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
1945年在调顺村祠堂的“书房仔”(私塾)读书识字。1946年春天到“益智幼儿院”读书,院长刘惠影。1946年秋季入读“益智小学”。1950年3月,为了上学方便,搬到逸仙路148号居住。蔡琼芳姨无家可归,来跟妈做伴同住,摆一张办公台在大门口,卖些饼干糖果度日。妈带我到民治路178号收房租,租给一个廉江人做熟烟生意。还有逸仙北五路六号(松记饭店),也是我们的房屋。后来逸仙路148号卖给周瑞石医生,我们搬到洪屋街一横路2号(外祖父的油行和米店)后院的二楼居住。我学习很努力,童年时代是很开心愉快的。
二、读书1952年春节过后,舅母王华字带妈回调顺村,说是两三天就回来,那知要到1953年8月才能回来了。
碧云姐请六伯父陈彬泉带我回赤坎读书。我考入赤坎“第一联合小学”(由韩江小学和广侨小学合饼)读六年级下学期。环境陌生,寄人篱下,横遭白眼,生活清苦。我还要到幸福路口的自流井去挑水,要走上五十级的石阶呢。艰苦的生活练出坚韧的性格,把眼泪咽下去,勇敢地走自己的路,默默地读书。我学会了逆来顺受,幸得四大伯母王雪贞关心照颇我(她和我妈婶嫂和睦)。
祖父陈心田留给父亲名下有泰安街21号的240平方,盐埠街20号右边的一半二层楼180平方。我们留下盐埠街20号楼下九十平方自己居住,其他全部出租。1954年改换地契写母亲黄少梅的名字。我们有房租收入,妈做保姆带小孩有收入,母子相依为命,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但比起同时代的人,我们的生活算是好的了。这样也遭人妒忌,总要想办法来害人,妈总是被人欺负。
1952年9月至1958年7月,我在湛江市第一中学读书。我遵守纪律制度,认真努力学习,考试几乎全部是5分,正是:闭门推出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1958年大跃进,学生勤工俭学,到沙湾砖厂担泥,所得帮助困难同学。我思想上、工作上和劳动方面表现得好,更加倍努力学习,考得最好的成绩,正常毕业。高考完毕,又到沙湾挖泥堵海,修军民堤十五天,顺利领到高中毕业证书。
学生时代我和同学们关系融洽,又得到老师关爱,学习成绩高居其上,生活小康,也就心满意足,开心愉快。今天,中小学时代的同学们,年已古稀,住在湛江市这个小城里,还是兴致勃勃地经常相聚饮茶活动,畅谈那黄金时代的美好回忆,陶醉在幸福的笑声中。
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到湛江化工厂当工人二十二年(1958年9月到1980年8月)。在“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的影响下,我埋怨命运不好,想方设法、寻找机会多读些书,要钻进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但总被踢出来,怎么也挤不进去,只有自怨命运不济,暗自伤心。现在看来“工厂是我的保护伞,工人是我的护身符”,使我能够顺利渡过难关,过着今天幸福愉快的生活。应该感谢天地无私,对我的恩赐和照顾。
这段过程也是艰苦漫长的。
1958年第一次考大学,我报考第二类农医专业,第一志愿是湖南医学院,总分是600分,我考得566分(政治88,语文92,俄文94,物理98,化学98,生物96)。因为有一个“有钱的外祖父”,在株连九族的情况下,我被剥夺了读书的权利,失学了,被踢出来。1962年第二次考大学,我报考第一类理工专业,第一志愿是“华南师范学院”。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把高中的功课都写成学习笔记,反复学习,考得更好。
华师录取了,我却无法领到录取通知书。我想通过三年的劳动,可以改变个人的成分,以“工人”报考,但还是未被认可,不知卡在那一关,又被踢出来了。
我意识到大学的门对我是关闭的,此路不通。走半工半读的路吧,努力提高自己。1964年我有机会报考第三类文史专业,考上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大学。我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全部以“5分”的成绩通过各门学科的学习。1966年毕业,风华正茂,一心想在文艺创作上发展,挤进知识分子圈子里。
那知生不逢时,适遇“文化大革命”,数千张大字报的围攻,挂牌游街,批判斗争,“打倒小邓拓”的呼声遍地。三次抄家,各取所需,片纸不留。我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革命分子”,被编入另册,摔得更重,被踢得更远。彻底粉碎当知识分子的梦,现实一点,去劳动改造,老老实实当工人去吧!1969年1月,我离开了生产科属下的化验室(小知识分子的工作场所),到“五七生产队”搞农业劳动,种菜养猪,到底层锻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