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意味着硬新闻、调查新闻,意味着不回避、不退让、不妥协。他被称为“真相拷问者”。他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年轻记者学习的楷模。他是——迈克·华莱士(1918-2012),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思镇。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媒体界。1968年9月24日,50岁的迈克出现在后来成为电视史上最著名的新闻节目《60分钟》的第一期上,此后他主持这个节目近40年,成为美国头号记者。他辉煌的职业生涯采访了20世纪后期几乎所有重要的全球知名公众人物,如霍梅尼、马哈茂德·内贾德、普京、邓小平、江泽民等,赢得了咄咄逼人、充满自信和永不退缩的声誉。
他使新闻报道变得强硬而尖锐,让新闻节目和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开创了隐藏式拍摄、伏击式采访等里程碑式的新闻技巧,奠定了调查式新闻的标准。但在光环背后,却是缠身的官司、失败的婚姻、意外丧子、自我怀疑、抑郁症的困扰,乃至企图自杀。
《一生:迈克·华莱士传》独家剖析迈克·华莱士的两张面孔——一方面,他是他那个时代最令人敬畏的调查记者,世人瞩目的新闻界“当代英雄”;另一方面,他是一个伤痕累累的人。对他而言,最具戏剧性的冲突发生在他自己的内心之中,而他的成就与悲剧,也都来源于此。
展开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总裁,莱斯利·孟维斯
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华菜十始终与腐败政治家、行骗老手以及官僚斗争。华莱士深谙作为老记者的职业精神:让受苦大众安慰,让富人权贵烦心。他这样概括自己的特点:“爱管闲事,坚持不懈。”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第四等级”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是由迈克·华莱士的贡献所赋予。他赢得了业界最咄咄逼人、充满自信和百折不挠的记者之一的声誉。但当我们将其表层剥去,会发现什么呢?一个孤独沮丧的人,一个连自己是谁都不确定的“所谓”记者,一个仍为丧子哀痛不已、充满负罪感的缺席父亲,一个伤心的人,一个隐藏自己的人。
——彼得·雷德,本书作者
如果你认为你了解迈克·华莱士,请再想想。彼得·雷德发人省醒的传记细致刻画了一个在攀向顶峰的旅途中留下一路破碎的心、背弃的誓言和毁灭的灵魂的形象。
——南希·克莱尔,《洛杉矶时报》杂志编辑
关于广播电视新闻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这个行业中一位迷人偶像令人惊奇的个人故事,放大了当前这个扭曲的媒介景观。
——凯西·奥赫恩,“每日野兽”网站副总裁
没人曾像彼得·雷德这般深入地,或带着如此理解力、洞察力和良好判断力地加以探索……一部捕捉了一位塑造其行业、体现该行业所有优势与不足的人一生的一流传记。
——蒂莫西·奥布莱恩,《赫芬顿邮报》执行编辑
这本书是说明一个人的一生如何代表了整个一代人的成就与磨难的极好范例。
——蒂莫西·斯坦利,《改革者:帕特·布坎南动荡的一生》作者
能够将所有这些研究结果整合成一位传奇人物的第一部完整传记,我深感荣幸。他不但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世界,也阐明了生而为人的真义所在。
——彼得·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