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丽的遗产:柯岩画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68391
  • 作      者:
    胡笳编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柯岩,本名冯恺,当代著名女作家、诗人。原籍广东南海,1929年7月生于河南郑州,满族。已出书五十余部,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奇异的书简》、《相亲记》、《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癌症≠死亡》,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电视连续剧《仅次于上帝的人》等。由于柯岩在文学上的成就,她被推选进多种协会、学会,担任过许多社会职务。
展开
作者简介
  胡笳,男,1942年,汉族,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系。历任成都音乐舞剧院创作员,《青年作家》月刊诗歌编辑组长,《走向世界》副总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研究室主任,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第三届理事及第四、五届主席团委员。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展开
内容介绍
  柯岩是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著名诗人、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不仅用诗歌,还奋力用文学及时报告生活行进的轨迹,从报告文学《癌症≠死亡》向人们讲述生命传奇,到她留给这个世界的厚重的作品和深切的怀念与史同在……
  这本浓缩了著名作家柯岩一生的图文书,能让读者看到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家的风采与奉献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柯岩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周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年度里,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柯岩创作生涯六十周年暨《柯岩文集》首发式座谈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主持。与会者对柯岩六十年来的文学创作生涯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她的创作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此时,2009年8月27日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大会议厅,弥漫在每一升空气中的声音,无不是向一位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作家表达真挚的敬意。
  用柯岩的话来说,“对中国作家协会召开这样大的一个座谈会”(筹备之初的会址是选在人民大会堂,是柯岩执意降低会议的成本和规格的,她说:丁玲的座谈会都是在文学馆开的,我为什么一定要请人上人民大会堂去座谈?),对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为她出了这样精美的一套文集并派员前来出席,对为这个会议的召开和这套书的出版而操心费力的工作人员,对将在百忙中抽身前来参加这个会议和写来贺信、贺电的领导和同志们、朋友们,她同样是心存感激的,所以,为“创作生涯六十年座谈会”准备一篇“答谢辞”的案头工作,早在开会前一个月——2009年7月下旬,在海风吹、海浪响的避暑胜地北戴河,就悄然启动了。
  初跨八零门槛的柯岩——一个接近黄昏时段的生命,是格外钟情这里露水晶莹黎明的!每当见到这一棵棵分列在道旁,是高是矮都得撑一片天,是大是小都得担一分累的“同类”们,她总会想起过往的一些事情,和人们如树一般的生活:昂然站立或扑倒在地。自诩是“祖国密密森林里的一棵小树”的诗人,在北戴河完稿的“答谢辞”,将其一生劳作追求的目的披露于世:“像我的前辈老树们那样学习着为人民送去新鲜的氧气、片片绿荫和阵阵清风。”
  “我是谁?”同在这篇五千余字的“答谢辞”中,人们读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代作家中,秀出班行、无出其右”的这一位,作家本人对柯岩:字的另一个自定义:
  “我是我们祖国无边无际海洋里的一粒小小的水滴,我只有和我十三亿兄弟姐妹一起汹涌澎湃,才会深远浩瀚,绝不能因为被簇拥到浪花尖上,因阳光的照耀而误以为是自己发光:如果我硬要轻视或蹦离我十三亿海水兄弟姐妹,那么,我不是瞬间被蒸发得无影无踪,就将会因干涸而中止生命——”
  “父亲没有成为作家,但对写作的这种神圣感却给幼小的我留下了擞深的印象。他坎坷的生活道路,他对当时社会的满怀悲愤,加卜他的审美需求,使他无限喜爱和尊崇陆放翁(宋代大诗人)。他并没有教过我们姐妹背诗,像妈妈曾经做过的那样。但至今只要一想起小时候偶然深夜醒来,看见父母对坐桌前,一灯如豆。父亲一边喝酒,一边慷慨激昂地背诵陆游的诗句,妈妈泪眼盈盈如醉如痴地看着他听着他,”于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同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及《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那些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诗词,“就自然而然地流入我的心里。那氛围,那情景,是不能不深深镂刻在一个孩子的心底的”。
  从摄于30年代那张黑白照片上看,柯岩的面容基本是复制了她母亲一脸的聪明、美丽。柯岩的母亲j:过中学,外祖父是个“县太爷”,祖父的官大些,但他在后来政治上不得意就弃政从商了。柯岩的父母因自由恋爱而被赶出家门,父母组成的新家庭不崇拜权势,而是崇拜知识、崇拜才能。母亲虽然只是粗通文字但却是一个具有天生艺术感的女子,渴望知识,梦想荚好的未来,当她的热情和追求不断受到艰难的生计打压之后,除了偶尔背诵一些唐诗、宋词借以抒发情怀之外,就是把终生未竟之志寄托在儿女身上。经常对他们讲述各种她所尊崇的仁人志士、忠孝仁义的故事,盼望他们能奋发向上,学有专长。家庭经济困难,家里孩子多,也经常闹得不愉快。闹得不愉快的时候,因为父亲足养家糊口的人,他可以发脾气,母亲就得忍气乔声。所以母亲主张妇女独立,“认为像我姑姑、表姑那样活着才有意思”。(柯岩的姑姑是准呢?“北京老协和医院的眼科大夫,叫冯惠禧。1977年发表了鲁迅给冯惠禧大夫的诗,就是她,年轻时在协和医院,是一个很有名的眼科大夫。许广平是我父亲的一个表妹,在北平上学时经常到我家来。过去我们从来不说,因为鲁迅太有名了。我妈妈也非常羡慕许广平这样的人,认为她们很有本事。她认为妇女有本事才不受人欺压。……特别是女孩子,她认为一定要有息,要像我姑姑们那样,所以整天让我们读书、读书。”)
  父亲还找来格林、安徒生的童话书让母亲给她读。这是柯岩最早的文学启蒙。
  老早老早地就让哥哥姐姐背起书包上了学堂,这就让学龄前的她独自一人在家,特别地可怜。柯岩在《我怎样开始读书》一文中,曾有过如下一段“情景还原”:“妈妈很可怜我,就常常在缝衣和做饭时把我带在身边,讲故事给我听。她的那些《岳飞抗金兵》《孟姜女哭长城》《木兰从军》《白蛇传》《路遥知马力》《铸钟娘娘》《缺手姑娘》……的民间故事,迷住了我……”而之前那个父母终日为衣食奔忙,哥哥姐姐都要为奖学金拼命读书,家里没人理,就到外边去野,常常因奔跑跌人泥塘水坑,搞得通身湿透;或者追着邻居家的大孩子玩耍,被他们捉弄得哭兮兮回家的冯家小妹,之后,就成天像条小尾巴似的黏在了母亲身边。而在早于《我怎样开始读书》的一篇文章中,为让小读者们分亭在妈妈膝前度过的童年,她更是笔墨酣畅地作过“情景再现”:“小时候,常常是在我生病时她坐在我的床头,或是肖我倚在她的膝前要求她讲敝事时,她就会半蹙着眉头那样笑吟吟地说:‘从前,有个小姑娘长得很丑很丑……’
  “这时我多半会忸怩地猴在她身上捂着耳朵嚷道:‘不听,不听,不听!我知道又是说我呢……’
  “母亲这时候就会大笑起来,还是那样半颦着眉头充满怜爱地说道:‘真不明白,你小时候怎么会那么丑的?夏天头上长满脓包,只好给你剃个光头;冬天眼睛也会发炎,红通通地整天流泪。偏偏肚子还鼓胀胀的,人家给了个偏方绑上一个猪尿泡……喔唷唷……’妈妈笑得很开心,可我却满怀愤懑,因为虽然我看不见自己昔日的形象,可因为这副尊容所受到的小朋友们的嘲弄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头。人都有爱美的天性,孩子毫不掩饰的表现有时更是残酷。那时,他们不和我玩儿,有的手拉手地转脸跑开,有的在我面前就斜着眼咬耳朵:‘呀!快看!’‘哟!为什么肚子上顶那么个大水泡?’‘你说他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谁让你老给我剃光头的?’虽已时过境迁,可只要母亲提起,我就会气哼哼地怨她,‘弄得小朋友都不肯跟我玩了。还笑呢!还笑呢!’
  “‘可不剃光头脓包会感染的呀……人丑心不丑就行。’妈妈安慰我说,‘再说要不剃几年光头,哪儿来的这一头好头发?’
  ……
展开
目录
留下珍贵的镜头,把历史告诉未来
——摄自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一组图像
上卷(壹)1929-1949
家庭·童年·对其文学人生有过“很大影响”的一双背影
一朵飘向云南的云和《六十年后的作业》牵动的少年情怀
有关《我的同窗》的自述及同窗对柯岩学生时代的回忆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青春靓影
中卷(贰)1950-1976
柯岩自述:初到北京,也曾有过闹情绪的日子
生活第一课:天天浸泡在血与泪里的工作
穿行在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开始为人民写作的文学生涯
柯岩自述:独幕剧——我的第一个作品
因戏相识因爱结缘牵手在共和国建立之初的诗坛伉俪
贺敬之镜头中的小柯
她在1955年宣称:什么时候也不会撤销对贺敬之的信任
在诗界春华初露的一段佳话
柯岩的成名作——《儿童诗三首》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幸福生活
李希凡:我一家三代人都足柯岩儿童诗的“粉丝”
《诗刊》第一任主编、诗人臧克家:柯岩的儿童诗,读一首受一次爱的感染
文学生涯的转折点——从“儿艺”开始专门为儿童写作
《“小兵”的故事》呈现儿童诗创作高峰期
1957一串眼泪付出的代价
忘了和没忘的另两页悲情记忆
在变丑为美的神圣工作中寻找新灵感
1958爱的琴弦弹响在儿童剧舞台
创作最最离不开的两粒字:生活
被雷锋事迹感动的将军召来了三位诗人
她的诗追忆1963年一次万里壮行
“文革”中的柯岩一时传为美谈的那些事(1966—1976)
痛抒至情,唱出时代最强音的《周总理,你在哪里》
下卷(叁)1977—2012
“这篇文章里面有文采的地方是属于柯岩的”
美的追求者梦在春天起航
夏天柯岩与《追赶太阳的人》
不仅用诗歌还奋力用文学及时报告生活行进的轨迹
你是在唱着哭着叫着前进前进啊
出任《诗刊》副主编自又是抛家别子风风火火起来
事过之后“同志姐”绝不再提的一件诗坛旧事
诗坛一段抹不去的记忆——青春诗会
访日归来礼物捎给心中牵挂的人
访德途中她想寄回北京的是一篇“梦话”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出国访问纪念照
为h镝的画她写了一百多首诗
《寻找回来的世界》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国的儿童艺术宫殿是这样建成的
“小迷糊”阿姨——“醒着的作家”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红装照
柯岩是一团火
从一身玫瑰红解读一场风雨一兼及对“重庆诗会”的追述
从《癌症≠死亡》到《CA俱乐部》
为柯岩几百人同一天感受心惊肉跳
《和“巨人”对话》——一本“蹲”在孩子们中间写成的奇书
“对革命,对人生,无法朦胧”
电视系列剧《红蜻蜓》剧照
她的读者群有很大的一块是属于橄榄绿
当作家听见“救救我们”的呼唤时
访问北美归来带回《他乡明月》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北美行剪影
珍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亲情友情师生情
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互相仰慕互相欣赏
“留言”“遗书”及九十年代有关亲情的深层记忆
1996年柯岩亲笔书赠女儿留言
柯岩1994年1月6日手术前留给孩子也留给老伴的“遗书”
抗衡虚无主义负面思潮的一次努力
情歌晚唱“不老美人松”
最后一部书和最后一封信
生前见报的最后一张新闻照片和照片新闻
《写在小柯灵前》贺敬之原稿影印
美丽的遗产——柯岩作品研究遗作整理出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