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国学常识篇:古代帝王(汉英对照)》:
秦始皇是第一位统一中国的开国皇帝,13岁即王位,22岁开始亲理朝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灭六国大业,在位37年。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废除了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他将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千古一帝”。虽然秦始皇一生功绩卓著,但他同时也是一位暴君,实行暴政,秦朝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统一全国
战国末期,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国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斗争都十分激烈。秦王赢政亲政后,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从公元前230年起,赢政全面发动了兼并六国的统一战争。
公元前230年,秦军进攻韩国。韩国几乎没进行任何抵抗,就被秦军迅速攻下其都城。韩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秦军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遭到顽强抵抗。秦国采取水攻的策略,将黄河水引入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墙终于塌陷。魏国灭亡。
公元前224年,秦军进攻楚同,俘虏楚王负刍。楚国又立新君。第二年,秦军再次大败楚军,杀死楚国新君。楚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秦军进攻赵国。赵国由名将李牧率兵抵抗,双方相持达一年之久。于是,秦国使用反问计,以重金贿赂赵王身边的宠臣郭开,让其诬陷李牧,结果李牧被赵王处死。如此一来,赵国无人能统兵抗秦。秦军在公元前228年攻入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22年,赵国灭亡。
公元前226年,秦军进攻燕国。顺利攻陷燕国都城蓟,燕王迁到辽东。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军进攻齐国,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便攻下齐国都城临淄。齐国灭亡。
从攻打韩国开始到最终灭六国,秦国只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吞并六崮,标志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从此,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始称“皂帝”
秦朝以前,中国的统治者最高的称号是“王”。但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王,所以最终将自己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因此自称“始皇帝”,而让后世继承皇位者以数计,为“二世”、“三世”……此后,“皇帝”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秦始皇确定皇帝的称号后,为了加强集权,对原来的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进行了变革,在中央没立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是百官之长,其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工作,同时还要帮助丞相处理政事。太尉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事事务,是中央政府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有权领兵作战,但军队的调动权归皇帝。
九卿是三公之下的官吏,分掌朝廷和国家的不同行政事务,分别受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领导,并直接昕命于皇帝。
郡县制即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来随着边疆的开拓,又增设了若干郡,至秦灭亡,秦共设置过四十八郡)。郡是秦朝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由郡守、郡尉、监察史负责掌管一郡的事务。县是郡之下的第二级行政机构,由县令、县丞、县尉及户史掌管一县的事务。郡守、县令的任免均须由皇帝决定。
战国时期,由于七雄并立时间很长,各国在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统治、维护统一,实行了通行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措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颁布了“书同文”的诏令,规定以秦国小篆为通行字体。除了小篆以外,秦朝还流行隶书。隶书笔画方折、结构平整、书写方便,不仅在民间使用甚广,而且各级政府的官方文体也多用隶书,只有少数重要诏书除外。秦始皇统一文字,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从此,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
同时,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货币。他首先将铸币权收归国家,禁止地方和私人铸币;其次明确规定法定货币为黄金和铜钱,铜钱为圆形方孔钱。此后圆形方孔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的基本形制,沿用了两千多年。秦始皇统一货币后,方便了市场流通,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混乱、计量单位不统一的状况,秦始皇下令以秦国的度量衡为标准。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以十为进位制度;量制以龠、合、升、斗、桶(斛)为单位,也是十进制;衡制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进位是二十四铢为一两,一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修筑长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南伐百越,北击匈奴,不断开疆拓土。为了巩固抗击匈奴取得的胜利成果,秦始皇命大将蒙恬主持修建了长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