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时空坐标、形成路径与奠定: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1665632
  • 作      者:
    于逢春著
  • 出 版 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 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项目!由《文库初编——近代稀见边疆名著点校及解题》与《文库二编——当代学人边疆研究名著》两部分构成;

  ★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收录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而且有所创新,填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的出版体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国家意志,起到传承历史,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目的,更能为我国边疆研究、发展与稳定作出贡献!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二编·综合卷】全系精彩图书:

  《皇朝藩部要略》研究

  《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中国历史疆域理论研究》

  《都护制度研究》

  《汉代中国边疆史》

  《空间、法律与学术话语:西方边疆理论经典文献》

  《清朝藩部要略研究辑录》

  《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变迁为中心》

  《清末边疆建省研究》

  《清末新政研究》

  《时空坐标、形成路径与奠定: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研究》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变迁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疆域史(全三卷·四册)》

  《中国古代中央客馆制度研究》

  《中国历代边事边政通论(全四卷)》

  《中蒙国家关系历史编年(1949-2009)(上下卷)》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于逢春(1960- ),辽宁东港人。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2003年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全力构建“五大文明板块”理论框架,藉此解读中国疆域形成的内在理论,系国内较早运用民族主义理论探讨近代中国如何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构筑“民族国家”的研究者之一。主要著作:《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中国国民国家构筑与国民统合之历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时空坐标、形成路径与奠定: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研究》通过研究,阐明了中国疆域形成的路径是独特的、例外的。中国疆域是由文化渊源不同、生产方式各异的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辽东渔猎耕牧、雪域牧耕、海上五大文明板块,经过长时段的碰撞、交融而最终被统合为一体之物。汉唐元清四个世界级帝国均形成于中原地带的边缘,他们为古代中国链条式世界级帝国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前仆后继的内在能量。由于维系着这些帝国链条不断的“大一统”思想贯穿始终,使得古代中国各个世界级帝国之间具有内在的文化承继性与疆域连续性。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中国疆域底定的关键时间
三、“五大文明板块”的空间向度
四、中国疆域统合黏合剂:大统、华夷同源、天下观、汉字
五、在陆上专制皇权与海上社会力量之间

第一章  金瓯正圆时: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一、引言
二、清朝对其疆域最终形成的学理与法理确认
三、外国对清朝疆域最终形成的法律承认
四、列强对清朝领土主权最终形成的法律认同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跃马亦高歌:“大漠游牧文明板块”论衡
一、引言
二、“大漠板块”的范围与基本社会结构
三、“大漠板块”的基本特质
四、“大漠板块”在中国疆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五、蒙古帝国之余绪:清朝与沙皇俄国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原正逐鹿:“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探析
一、引言
二、“泛中原板块”的形成
三、大统、天下观、华夷同源谱系及其在中国疆域奠定中的地位
四、“泛中原板块”在中国疆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异域变旧疆:泛中原视域下的西南边疆及土司
一、引言
二、从郡县到自立——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地区政治生态衍变之缘由
三、在自治与自立之间——隋唐五代两宋时期西南地区羁縻府州与南诏、大理政权自立之内因
四、土司制度——蒙古元朝时期西南地区社会态势生成之基础
五、改土归流——明清时期西南地区之渐次“中原化”历程及动力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男儿事长征:“辽东渔猎耕牧文明板块”讨究
一、引言
二、“辽东板块”的地理环境及经济类型
三、“辽东板块”  的形成
四、“辽东板块”的特质
五、“辽东板块”诸政权及其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作用
六、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回首望长安:“雪域牧耕文明板块”论考
一、引言
二、“雪域板块”的形成
三、“雪域板块”的特质
四、“雪域板块”在中国疆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五、本章小结

第七章 帆船上的中国:“海上文明板块”构筑
一、引言
二、中国人大航海与“海上板块”的形成
三、“海上板块”的特质
四、“海上板块”对中国社会及疆域形成的影响
五、明清王朝禁海与海上社会力量的兴起及辛酸
六、本章小结

第八章 疆域黏合剂:“华夷同源”谱系与大一统思想的建构——以《史记》有关记述为中心
一、引言
二、《史记》有关“华夷同源、天下一统”的纵向与横向构筑
三、司马迁构建“华夷同源、天下一统”框架的历史条件——华夏族群边缘的外展
四、司马迁构建“华夷同源、天下一统”框架的理论与地理学准备
五、本章小结:移动的华夷界限与司马迁的华夷族群认同

第九章 现实与想象:“天下观”的形成与衍变
一、引言
二、近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差异
三、扩张与变动的“天下”
四、现实中的“天下”与想象中的“天下”
五、“天下”与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中国”之间的重合
六、本章小结:在外延与内缩之间

结语
一、中国疆域底定的必然性与中国疆域形成模式的例外论
二、1820-1949年约350万平方公里左右陆疆与两个海域之殇
三、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