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抗战难童流浪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061348
  • 作      者:
    刘兴诗著
  • 出 版 社 :
    海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兴诗,男,1931男出生于湖北武汉,籍贯四川德阳,成都理工大学地址学教授,史前考古学研究员,知名科普作家。1945年发表第一篇作品,1952年开始科普创作。刘兴诗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鼻祖之一”。截至2013年7月,在海内外共出版232本书,获奖144次。其中,作品《我的朋友小海豚》获意大利第12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荣誉奖、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童话《偷梦的妖精》获海峡两岸第一届中华儿童文学创作奖;2013年,《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一书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兴诗结合自己在抗战期间的经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讲述战争和苦难、亲情和勇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励志读物。书中叙述了主人公小石头成为孤儿后从南京逃亡出来,一路上颠沛流离,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血泪交融的故事的情节。
  本书的宗旨是让孩子们不要忘了过去,牢牢记住这段历史。
展开
精彩书摘
  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写给小读者的话
  我今年83岁,祖籍是四川德阳,出生在武汉,现在的户籍在成都,上海、南京、北京等地都待过,说我是哪里人都无所谓。家谱就复杂了:几代前是广东兴宁的客家人,南宋以前是福建宁化,唐代以前是河南洛阳。再往前就不知道了,反正都是中国人。这一点,最重要,最根本。
  我的家,原来在南京,住在豆菜桥4号。最近我前往探访,房子已经拆掉,但是斜对面不远处还有一幢一模一样的小楼,作为古旧建筑被保护下来。院子里树木花草丛生,似乎一切都还是老样子。一位经过那场劫难仍健在的老邻居热情接待了我,回忆往事不胜嘘唏。
  南京五台山小学,是我最早发蒙的学校,就在豆菜桥巷口旁边,一拐弯只有几步路就到。我还能回忆起当年妈妈牵着我,每天接送我上学、放学的情景。那个蓝底白字、带有几条红色阳光放射线的三角形校徽和后来的一些收藏品,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那段特殊岁月才一起散失。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早的朦朦胧胧的印象,是亲爱的南京。
  南京啊,南京,我怎么能够忘记你?
  在南京,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很深。
  有一天,爸爸带我到下关江边去。车上只有我们两个人。他的脸色阴沉沉的,不说一句话,和平时完全不是一个样子,让我感到有些害怕。
  下了车,爸爸手指着一艘军舰叫我看。小男孩看见军舰总是很高兴的。爸爸却指着桅杆上随风飘扬,毒蜘蛛似的太阳旗告诉我:“你看,这是日本海军旗,是一艘日本军舰,大模大样停在这里,把大炮对着我们的首都,千万不要忘记了。”
  听了爸爸的话,我立刻从高兴变成憎恨,一下子恨起这艘军舰了。我拾起一块石头奋力扔过去,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它打沉。
  我明白了,爸爸特意带我来看的,是这艘不怀好意的外国军舰。我恨恨地盯住它,永远也没有忘记。所以后来一个无知的女演员披着一件带有这样的“毒蜘蛛”图案的衣服得意扬扬走上舞台,激起了公愤,我也气愤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管她什么“星”不“星”的,很久都不愿多看这个女演员一眼。最近一个无知的青年,穿着同样图案的T恤衫爬泰山,上面居然还印着“大日本帝国皇军”的字样,被气愤的游客们扒了下来。抗日战争过去不久,竟接二连三出现这种绝对不能容忍的现象,看来应该对年轻人进行认真教育,对生产这样服装的厂家从严处罚,不要再发生这种严重伤害民族感情的类似事件才好。
  1957年7月7日,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天,日本强盗悍然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
  爸爸像是憋了一肚子闷气,这时才可以出一下,又愤怒又兴奋地说:“抗战真的开始了,可以狠狠揍日本鬼子一顿了!”
  紧接着是“八一三”,战火烧到了大上海。上海沦陷了,敌人一步步向南京打来,南京城内已经非常紧张了。豆菜桥距离市中心不远,眼看街上一片混乱,邻居们纷纷离开,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已经不能上学了,我整天都窝在家里,什么地方也不能去。
  妈妈搂着我和弟弟说:“别害怕,爸爸会有主意的。”
  那一天,爸爸回到家里,再也不像平时那样温和,面色凝重地对妈妈说:“我们马上就走,一分钟也不能停留。”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准备带领一家人搭上难民船,逃难到很远很远的重庆去。
  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在金陵大学农学院读书的林成谷舅舅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一下子钻出来了。他是我的一个婶娘的弟弟,在南京没有别的亲戚,常常到我家来玩,早就是我家的一个成员了。所有人里他显得最轻松,对我们说:“我有力气,送你们上船吧。”他两手空空,什么东西也没有带。看样子,似乎是准备前来帮忙的,并不想和我们一起撤退。
  这样说走就走,妈妈显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急着翻箱倒柜,在屋子里团团转,不知道该带什么东西才好。
  爸爸说:“什么也不要了,只要我们全家能够平安离开,到了重庆就好。”
  爸爸说的一家,还包括一个和我们亲如姊弟的小保姆。可是她说什么也不肯跟我们一起走,争辩说:“我是南京人,父母都在乡下,怎么能够跟你们到重庆去?”眼看时间紧急,实在劝说不了,爸爸就塞给她一大把银元,打开抽屉和衣柜,指着家里的东西,让她随便拿走,赶快出城回家去,千万不能在城内停留。
  爸爸妈妈帮助她慌里慌张选了一些东西,收拾了两个大包,让她和我们一起出了门。爸爸催着她快跑,眼看她走远了,拐过前面的街角,才转过身子叫我们走。爸爸和妈妈各提一两个包裹。林舅舅背着弟弟,提着两口皮箱,走在最前面。混乱中,我也收拾了一口小皮箱,装着自己最喜欢的巴掌本童话书和一些玩具。记得有《小老鼠历险记》《三只小猪》等。大难临头要带的居然是这些东西,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可笑。
  临走的时候,妈妈不放心,又回去仔细关好门窗,拉上窗帘,依依不舍地看了家里最后一眼,最后一个走出门。爸爸急得顿脚说:“日本鬼子马上就要来了,还管这么多干什么?”妈妈说:“我可惜刚刚买的一套新家具呀!”
  她真傻,敌人快要来了,还要锁好大门,好像我们是出去旅游,过几天就要回来似的。
  这时候满街都是人,都朝同样的方向跑,很快就到了下关码头。好在敌人还远,还不像最后时刻那样一片混乱,不过空气也非常紧……其中有太多的真实成分。如果我做得不好,请批评我,可不要怀疑-这一段段真实的历史。谢谢,再谢谢!
  ……
展开
目录
一、石婆婆巷里的石家院子
二、卢沟桥传来的消息
三、平型关大捷
四、捷报和讣告
五、上海来的施表叔
六、围城
七、石家院子的惨剧
八、血滴地板洞
九、可怕的一幕
十、寻找“安全区”
十一、不安全的“安全区”
十二、勇敢的小石头
十三、江边屠场
十四、安静的芦苇荡
十五、难民船
十六、路边的孩子们
十七、扬州大妈的新“儿子”
十八、献金台下喜相逢
十九、李大叔之死
二十、孩子们的愿望
二十一、台儿庄来的伤兵
二十二、“工棚学校”的歌声
二十三、马当要塞传来的消息
二十四、告别大武汉
二十五、乱哄哄的宜昌码头
二十六、石牌要塞
二十七、“恨字旗”
二十八、新伙伴
二十九、防空洞里的巧遇
三十、炸弹下面的家
三十一、八百冷娃跳黄河
三十二、张自忠将军的血
三十三、两个老奶奶
三十四、大隧道惨案
三十五、小石头的心愿
三十六、石牌保卫战
三十七、李老爹失踪
三十八、爱国报童
三十九、抓汉奸
四十、小石头重返学校
四十一、墙上的粉笔字
四十二、胜利的尾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