,被称为“新灯”,并迅速在全省传播。
  1922年,顾品珍率驻川滇军“倒唐”回昆,主持滇政的唐继尧流寓香港。次年,唐继尧率部又打回云南。他为庆祝重掌滇政,下令调玉溪花灯到省城演唱,玉溪花灯遂名声大震,被尊为云南花灯的“灯坛盟主”,在全省引领风骚。
  聂耳的母亲彭寂宽就是生长在云南重要的花灯之乡玉溪(包括峨山、元江等地)。这些地方同时也流行滇戏、洞经音乐演奏等民间艺术,它们和花灯一起,深受民众的喜闻乐见。清朝末年,每到正月和年节,当地农村乡里,都要崴灯唱戏、舞龙耍狮;都有戏班子来搭台演出,时间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村民们,特别是孩子们,在这些节日里穿新衣,吃好吃的,看戏剧,真是一年中最高兴的日子。
  彭寂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深受这些民间艺术(花灯、滇剧、洞经音乐等)的浸润和滋养。因此,她从小姑娘时就学会了唱曲做活,哼调解乏;长大一些又和兄嫂及女伴们一起,对花灯、民歌等更是曲不离口,自唱自娱;到出嫁之前,她的吟唱已十分娴熟,尤其擅唱“道情”“金十字”“五里塘”“莲花落”等经典唱腔,最爱唱玉溪花灯《大茶山》《小放牛》等调子,所唱的内容,除山歌小调外,大多为劝善惩恶的“善书”唱词。她虽然裹了小脚,还会跳舞崴花灯,也能吹奏葫芦笙,可以说是一个很有艺术素养的才女。她的嗓音很高,唱的调子很好听。据她收养的“孙女”聂丽芳的回忆,直到晚年,她还经常教孙辈“唱这唱那”,有时还独自一人在僻静的地方吹葫芦笙、唱小调,甚至拐着小脚跳舞。
  嫁到聂家后,生儿育女,家务繁重,不仅没有中止她自小就形成的唱歌哼调的爱好,反而以吟唱为自己的孩子逗乐、催眠,自娱解乏。
  聂耳在母体中,就受到音乐艺术的胎教;降生人世后,在襁褓之中,在母亲的怀抱之中,又听着母亲曲调成长。作为母亲最小的孩子,他听母亲的摇篮曲时间最长。幼儿时期,几乎每晚睡前都要听母亲唱书。
  童年的聂耳,最喜欢听母亲讲故事,母亲一有空,他会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或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拄膝托腮望着母亲,要母亲讲故事。母亲讲故事的方式,可是非同一般。由于她具有说唱的艺术素养,讲故事时,把说唱结合起来,常常是讲一段故事,唱一段调子,特别是把那些行善积德故事中的人物的言行用唱的艺术表现出来,更具强烈的感染力。
  母亲在忙碌之余,也会把聂耳和他的兄姐叫在一起唱花灯调、洋琴调。1930年7月,聂耳在去上海的临行晚宴后,还要母亲给他唱了一段《安安送米》。
  动人的故事,动听的民歌曲调,熏陶着聂耳。是母亲把音乐的种子深深地播进聂耳幼小的心灵中,使他从小就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艺术敏锐感受。
  ……
展开
目录
母腹中历“重九”,恰与民国同诞
与民国同年诞生
父母及其家世
甬道街成春堂
在母腹中“经历”“重九”起义

贫寒家庭培育,长成阳光少年
四岁丧父,寡母独挑家庭重担
两度家迁,严格教子
音乐天赋,母亲启蒙
荣获求实学校第一号奖状
求实小学学生乐团的指挥
学习洞经音乐
初中时,开始以阶级观点分析社会矛盾
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

省师出类拔萃,锻出共青团员
在玉溪老家的见闻与思考
报考省师
学习努力,兴趣广泛
初恋的种子萌芽
加入共青团
莫逆之交李生萱
短暂的军旅生涯
北门街大爆炸,发动灾民请愿
叛徒出卖,远走上海

避难独闯沪上,走向艺术专业
云丰申庄的伙计
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革命者
报考歌舞学校练习生
跻身上海歌舞界
强烈感受到日本侵华罪行
革命者的自我反省
明月歌剧社的第一小提琴手
不满黎锦晖错误的文艺方向
加入“左联”
“黑天使”与明月社分道扬镳

故都寻机三月,投身“左联”斗争
北上故都
客居云南会馆
观光与报考艺院
参加北平“左联”活动
决定离平返沪

返沪入党革命,创作焕发光华
进入电影战线
加入中国共产党
创作第一首电影歌曲:《开矿歌》
《饥寒交迫之歌》和《卖报歌》
离开“联华”
“百代”七月:改革与创新
“1934年是我的音乐年”
辉煌的1935年春
划时代的作曲家,民族呼声的代表者

赴日学习考察,巨星陨落异邦
“牛皮生意”
四个“三月计划”
紧张的观摩考察活动
“大演说家”
“可敬佩的天才”
巨星陨落
魂归彩云南
《风云儿女》问世,“义勇军曲”奏响
电影《风云儿女》剧本产生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来历
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何谓“义勇军”?
《义勇军进行曲》两位作者的友谊
“义军”一曲励国人
唱响世界,享誉海外

新中国将诞生,义军曲代国歌
国歌溯源和世界著名国歌
中国国歌的产生和流变
新中国呼唤新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历经风雨沧桑,鼓舞民族复兴
历经风雨:有曲无词和改填新词
定为正式国歌,赋予宪法地位
见证中国崛起
弘扬国歌精神,实现民族复兴

附录 聂耳年谱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