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称长安,曾经是十三个王朝的都城,保留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颂着极其丰富的、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和名扬天下的历史人物。其中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十几位皇帝将相,均在这个风水宝地,度过浪漫而华丽的人生。
近代历史风云中,又涌现出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虎将,发动了西安兵谏,掀起了全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抗日高潮,成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
古城西安南门内有一条文化街,它就是富有文化气息的书院门。漫步到此休闲游玩,犹如走进文化历史的大观园,那绚丽多姿、气象万千的书法家、画家精心创作的传世杰作,一一映入眼帘。传说数百年前,便有人在此经销文房四宝、古玩字画、珠宝玉器等。改革开放的春风,又吹来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盛景,这儿成为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情区。街西一座幽静肃穆的古塔高高矗立,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修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的宝庆寺塔,塔下还另修一寺院,可惜战火的烽烟焚毁了寺院,但此小塔犹在。明代大学士冯从吾,在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后又晋升为庶吉士,被宋神宗授为御史,却被恶官魏忠贤阴谋诋毁,便削职为平民。却说冯从吾早已厌倦宫廷内权力之争,便闭门读书讲学,地点就在宝庆寺塔下的寺院,后又更名为关中书院,年轻学士接踵而来。每日清晨五时许,关中书院便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下午及掌灯前时刻,又可目睹年轻学生们在白纸上的龙飞凤舞。从明清之后,延续到民国,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著名大文豪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曾在院内大礼堂内讲授过《中国小说史略》,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更名为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
书院门街内有一条小巷,名叫大吉厂巷(现已拆除)。巷子虽小却流传着古乐。清末光绪年之前,居住此巷中的善男信女们吹、拉、弹、唱,迷上了古乐,创立了古乐社。每年农历五月三十至六月初一两天时光,结伙拉伴去长安五台山进香赶庙,当时的吴三大,名叫吴培基,恰是十二三岁,便成为古乐社的小歌手,参加演奏演唱活动,那时候吹奏的古曲古调有《玉门散》《吴调大莲香》《海乱八仙》等。
书院门大吉厂巷内,有一个吴家大院。此院居住着吴家几辈人,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吴家大院走出一位大学士,名叫吴可观,有幸中头榜状元,先后出任两湖提督和两广提督(高官)。光绪年后,又有文化名人吴亮臣,擅写一笔书法墨字,广收书法弟子。三原县一个年轻人于右任,曾多次来吴家大院,向吴亮臣求教。辛亥革命时期,出任靖国军军抚饷监,主管军需事务。民国时代又有优秀教师吴启筠,其儿子就是名闻陕西的大书法家吴三大。
吴家大院建筑古朴,结构完整有序。厅房山墙连接前沿墙与后沿墙,全是用青石水磨砖砌成,墙上有巧匠手工磨制的砖雕图案,墙上架起木质隔窗,窗上有典雅古朴的图案花,上房的二层楼阁全是用上等松木搭建,分割成几个小间,中房是客厅,客厅后面是厅房隔板,隔板之后紧连着登二层楼的木质楼梯,屋顶是由人字形木质拱梁支撑,数百根细檩木相互交错搭建成屋脊,屋脊之上便是清一色的细土坯烧制而成的袖珍碎瓦,排列得异常整齐,两旁各有四间厦房,厦房与上房之间,便是丁字形的小庭院,院内上房左侧,有一口吃水井,专供全院人们日常饮用,而前院街房却一直让吴姓族内兄弟居住,这就是吴家大院的布局,直到2005年城墙内房屋改造,吴家大院才被拆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