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的设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9801975
  • 作      者:
    (日)原研哉(Kenya Hara)[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1)日本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经典畅销力作

原研哉可谓日本设计的代表。对于在中国经济的*领下即将到来的亚洲时代,原研哉认为,“亚洲的未来应该在亚洲人自己的手中实现,是时候沿着前人留下的传统和文化的轨迹,对未来生活需求的本质展开深入的思考。”本书从日本的视角出发,兼具展望世界的国际视野。

(2)孕育于日本独特文化与审美的设计

对于缺乏自然资源的日本,“细腻、严谨、精致、简洁地对待环境,以及理解事物的智慧与感性”才是日本弥足珍贵的资源。本书通过众多事例,介绍孕育于日本这一独特文化与审美当中的“日本的设计”。

(3)探求设计本质,观察时代潮流

“设计的本质,是将潜在的可能性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指明通向未来的具体道路,或是简洁明快地描绘出众人心中共有的愿景。”原研哉的设计正是以细致的社会观察为前提,根植于时代的需求。这是一本对设计本质的探索之书,也是一本时代潮流的观察之书。


展开
作者简介

原研哉(1958—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曾设计长野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推广材料,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实践了横跨空间和平面的整体设计观念。在梅田医院CI设计中,尝试表现了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展开
内容介绍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经历东日本大地震,面临少子高龄化、经济低迷的现代日本,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认为,越是面对时代的挑战,人们越是需要优秀的设计。“精心设计的作品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识,随后欲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消费模式、资源利用形式,也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原研哉早早洞察到这一点,并为做出有益于社会的设计进行了种种尝试。

通过“日本,车,为饱和世界而设计”的策展,原研哉将日本汽车的特征提炼为“轻量、节能、环保,不强调速度而强调舒适性”,并将日本车以“白色方盒子”的形式予以展出。他认为,未来人们将不再将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是“小而精”的移动终端。

原研哉还构想了印度尼西亚的岛上度假村,将整个岛屿改造成大型植物园当中的高科技小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的同时,满足繁忙的现代都市人口“一边度假,一边工作”的新需求。

针对新房房价高腾,家庭人口减少的社会现状,他提出合理改造老房,让“不动产”转变为“人们心中的家”;面对老龄化问题,他倡议摒除偏见,将“主动性”的根源不单单归结于“年轻”,更加重视“购买力”“打破常规”等,以挖掘新的市场。

通过自己的策展与设计经验,原研哉就日本的产品制造业、民众生活,包括旅游观光和服务业的未来,以及正在面临的少子老龄化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种种观点。

站在设计的前沿,原研哉借由本书,踏入设计的另一层境界——创想并构思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空”的丰富性】

……

足利义政是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将军。正如各种文献中所记述的那样,他缺乏政治能力,治国热情低下。据说他热衷修建宅邸,钟情美术,爱艺术甚于江山。如果他能励精图治,妥善处理继位问题,团结家庭,也许就不会天下大乱,也不会发生应仁之乱。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义政将军不争气的政治能力尽管使国家动荡不堪,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乱,但却也促使日本文化涅重生,走向了创新的道路。

简单来说,应仁之乱就是演绎室町幕府权势变弱全过程的大规模战争。战争历时十年左右,战火侵袭了历史悠久的京都,这使当时的日本文化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因为京都逃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所以年长的京都人所说的“之前的战争”指的都是应仁之乱。这种说法让灾难听起来少了几分血腥,也着实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不过战争终究是战争,其破坏本质不会有太大不同。与被B29 燃烧弹化为灰烬的东京一样,室町幕府末期的京都,也因为饱受十余年的战乱,大部分都被付之一炬。但和燃烧弹不同的是,破坏、掠夺这些人祸使得风雨飘零的京都雪上加霜。皇宫、将军、贵族的宅邸也惨遭掠夺和破坏。在此期间,大到寺庙、佛像、建筑、庭院,小至画卷、书籍,甚至衣物、绸缎,一切可以被破坏的文化遗产都消失了。京都一度遭受了这样的破坏,使得积淀深厚的日本文化几乎被洗劫一空。

民间传说:即使战乱迫在眉睫,义政仍旧沉迷于书画之中,他就是这样走火入魔般地沉迷于美。因此,他才应该更加清楚:被战乱破坏的文化财富是多么沉重的损失。经历了极大破坏之后,战争宣告结束。战后的惨象,如果让古董书画商看到了,想必会痛心疾首。结果义政把将军的位子让给儿子,自己隐居东山。可是到了这步田地,他依然沉湎于大兴土木与艺术,现在慈照寺的一角,就建有他精心设计的东山御殿。说起来有些讽刺意味,也是在这里,开创出了日本文化全新的敏感性。

足利义政在东山修建的东山御殿,可谓集义政美意识精华之大成。由于应仁之乱刚刚结束,可想而知当时的财政预算一定捉襟见肘,但是义政可不会因为此类原因节约任何成本。他对国计民生置若罔闻,将仅有的一切投入到预算中,修建了自己晚年的居所。

这里的建筑表现的并不是奢华,而是洋溢着简洁、质朴的美。简简单单的四张半榻榻米;拉门将户外的阳光过滤成斜射的间接光;隔扇上贴满了典雅的壁纸;写字的书桌和装饰架都收拾得井然有序;打开书桌正面的拉门,庭院中的景致好像画卷般映入眼帘,景致设置比例完美得如同数学定理。义政并不是出于谨慎才选择了这种简约的表现形式,也许是由于站在权力巅峰,加之应仁之乱后的痛定思痛,他仿佛抓住了某种全新的感知力。

在此之前,日本的美术和家具绝不是素简的。地处欧亚大陆东方的日本,受到了世界各国文化的熏陶。日本位于世界的东端,世界各地制造的绚丽象征传入国内,使它曾经一度对被称为“唐物”的舶来品追捧不已,当时的日本呈现出崇尚豪华的文化形式。最好的例子就是佛教传入日本后,佛教文化也随之兴盛起来,于是就有了大佛开光法会等壮丽华美的文化活动。

曾经的日本文化应该对舶来品的精巧、别致推崇备至,并且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日本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慢慢形成的。

如今,我们已经无从知晓那些亲眼目睹集中保存文物的京都被烧毁的人们当时的心理感受,他们的心中流转过怎样的景象,产生了怎样的领悟,是否会意识到:与其将华美的装饰细节修饰一新,何不孕育一种全新的、能与绚丽相抗衡的极致素雅、洗尽铅华的美意识呢?之后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以完全相反的极致朴素对抗舶来的豪华,日本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感知的升华。

空无一物,也就是“虚空状态”的运用就这样开始了。在经历了应仁之乱之后的日本的感觉世界中,美学上的扬弃,或者说革命展示出波澜壮阔的一面。

……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

……

本次活动的要点在于“乘船观岛”的移动性。这是本次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最大的一个创意,也是其特征所在。濑户内海具有内海独有的平稳性,岛与岛之间的距离也近。提到群岛,人们——尤其是西方人—— 一般都会联想到爱琴海。爱琴海内的岛屿的确风光秀丽,但岛与岛之间相隔甚远,乘船有15 至20 分钟的路程。而以“一步之遥”的距离同时品味现代美术与小岛风情,正是本次艺术巡游活动的乐趣所在。濑户内海是日本最早的国家公园之一,那里的风光足以给来宾们留下深刻而特别的印象。主要视觉效果必须将这种特别印象一次传达到位。

另一方面,依靠船来满足来宾需求,方便他们去往各个岛,在岛与岛之间往返参观,绝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我们必须保证来宾们可以随意往返于各个小岛之间。在陆地上的话有出租车能保证快速移动,靠自行车或者步行也是有可能的,但海上的交通方式非常有限,即便从事岛屿运输的轮船公司有很多,但由于航行线路固定以及圈定界的问题,这种方案反倒相当复杂,无法保证速度第一。这里平常是人烟稀少的地方,突然涌现出几十万人的情况下,很难做到随心所动。但这个问题如果不圆满解决的话,整个活动就会变作一团乱麻。

因此,在以交通运输为重点的信息设计方面,我们投入了比做主要视觉效果时还多的精力。LOGO 边上一定要设置一个实况显示7 个小岛客流量的设备,好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个“海上巡游”的活动。为了提供更多便利,我们还尝试制造交通信息检索的工具。我们先与高松市取得联系,增加了摆渡船的数量,并以此整理出了简明的路线图及时刻表。后来我们又开发了手机及触屏设备等的应用程序,提供免费下载。

最关键的部分是地图的绘制。登上码头的人们都要先乘坐公共交通,然后通过步行一个一个地寻找、鉴赏岛上的艺术品。这种重复是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真实情况。我们必须提供一张高准确度的地图,因为地图上不准确或者错误的信息会影响参观者的心情,降低他们探访艺术的热情。因此我们做出的地图必须比google earth 清晰许多倍,既要简明易懂还要好看。

使用最大放大倍率时,地图上显示的是以房屋为单位的区块。根据各种不同用途,地图上划分出的区块分别以村落、小岛、群岛整体为一个单元。在电子设备上通过手指进行放大/ 缩小操作,可以清楚看到群岛全貌甚至每家每户的房屋,装在挂脖袋里的折叠式地图也运用了同样的比例尺。手机等电子设备尽管便利,但不可能每个参观者都带着,不习惯这种操作方式的也大有人在。将折叠式地图放进挂脖袋的方案反而更方便更有趣,在没有信号的地方,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反倒很有必要。因此在挂脖袋主体、挂绳的选材直至挂钩的选择上,我们都费尽心思。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挂脖袋和地图成为这项活动的必备品,多数参观者前来领取,他们把包包挂在脖子上参观这些岛屿的身影相当引人注目。虽然是一项潜藏于现代艺术作品身后的设计,但如果说传播设计的目标是引发受众主动性的话,那么这个项目算是完成了它的目标。听说闭幕前的高峰期还是出现了客人无法登船、购票出现混乱等状况,但针对这种参观者超出预计两倍多的异常状况,如何制定相关对策将是今后要面对的课题吧。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中文版序

序 —— 美意识即资源

 

1 移动 —— 设计的平台

面向饱和的世界

“日本,车,为饱和世界而设计”展览

对移动的欲望及未来

 

2 简与空 —— 美意识的谱系

柳宗理的水壶

简单是何时产生的

“空”的丰富性

阿弥众和设计

 

3 家 —— 居住的洗练

生活方式

打造家园的智慧

“无”的富有

出口日本的家

 

4 旅游 —— 文化的基因

日本的眼光

别样的视角

关于亚洲式度假村

国家公园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

 

5 未来的素材 ——“事件”的设计

触发创意的媒介

时尚与纤维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创造

在异国探寻日本的未来

 

6 生长点 —— 未来社会的设计

东日本大地震以来

成人的原则

从北京眺望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