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肃北蒙古族民俗浅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006240
  • 作      者:
    窦步青著
  • 出 版 社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窦步青,蒙古族,1941年1月生,1956年参加工作,任教至退休。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民族小学开展“两个为主”(从一年级开始以蒙语为主加授汉语或以汉语为主加授蒙语)的双语教学模式,获市、县成果奖。70年代末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整理肃北蒙古族民间文学和探察民俗,发表民间文学作品多篇。出版有《肃北蒙古民间故事》、《肃北蒙古族英雄史诗》;1986年荣获文化部“《格斯尔》的发掘工作优异成绩”奖励;整理翻译《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蒙古文卷;参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概况》的编写工作等。用蒙、汉两种文字发表《蒙古文化沉淀》和《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践》等文章若干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肃北蒙古族民俗浅谈》虽名《肃北蒙古族民俗浅说》,但大部分内容涉及蒙古族的共同习俗,由于知识面所限,所提到的材料和落脚点仍以肃北蒙古族传统习俗为主。所谓传统民俗,主要是指原始文化遗迹。“浅说”谈不上论述,而是以一个普通草根人士的视角、直面熟悉的蒙古族习俗进行浅尝和解读。然而,肃北蒙古族习俗首先是蒙古族民俗。笔者冒昧地认为,一目了然的蒙古族传统习俗“眉窗”可以是“三个一”,即一碗鲜奶、一碗清水、一块卵石。
  蒙古族聚会待客时,一碗鲜奶让所有在场的人一人抿一口,即“合”。此碗鲜奶蒙古语称“查嘎”,意奶食,象征善。一人一口为分享,以示民主、平等、同甘共苦、重爱心。
  每天早上在佛龛前供放几小碗清水,名日“塔可勒”,意供品。象征信仰和信念。因为传统和民间意义上的神佛与寺庙神佛不完全一样。家中佛龛供奉神佛以外还可以供奉国君、祖神、英雄、家神、“气马”像等,以示忠心。
  祭祀敖包或者平日走近用石块垒起的圆形石堆敖包的每一个人,都要口呼吉语向敖包堆投添一块卵石。蒙古族俗话说:“为敖包添一块石子,为大海加一滴清水。”意添砖加瓦,为“家”尽心。
  一碗鲜奶人人喝,一小碗清水供神佛,一块石子祭天地,原始、历久、纯天然、纯净无瑕、空灵寂静,朴实无华、圣洁祥瑞、崇高虔诚、宁静永恒。它是蒙古族习俗典型特征之一,也为草原文化开篇章,从智人开始一直到现在。它是人生的初乳,也是人生的梦想,又是人生的归宿。
展开
精彩书摘
  《肃北蒙古族民俗浅谈》:
  据汉文史籍和突厥文《毗伽可汗碑》记载,唐代突厥汗国内九姓鞑靼和九姓铁勒相依为邻。《辽史》中鞑靼人又以达旦国、达旦国九部的名称记载。《金史》中将操蒙古语和突厥语的西部人统称黄旦旦或黄塔塔。宋人称黄旦旦为“黄头回鹘”(《宋史·于阗传》),“黄头”是对“夏日”的译用。元代记作“撒儿塔兀勒”(《蒙古秘史》)。明代人将“夏日塔塔儿”和撒尔塔记作色目人。清代至民国撒尔塔又称作黄番。明代又把操蒙古语、突厥语两种语言的裕固族称作“黄头回鹘”。以上为自北魏拓跋鲜卑氏至近代西部和中亚长期居住蒙古语族的历史脉络。
  13世纪初,蒙古汗国西征讨伐花刺子模,已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元魏时期的鲜卑、突厥后裔,即撒尔塔人,见到北方黑鞑靼军队到来,纷纷响应。不久他们同蒙军征集的中亚工匠一起先后迁徙来甘青交界处参与战争。其中操突厥语者自称撒拉尔,操蒙古语者自称撒尔塔和萨塔。
  关于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的族称族源及形成,民间和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觉得对一个真正文化共同体的追根溯源,应该从多搜集一些原生态文化遗迹入手。首先是族称。古老的名称一般都有顾名思义之蛛丝马迹。在保安、东乡族族源的探究中,对他们的自称,即撒尔塔、萨塔.没有人提出质疑。再看他称,旧时保安族、东乡族周边的汉族称他们“土鞑子”。藏语、土族语中一直称他们为“锁乎家”,又叫“苏呼撒家”。“锁乎”,即索布胡,指蒙古族,“家”为后缀;“苏呼撒家”是对保安族和东乡族自称(撤尔塔、萨塔)的释义。“苏呼”通“锁乎”通索布胡,指蒙古人;“撒家”是对撒里塔塔儿的略称。意思是黄塔塔儿蒙古人。索布胡一称为汉代史书所记索头鲜卑胡人的略称。自唐代至今汉文记载中称蒙古族鞑靼,藏文记载中称蒙古族为索布胡。敦煌藏文文献记载唐代吐谷浑语与契丹语通,契丹通鞑靼。因而藏语或藏文记载中对蒙古族的称呼是连续的。所以藏语中对保安族“锁乎家”之称并不是说元代蒙古化的保安,而是自古相袭的称谓。蒙古族之“蒙”源自神马鬃,蒙古族为神马图腾民族。积石山崔家峡峰巅上有保安人修的一座白马寺,它和保安人的族称族语一样是古蒙古文化遗留形式。据1959年的调查,大河家干河滩老人马依不拉说,保安族原是居住在今东乡自治县妥家沟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此说尽管很多老人皆说没有听过,但毕竟是符合历史真实印迹的。它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保安族与东乡族为同源同语孪生子。
  综上所述,上溯保安人、东乡人的历史源头,从北魏的“桃花石”蒙古到唐代的九姓鞑靼蒙古、辽代的达旦国蒙古、元代的“撒儿塔兀勒”蒙古,及如今仍在操用蒙古语等,各个时期所处地域、族属关系、部族名称、所用语言一脉相承,历史主线清楚。然而无论是民间还是一些学者,普遍认为保安族、东乡族现用民族语非母语,而是元代才开始借用的蒙古语。其理由是元代大批撒尔塔人在蒙古军营长期生活使用蒙古语所致。保安人当元兵十年八年学会和使用蒙古语是可能的,但是他们全部“编户入社”成家立业时彻底放弃母语借用蒙古语,而且他们的家人无论来自何方又全部扔掉自己的母语改用蒙古语组成一个蒙古语共同体的可能性不大。就算保安男子当蒙古军改用了蒙古语,东乡族全体部族男女老少只归服和随蒙军大迁徙十年八年就舍弃自己的母语而改用蒙古语的可能性太小。说保安人、东乡人现在所操的语言并非母语一说只是一种推测,缺乏事实依据,难以成为信史。故此我们认为保安族、东乡族的语言是母语,是祖宗留给他们的宝贵财富。俗话说得好,未到手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铜板,与其无确凿依据地生疑,不如挖掘其中蕴藏的厚重文化记忆。
  ……
展开
目录
“蒙古”正义初探
肃北蒙古族独特的民俗
肃北蒙古族的过年习俗
肃北蒙古族传统饰纹涡旋纹探微
蒙古族崇尚的图案
肃北蒙古族的高顶红缨帽
肃北蒙古族的“动物崇拜”遗风
蒙古族的崇赤传统
蒙古族的崇乳习俗
肃北蒙古族“踝子骨为贵”的婚俗
肃北蒙古族宰羊拿“高勒”习俗
蒙古族地名命名传统
肃北蒙古族的动物送葬习俗
旗王大年初一凌晨“四拜”
“察扎”(佛事)
祭敖包喝彩语——“哈尔加鲁”
肃北蒙古族传统舞蹈
蒙古族传统游戏
肃北蒙古族传统体育“跳方框”
肃北蒙古族刺绣
你我他都是“契丹”人
——口承语言民俗族称试探
“壤”字声韵探秘
——蒙汉语亲缘关系管窥之一例
肃北蒙古族传统服饰风格特征
肃北蒙古族的祭火
——兼论敖包、过年、“相西”神树
蒙古医学中的原始医学痕迹钩沉
煨桑
肃北蒙古族“匿日”婚探源
蒙古族传统习俗赘言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