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吴哥之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668776
  • 作      者:
    蒋勋[著]
  • 出 版 社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去吴哥吧,面朝一处佛的微笑,安放现世里,你无处倾诉的心事和秘密。

  这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14次游历吴哥,写就的关于吴哥超美的文字,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在台湾畅销百万册
  蒋勋先生温柔又包容的言说,让你懂得:过往尽成废墟,未来不可知悉,唯有当下教我们万般珍惜。珍惜,但不能执取。
  
  海报:
  

/

赠品展示:

展开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zui大的寺庙建筑群,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ji致。
  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繁荣的王城,却饱受战争病疫的无情吞噬,在热带丛林里面湮没成一片废墟,而今,文明重现。
  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

展开
精彩书评

  ★旅行到吴哥,我带的唯yi一本书就是《吴哥之美》。晚上读它,白天读他。吴哥窟里几乎每个地方都留下了老师的声音。
  ——林青霞


  ★吴哥窟的故事,劝告了我们,人类必须关注生命的尊严及宝贵意义。谢谢蒋老师带给我的体会及感受。
  ——徐克


  ★吴哥有情,蒋勋有学,交游有得。
  ——狄龙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
  大吴哥城
  当一切的表情一一成为过去,仿佛从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莲花,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爱恨,超越生死,通过漫长岁月,把笑容传递给后世。
  巴肯山
  印度教信仰中,宇宙的中心是须弥山,“山”成为中心、稳定的象征。没有巴肯山的高度,或许我看不到吴哥王朝原来是我静坐时短短的一个梦……
  罗洛斯遗址(Roluos)是耶轮跋摩一世(YasovarmanI,在位889~908【注】)之前真腊王国的旧都,位置在今天暹粒市(SiamReap)东南方13公里的地方。耶轮跋摩一世继承父祖在罗洛斯的经营,建王城,修筑水利工程,最后却放弃了罗洛斯,选择偏西北的“吴哥”作为新的国都。他为什么迁都?为什么选择了“吴哥”作为王朝的新都?历史上似乎存留着许多不可解的谜。今天吴哥窟留下好几代的建筑,著名的巴扬寺(Bayon)、吴哥寺(AngkorWat)都是一般游客观光的重点。但是,如果要追究耶轮跋摩一世为何迁都的原因,也许应该攀登一次巴肯山(PhnomBakheng)。巴肯山在吴哥城(AngkorThom)南门外,是一座并不高的孤立山丘,但山势峭立陡峻,攀爬起来并不容易。巴肯山是自然的山丘,真腊王朝自从接受印度教之后,一直有对“山”的崇拜。旧都罗洛斯遗址是河流边的冲积平原,并没有山。耶轮跋摩一世的父亲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I,在位877~889)在罗洛斯旧都修建普力科寺(Preahko)、巴孔寺(Bakong),甚至耶轮跋摩一世最后修建的洛雷寺(Lolei),都还没有从地景上选择突出的“山”的象征意义。9世纪末,耶轮跋摩一世迁都吴哥,建了一座四公里见方的王城,并且选择了巴肯山作为国家寺庙的所在。依照山势,铺砌一层一层石阶,直通山顶。在山顶置放象征父系宗祠的男性生殖器石雕(Linga),在石碑上注明了建庙的纪年:西元907年。比较耶轮跋摩一世893年在旧都修建的洛雷寺,和907年他在新都修建的巴肯寺,短短十几年间,真腊王朝的寺庙建筑,从罗洛斯遗址平面发展的风格,转变为向上做“山”的崇高峻伟追求,似乎不但是真腊王朝逐步朝气勃勃新兴的开始,从此强盛了两三百年,同时也正是吴哥建筑美学思考自我信仰风格的起点。印度教信仰中,宇宙的中心是须弥山(Meru),须弥山上住着湿婆神,“山”成为中心、稳定的象征。罗洛斯遗址的巴孔寺已经用寺塔的形式追寻“山”的象征,是在平面基地上,利用石阶及向上累建的坛,一层一层来完成“山”的意象。巴肯寺修建在山丘上,是新都的另一座国家寺庙,也是吴哥王朝第一座借助自然的山丘形势来建庙的建筑。考古学者发现了巴肯寺的外围长650米、宽436米的长方形壕沟,可以说明在罗洛斯旧都预防水患的壕沟水渠工程,也被移用到新的建筑形式中。事实上,如此高峻的山丘,寺庙在山顶,似乎可以不再需要护寺壕沟,但是,建筑形式的传统显然被保留了下来。巴肯山脚下也发现了四座红砖建造的塔门,其中北门、东门、西门,有三条通道登上山顶,把整座山规范成一座寺庙。东门是日出的方位,应该是当年最主要的通道,至今还残留两座巨大的石狮雕刻,守护着庄严的国家寺庙入口。罗洛斯遗址的寺庙大多还用砖造,而巴肯山的石阶、寺塔都已表现出成熟的石材雕刻与建筑风格。石阶和两侧石墙的砌造都非常精准,石狮的雕法浑厚大气。张口昂首远眺平野的狮子,一尊一尊,守护在石阶通道两侧,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精神昂扬奋发,好像见证着新迁都的国势蒸蒸日上。巴肯山的高度有67米,其实是一座不高的山丘,山顶修建了寺庙。登上山顶,可以环视山脚下全部吴哥王朝最重要的建筑。当初耶轮跋摩一世迁都到这里,登上山顶,四面还是一片未开发的丛林。他选择了此处作为帝都,此后两三百年,从巴肯山开始,吴哥王朝要在这片土地上一点一点织出锦绣。Ming,我在落日苍茫里上山,觉得自己像是一座守护历史的石狮,安静蹲坐着,看眼前一片江山。寺庙坛台分五层,底座的一层长76米,一层一层,逐步缩小,最上一层长47米,在自然的山丘上,仍然用建筑形式完成崇高的“山”的象征。底座坛台四周围绕44座砖塔,砖塔大大小小、疏疏密密,每一座塔也象征一座山,用来突显中央须弥山的永恒稳定。除了第一层坛台四周的44座砖塔以外,各层四周及通道两侧,也都布置了小小的石塔,总共有60座之多。到了最高一层坛台上,围绕着中央寺塔,一共有108座小塔。108是印度教宇宙秩序的总和数字,以后也常被佛教沿用。Ming,许多人在暮色渐渐黯淡下来的光线里静静坐着,好像一尊一尊剪影,都变成了守护神殿的石狮。他们好像本来就在这里,等游客陆续下山之后,他们便回来找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一动不动,远眺自己永恒的时光国度。向东的方向,可以俯瞰一条荒烟蔓草间的小路,曲曲折折,曾经是许多修行者上山前匍匐顶礼的道路。在道路中央有信徒建了亭子,供奉佛的足印。他们相信足印永远留在道路上,修行的漫长道路上都是一个接一个的信徒的足印。向东南方向,可以看到华丽庄严的吴哥寺,方方正正的布局,是吴哥王朝鼎盛时期的国家寺庙,从这样的高度看下去,更是气象万千。不知道907年在巴肯山上祀奉宗庙的耶轮跋摩一世,站在我今天的位置,看到落日苍茫,是否能够预知整整两百年以后,他的后代子孙要在那一片丛林间修建起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不知道他是否能够预知,整整三百年后,那一片华丽的建筑又要被战争病疫包围,人民四散逃亡,热带迅速蔓延的雨林将一点一点吞食淹没掉所有的寺庙宫殿。他是否又能看到一千年后,这片土地沦为外族的殖民地,法国殖民此地90年。刚刚独立不久,此地又起内战,沦为人间最残酷的屠场,人与人彼此以最酷虐的方式对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Ming,没有巴肯山的高度,或许我看不到吴哥王朝原来是我静坐时短短的一个梦。我是落日里发呆的一头石狮,看到夜色四合,看到繁华匆匆逝去,不发一语。我默念《金刚经》的句子:“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

展开
目录

新版序:

微笑记忆 
一位伟大的旅行者 
一座冥想静定的佛头石雕 
一个教跳舞的人 ??


推荐序: 
老师的声音—林青霞 
幻化之中,美所度脱—许悔之 
感动推荐—狄龙/徐克 


第一部 大吴哥城 
巴肯山:远眺繁华兴落,山丘上的国庙 
巴芳寺:走在庄严的引道上,冥想文明 
巴扬寺:无处不在的“高棉的微笑” 
空中宫殿与象台:七百年前周达观看到的皇宫 

第二部 小吴哥城 
“城中之城”吴哥寺:肉身里心灵的留白 
吴哥寺的黎明:血色金光,朵朵红莲的一堂早课 
吴哥寺的浮雕:神话文学的美术绘本 

第三部 城东 
喀拉凡寺:毗湿奴、吉祥天女与砖雕艺术 
变身塔:为自己死亡做准备的国王? 
未完成的塔高寺:形式还原的建筑美学 
塔普伦寺:美的唤醒与遗忘 

第四部 城北与东北郊 
涅槃/龙蟠:最谦卑的信仰与沐浴仪式空间 
斑蒂丝蕾:玲珑剔透的石雕艺术极致 
科巴斯宾山与千阳河:一条生命源源不绝的大河 

第五部 罗洛斯遗址 
普力科寺:与水共生、崇敬东方 
巴孔寺与洛雷寺:在山与水之间,找到人的定位 

第六部 心的驻足 
美,总是走向废墟 
在居美看见吴哥 
带一本书去吴哥吧! 

附录 ??
附录1:吴哥国王与代表建筑简表 
附录2:《真腊风土记》—周达观??

?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