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研究中心·张謇研究文集系列:学习与探索 张謇研究文稿》:
张謇重视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各种人才。他很早就认为:“夫世界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学问之载体即人才。“学校教育,原冀造成人才,使有益于社会。”所以他创办普通国民教育,为培养人才打基础。一旦条件成熟就不失时机地创办各种专业的中、高等专门学校,培养各类人才。仅在南通一县内就办了农、医、纺三所正规的高等学校,这在当时全国1700多个县中,是绝无仅有的。人才又是实业发展的关键,从而张謇得出“教育为实业之母”的结论。他重视教育,也重视人才培养,满足实业发展所需。
张謇关于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以及教育救国的思想,同我们当今科教兴国的战略是一脉相承的。虽然时代不同,最终的结果也各异,但由爱国到救国和由爱国到兴国的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民族的繁荣、国家的昌盛。今天的民营企业家在贯彻和实践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时,应该学习张謇重教重才的思想观念,坚毅顽强、“死后求活,惟持教育”的奋斗精神。
八、丰厚的人文精神,注重人居环境,
为民营企业家树立了生态效益观的榜样
张謇的人文精神首先体现在以人为本的观念上,大力网罗和启用优秀人才。他认识到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人才,没有一流的人才就难于创造一流的业绩。为此,张謇在创业之初重用沈敬夫、高立卿等能人,后来吸引王国维、朱东润、陈师曾、沈寿等来南通从事教育。在回国的留学生中寻找人才,如黄秉琪、丁士源、张文潜、熊省之、李希贤、赵铸等。并且网罗外国人才,除了特地建造专家楼安排英国技术人员安装大生纱厂的机器外,还特邀水利专家荷兰特来克、医学博士夏德门、日籍教师西谷虎二和木村忠治郎等一批外国人才。
其次,张謇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为以员工为本的观念。大生纱厂开工以后,张謇对唐家闸的规划和布局反映了他的人文精神。新建的这一工业城镇,除了工业生产区域外,还有商业街区、工人生活区、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张謇考虑到员工应有劳也应有逸,于1913年在唐家闸营建公园,在南通县城西南濠河陆续建东西南北中五个公园。他在《南通公园记》一文中阐明其思想:“实业教育,劳苦事也,公园则逸而乐。偿劳以逸,偿苦以乐,人之情。”他让人们在劳动之余,能有一个休闲游乐的场所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了提高员工的文化程度,张謇还创办工人夜校,晚上学习2小时,对于学习成绩突出者还进行奖励。张謇从20年代开始陆续建造大片工房,使工人由安居到乐业,现在尚存的有老工房、东工房、西工房、南工房等。尤其在1920年夏天,南通地区“时疫发生,大生正厂以爱惜劳工人命,故忍痛停车一星期”。可见张謇的人文关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