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从攫取到共容: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一个基本问题
三种金融观
金融竞合观下的金融体系:“攫取性”金融体系
金融改革的一维模型
金融改革的二维模型
金融改革的三维模型
几个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第二章 “攫取性”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业:“发展不足”还是“发展过度”?
金融业利润过高
金融从业者收入过高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
第三章 “金融诅咒
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英国衰落的启示
“虹吸效应”:“金融诅咒”的主要机制
“虹吸效应”在中国的体现
“金融诅咒”的其他机制
“攫取性”金融体系是个世界性现象
美国的“攫取性”金融体系
第四章 “攫取性”金融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金融约束制度
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影子银行部门膨胀
金融结构失衡及其他原因
金融之外的原因
第五章 竞争不足、隐性担保与金融低效
关于金融效率的争议
中国金融低效的典型性事实
金融层面的主要原因:竞争不足
非金融层面的主要原因:隐性担保广泛存在
第六章 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金融风险不断累积的原因
中国会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吗?
第七章 金融约束制度的退出:金融体系内的改革
利率市场化
完善金融市场竞争机制
优化金融监管
其他改革
第八章 隐性担保的退出: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财政领域的配套
产业政策调整
其他配套措施
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
从乡镇企业到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增量改革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化
参考文献
展开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金融理应服务于实体经济,但国际和中国自身的经验都表明远非如此。解释这种偏离的挑战在于,其起因并不仅是市场化改革不足,成熟市场经济体中依然经历了金融资源错配导致的危机和泡沫。本书作者从“攫取性金融”的概念入手,对中国金融改革的逻辑和路径,提供了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视角。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金融业属于服务业,其功能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但也可能异化为攫取性的制度安排,使经济脱实向虚,妨碍了经济的稳定和健康,甚至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本书以金融竞合观为框架,分析了我国当前金融体系“发展过度”和“发展不足”并存的现状,对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努力中,如何避免异化,构建一个金融和实体经济共容的体系,提出了许多有独特视角的分析和建议,值得我国理论界和决策界的关注和深入探讨。
——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自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以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便一直是经济分析中最重要的内容。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分析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赵昌文博士和朱鸿鸣博士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两者关系深入的、具有原创性的分析。它将为中国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很有价值的洞见。
——彼得·诺兰 剑桥大学中国发展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