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氏四杰》:
庾氏三杰之三一一我的祖父庾恩锡,纵横政、商、园林艺术三界,从政则居昆明市长之位,在一年零一个月的短期内,扩宽了市中心的正义路,修建或扩建金碧、古幢、翠湖、大观楼、圆通寺、太华寺、圆通山等公园,其中特别是他引进栽种下日本樱花的圆通山,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赏樱胜地。离任时以不取分文、薪资全数馈赠全市基层警员的义举光荣谢幕;经商则开办了云南第一个卷烟厂、云南第一个茶厂,是云南这两大支柱产业的先驱和奠基者;从事园林艺术则留下了五家堆、“庾庄”、白鱼口“空谷园”、崇仁街云龙巷云南省话剧团旧址一一愉园、巡津街侧的芷园等传世之作,人称天才,事成传奇。
相比之下,人们也许会疑惑:庾恩荣就是有钱,可世上有那么多有钱的人,有那么多比庾恩荣有钱的人,有那么多至死默默无闻有钱的人,庾恩荣称“杰”是否有些牵强?
作为家人,我的答案是:庾恩荣不仅够资格列入三杰。而且够资格称老大。这不仅仅因为他是长兄,也不仅仅因为他钱多。
伯乐大哥
大祖父素不喜张扬,行善不欲力人知,所以很少人知道大祖父对两个弟弟的恩泽。
太祖母没有女儿,膝下好几个儿子,但长大成人的仅有四位:恩荣、恩纶、恩畅、恩锡。大祖父与三个弟弟年龄相差并不大,父母双亡时,下面3个弟弟分别是14、11和8岁,他自己16岁,还是一个半大孩子。没有任何人要求,这个半大孩子秉承了父亲的遗训。接过了家长的责任,毅然辍学,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货郎担,从此走村串寨,风里来雨里去,任劳任怨地挑起整个家的重担,赚取兄弟四人的衣食;他没有因为生计艰难而中止弟弟们的学业,而是为他们铺平了求学之路,栽培了他们。让他们的人生有了一个璀璨的前景。一个生活在晚清时期边疆地区的少年有这样的远见卓识和牺牲精神,何等的难能可贵。
墨江像云南的大多数地方,无分明的四季,无酷暑和严寒,北回归线穿境而过,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哈尼族的人文民俗更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旖旎风情。不过这些诗情画意只是走马观花者的感受,曾经在电视上看见过云南贫困农村的人,往更加穷破的方向尽力想象,或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一百年前的墨江及周边城乡的面貌,在这些地方,要从穷人手中赚钱何其艰难。未成年的大祖父既无手艺,亦缺体力,有的只是家传的生意头脑和父亲的遗训:“我中国之所以积弱至此者,由于国之不富与兵之不强也,非开矿经商不足以至富,非整军经武不足以图强。我死耳,诸子切勿忘乃父之意。”没有大本钱,做货郎也算“经商”,但个中艰辛,我这曾经的下乡知青能稍加体会:晴天炙烤于高原没遮没拦的烈日,雨天跋涉在无边无际的泥浆之中;为了多赚一分钱,再远的村寨,再难走的路也要去;早出晚归,只望不错过一个可能的顾客;人在外面奔波,心却牵挂着家里的三个幼弟;谁要有病有痛,立刻陷于分身乏术、左右为难、求告无门的窘境;若是赚的钱能敷所出尚可安心,生意不好即心急如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