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尔基学术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31652
  • 作      者:
    陈寿朋,邱运华等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近年来学术界首次重新界定高尔基学形成时间】
☆基本思想是高尔基学形成的时间应该确定在19—20世纪之交,而不是20世纪30年代。
☆本项目把高尔基研究重点放在19-20世纪之交和20—21世纪之交,关于前一个世纪之交,重点梳理了重要理论家、思想家的阐述立场、观点和理论贡献;关于后一个之交,重点是梳理观点转向的脉络。
☆基本思想是认为,关于高尔基的研究,精华所在就是两个世纪之交的思想大交响,不是20世纪30—70年代的歌功颂德似的高度认同;是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思想对话,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供奉起来,作为思想统一的偶像。

【高尔基研究的“中国观点”】
☆ 中国学者的高尔基研究与自己国家的时代问题(思想理论问题、文学问题甚至社会问题)联系密切,有浓厚的“为我所用”的色彩。
☆ 高尔基学在中国1950年之前和之后发挥着不同的作用。1950年之前的高尔基学不仅作为进步文学的代表,还作为进步思想的代表,;而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尔基学则主要发挥着指导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建设的功能。

 【文献资料】
☆ 采取重点列举的方法,仅仅有选择地罗列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俄国研究成果,而不再列举中国和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后者的研究成果,在正文里做了比较翔实的列举。

展开
作者简介
  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1989年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文哲系,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西班牙语文学、文艺学。著有《西班牙文学一一黄金世纪研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作品”)、《拉美当代小说流派》(青年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墨西哥文学史》(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博尔赫斯》、《堂吉诃德的长矛》、《游心集》、《亲爱的母语》等十余部作品,并参与了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史》。
  
  陈寿朋,著名高尔基学专家,历任《人民中国》俄文版编辑,内蒙古大学教授,内蒙古教育学院系主任、院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全国第八、九届人大代表。著有《高尔基美学思想论稿》、《高尔基创作论稿》、《高尔基晚节及其他》,译著《论高尔基的创作》、《最初的年代》、《列宁与知识分子》,以及散文集《莫斯科散曲》等作品。
  
  邱运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和负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多项。著有《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19―20世纪之交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史论》、《俄苏文论十八题》、《蒲宁》以及《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高尔基学术史研究》区分接受史与学术史的维度,突出以思想史为关注视角的学术史研究路径。它以学者个案研究为基础,以学术史厘清为目的,以时间为序、问题为线,理解高尔基研究的意义。它摈弃了先前学术界将高尔基学研究重点放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定论,而是确立了高尔基学形成的时间应该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这是学术界近年来对界定高尔基学形成时间的更正。著作还强调了高尔基研究的“中国观点”,突显了中国学者将高尔基研究与中国的时代问题(思想理论问题、文学问题甚至社会问题)密切联系的特点,强调中国学者的主体意识、对话意识、跨学科意识。
展开
精彩书摘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高尔基学术史研究》:
  第二个时期主要包括作者在写作剧本《敌人》以前的一些剧作。从《敌人》开始,高尔基就有了转变,这转变后来特别鲜明地表现在长篇小说《母亲》和《忏悔》中。接着就是第三个时期:作者在工人阶级中间找到了生活的建设者。这就是孜孜不倦探索真理的高尔基创作发展的一幅略图。“①这种教科书式的分期描述,在学术界是常见的,但那一般是面对已经成为经典的文学家。而在1910年,高尔基虽然具有很高的文学声望,但是,显然还不能说已经成为文学经典。沃罗夫斯基对高尔基的创作评价如此之高,显然并非从阶级感情出发。这表现了他相当高的文学鉴赏力。单从时期划分看,沃罗夫斯基依据的是作家探索真理的阶段性,而非题材的阶段性。流浪汉一知识分子——工人阶级:这可以说是高尔基不同时期专注的社会力量。唯一值得注意的是,高尔基对知识分子生活的表现问题。他究竟在哪些作品里对知识分子生活做了集中的、特殊的表现?《底层》、《小市民》、《太阳的孩子们》都有知识分子形象,但是,这些形象与契诃夫的知识分子有多大的区别,以至于构成了高尔基探索的一个独立的阶段呢?
  沃罗夫斯基对流浪汉题材小说的论述具有独到之处。他认为高尔基流浪汉题材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组:“一组主要写的是自豪、粗犷、勇敢;另一组描写的是善良、温顺和人情味。”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结论:“高尔基不得不把他自己的情绪通过流浪汉世界把这个事实本身表现出来,不能不在作者的心理及这种心理的发展上反映出来。这一方面是我们已经指出的他思想上存在着的某种无政府主义,另一方面就是与无政府主义的流浪汉世界的这种创作关系,这两个方面构成一个迷魂阵,而高尔基的思想没有立即就从迷魂阵里摆脱出来。诚然,不必否认,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作者的艺术感受和他所描写的人群之间才建立起了稳固而和谐的关系,并使高尔基登上了他后期作品中再也没有达到的艺术高峰,固然高尔基后期作品的意义往往更为深刻,在社会学方面也更为有趣。”②从学术史的梳理角度来看待这个结论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是否高尔基早期的流浪汉作品较之于后期(沃罗夫斯基所谓后期乃是他所说《敌人》之后到1910年这一区间)在艺术上更高?这个结论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才有学者逐渐提出!在高尔基被无产阶级运动推上高峰的时刻,做出这样的价值判断具有怎样的意义?沃罗夫斯基对《母亲》的评价也具有学术史价值。作者承认,这部小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作者没有把运动中最直接的积极活动者弗拉索夫、维索夫希诃夫等人当作小说的主人翁,而是选择母亲弗拉索娃。沃罗夫斯基认为,母亲心里苏醒的是母爱,正是母爱,使她在儿子被捕后把他的事业继续下去,“因为那是他的事业,而不是社会的事业”。论者的结论:“由于这样,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已不是一本描写正在觉醒的工人的思想、感情和事业的小说,而变成了描写一位母亲的内心的故事。社会因素服从个人因素。”“这样的母亲作为个别现象可以存在,但却不是典型现象。”①同时,沃罗夫斯基提出,在高尔基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他常常把主人翁身上“一切细小的、庸俗的和可笑的东西,把一切凡与真正的人格格不入,可以这样说,把凡是与现实中尼洛夫娜格格不入的东西都通通剔除干净。……为了色彩统一,还必须把'真理'的体现者——巴威尔·弗拉索夫、霍霍尔、尼考拉伊万洛维奇、雷宾、娜塔莎等人物身上所有那些微不足道的、庸俗的东西也去掉。这一串连环扣似的东西,结果便造成了理想化的描写,同时它还影响到了语言,从而使小说完全失去了健康的、现实的色彩”。“诚然,由于作者这种理想化的片面性(有时候叫作倾向性),这部小说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材料,可是宣传价值还不能作为一部文艺作品优秀的凭证。”⑦在本文的最后,沃罗夫斯基说:“自从高尔基不再纯粹描写,而开始把一定的社会任务交给自己的创作去解决的时候起,艺术形式在社会内容面前就越来越退居次要的地位。他成了艺术中的政论家。”③这个结论很有见识,更具有相当大的胆识。
  ……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一编 高尔基学术史
第一章 高尔基学的形成(1900―1930)及其问题域
第一节 作为学术史研究对象的高尔基学
第二节 高尔基学的特殊性
第三节 1900年代的高尔基研究:语境和重要代表
第四节 高尔基在他者文化中的接受和阐释
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高尔基学的黄金时期
第一节 高尔基学总格局的建立及其话语模式
第二节 高尔基学物质文化体现:博物馆、档案馆
第三节 高尔基学的众多辅助学科诞生了
第四节 高尔基传记研究
第五节 高尔基学多元课题的展开
第六节 重点代表作研究
第七节 个案研究和标志性成果
第八节 高尔基的各种身份研究
第九节 高尔基在异域文化中
第三章 20世纪50年代:高尔基学的重新整合
第一节 时代氛围和基本问题
第二节 对概念化、公式化研究模式的挑战
第三节 切入敏感时期的研究
第四节 档案文献研究和新领域的拓展
第五节 新中国高尔基学的热潮
第四章 20世纪60年代:高尔基学的新起点
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文学思潮与高尔基学的重点
第二节 重头基础性著作的出版
第三节 高尔基戏剧艺术及戏剧理论出版
第四节 高尔基的文学组织和交往活动研究
第五节 文学批评家和编辑高尔基的研究
第六节 理论家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首倡者高尔基
第七节 美国高尔基学的新进展
第五章 20世纪70年代:高尔基研究的新境界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的文学思想氛围
第二节 基本文献的整理和出版
第三节 高尔基学的综合研究态势
第四节 百年纪念研究的高潮和理论发掘层次提升
第五节 欧美高尔基学简述
第六章 面向新世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尔基学
第一节 转机和新变:俄国高尔基学
第二节 建设中国高尔基学的新路
第三节 欧美国家的高尔基学
第七章 20世纪末期的高尔基学

第二编 高尔基学术史研究
第八章 十月革命期间“不合时宜”的高尔基
第九章 关于作家晚节的思考:瓦西里耶夫的发难
第十章 高尔基之死:一个解不开的历史之谜

附录一 重要文献(1980年以来)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三 书、报、刊、篇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四 专有名词和表达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