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技术创新和竞争策略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37852
  • 作      者:
    陈慧慧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慧慧,女,1984年11月出生,河南郑州人,201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网络经济学专业,2014年获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经济学、产业政策与政府规制。
展开
内容介绍
  《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技术创新和竞争策略研究》从网络外部性条件下技术竞争的角度,根据网络产业的具体特征,探讨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竞争过程中呈现出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网络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及标准竞争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模型,采用市场份额演化的方法将转移成本、兼容性、网络规模和产品质量等因素考虑在内,考察各因素对网络外部性市场中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之间技术竞争的影响,从而揭示网络外部性市场中企业竞争的动态性以及消费者预期在其中的重要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技术创新和竞争策略研究》:
  (3)专属标准、非专属标准。
  以政府机构、政府授权的标准化组织机构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制定的法定标准是公开的、开放的,不归任何一家企业、企业联盟所有,属于非专属标准,如GSM标准和WCDMA标准。独立制定独占事实标准的企业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该企业会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对标准的开放与否以及开放程度自行决定,因此是专属标准。由几家企业共同制定的联盟事实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几家企业共同所有,联盟内的每家企业都有一定的控制权,但没有独占的权力。
  5.2.1.2 标准竞争
  有学者认为标准竞争是不兼容的技术之间为争夺事实标准地位而产生的竞争,也有学者认为标准竞争是不同技术之间的竞争,但总的来说,标准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术之间为争夺市场支配地位而进行的彼此之间的竞争。
  标准竞争一般分为新标准与新标准之间的竞争即横向竞争,新标准与旧标准之间的竞争即纵向竞争。标准竞争的主体可能是两个也可能是多个,因此,标准竞争的形式既可能存在双标准竞争又可能存在多标准竞争。另外,即使行业标准已经存在,也有可能被新标准替代,即新标准与已有在位标准之间的竞争。因此,在位标准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标准竞争的终止,而是意味着新一轮的标准竞争的开始,在位标准只有适时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更替来降低被竞争对手赶上和超越的可能性,才能保持其在位标准地位的长期性和稳固性。
  标准竞争的结果一般呈现为两败俱伤、多标准共存和独立标准三种形式。两败俱伤是竞争企业最不希望得到的结果,它们都希望自己的标准能够成为行业的唯一标准,一旦在标准竞争中独立胜出,企业就掌握了行业标准的主导权,也就占据了市场的优势地位。但一般在竞争中独立胜出的结果很难实现,于是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竞争企业之间会选择追求多标准共存,其中有一种标准占据主流地位的次优结果,例如操作系统的Windows系统。而在多标准共存的标准竞争中,企业竞争的目的就是希望成为多标准中的主流标准。
  5.2.2 技术标准竞争策略
  制定有效合理的策略能够增大企业在标准竞争中获胜的可能性,因此,企业要想在标准大战中取得胜利,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战略规划,要事先根据当前的市场形势和技术特征对斗争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和趋势进行预测,并制订相应的严密、周详的标准计划以降低未知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5.2.2.1 竞争目标的设定
  企业首先要根据对当前市场运行环境、技术发展情况、竞争参与者的实力以及自身能力的估测设定自身的竞争目标,决定是要进行彻底的革命式的竞争以争夺行业标准,实现独占地位,还是融入现有的行业标准进行追随。目标的设定是企业启动竞争行动的前提,只有确立了目标,才能明确努力奋争的目的和追求的结果,这关系到企业在标准竞争中获胜的概率。如果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以及所处的境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竞争能力的竞争目标,那么该目标在能力之内,实现的可能性就较大,如果企业制定出与实际情况及自身能力不相符合的目标,那么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不切实际的追求上,最终将会导致失败的结局。因此,企业不能盲目地设定竞争目标,必须要考虑到自身的生产能力、创新能力、技术性能即知识产权的拥有情况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其他参与者在这些方面的实力,最后根据市场环境对标准竞争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标准设定的方向。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范围界定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本书的创新之处
1.4 逻辑框架与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网络外部性相关文献综述
2.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的起步期研究
2.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的发展期研究
2.1.3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2.2 网络企业的相关理论综述
2.2.1 网络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企业的产生
2.2.2 网络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
2.2.3 网络企业现有研究综述
2.3 网络外部性市场中企业创新与竞争的相关研究
2.3.1 网络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
2.3.2 网络外部性市场中企业竞争的研究综述
2.3.3 网络企业创新行为与竞争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3章 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的市场特征
3.1 网络外部性的相关概念界定
3.1.1 网络与网络效应
3.1.2 网络外部性的定义
3.1.3 网络外部性的来源及分类
3.2 网络外部性市场的经济特征及供需定理
3.2.1 需求方的边际效用递增与新需求定理
3.2.2 供给方的边际报酬递增与新供给定理
3.2.3 网络外部性下的正反馈原理
3.3 网络外部性市场的运行特征
3.3.1 基于买卖双方力量对比关系的市场结构划分
3.3.2 网络外部性市场运行的不稳定性
3.3.3 网络外部性市场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吗?

第4章 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企业创新特征
4.1 网络企业的含义及分类
4.2 网络外部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4.2.1 “创造性毁灭”与“破坏性技术”
4.2.2 “超额冲量”与“超额惯量”——两种低效率
4.2.3 技术扩散曲线的变化
4.3 网络企业技术竞争的特征
4.3.1 技术标准化与兼容性
4.3.2 竞争中的企业间合作
4.3.3 消费者预期对竞争的影响
4.3.4 转换成本、锁定与企业技术竞争

第5章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策略
5.1 基于用户安装基础的锁定与反锁定策略
5.1.1 在位企业的锁定策略
5.1.2 新进入企业的反锁定策略
5.2 标准化与标准竞争
5.2.1 技术标准、标准竞争
5.2.2 技术标准竞争策略
5.3 技术创新周期与技术竞争策略
5.3.1 新技术采用与供给的波动
5.3.2 技术内竞争与技术间竞争的交替
5.3.3 技术竞争策略

第6章 新技术采纳的延迟——基于需求和供给双方的因素分析
6.1 基于需求的新技术采纳的延迟
6.1.1 消费者选择——新技术采纳的需求方分析
6.1.2 消费者预期与创新预告
6.2 基于供给的新技术采纳的延迟
6.2.1 兼容性与新技术采纳
6.2.2 技术标准的双重性作用
6.3 新技术采纳的案例分析——朗讯和北电之争

第7章 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新技术采纳问题研究——基于市场份额演化的角度
7.1 基本静态模型
7.1.1 完全互补性偏好下的新技术选择模型
7.1.2 完全替代性偏好模型
7.2 一般化的动态模型
7.2.1 模型假设及条件
7.2.2 兼容性与市场份额
7.3 有用户基础的企业的市场进入分析
7.3.1 在直接网络外部性比较显著的情况下
7.3.2 在技术质量弹性系数比较显著的情况下
7.3.3 在开发商弹性比较显著的情况下
7.4 结论与现实应用

第8章 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技术创新模型
8.1 相关研究
8.2 企业竞争行为中网络外部性、转移成本、产品兼容性的影响
8.2.1 模型假设及相关说明
8.2.2 消费者效用函数与企业利润函数的构建
8.2.3 模型结果分析
8.3 网络外部性、溢出效应、兼容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8.3.1 模型说明及构建
8.3.2 模型结果分析及企业策略选择
8.4 总结

第9章 结束语
9.1 本书总结
9.2 本书不足与研究展望
9.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