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交叉持股的作用机理及经济后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9288
  • 作      者:
    陈其末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其末,汉族,1975年生,博士,副教授,任教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先后求学于中南民族大学财经系会计专业(1995年获得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6月参加工作,任教于湖北教育学院。2007年至今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任教。发表学术论文l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交叉持股的作用机理及经济后果》在对现代企业交叉持股知道的概念内涵、本质特征、基本类型概述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意识形态等理论分析了交叉持股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动因,阐述了交叉持股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路径依赖性、制度内生性、经济实效性、创新适时性,指出交叉持股制度在不同国家的实施是在不同的经济意识形态的反复较量中发展变化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交叉持股的作用机理及经济后果》:
  1.适度交叉持股的正面效应
  (1)通过资本联合和要素集结扩展经营业务。交叉持股制度本质上是不同企业的资本联合、集结与所有权交叉纠结。资本联合的结果会形成股权结构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分散化。各类股东相互制衡,公司治理结构发生变化。参与交叉持股的成员企业可能产生一个生产经营网络的管理者集团(如经理会、经营管理委员会、企业家俱乐部等),也可能形成一些非正式联系组织(某种经济业务联系会、科学技术交流协会、产品或技术交易会等),通过信息交流或者协调各个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或者互相影响生产经营方向,或者互相交流知识、技术,或者共享产、供、销平台,或者共享投融资渠道,或者联合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2)通过企业边界扩张促使外部性内部化。企业之间实行交叉持股有利于组建企业集团、结成企业联盟、建立企业网络,因而可以使外部性或者全部地或者部分地内部化。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就是企业边界扩张的过程,以权威命令替代市场交易,虽然可能使市场部分失灵和价格机制部分失效,但是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却是有利的。实施交叉持股制度形成巨型企业和巨型企业联盟,可以使外部市场变为内部市场,使外部交易变为内部交易,甚至可以使市场交易部分地变为行政协调(例如在巨型企业内部)。这种外部交易内部化可以使交易变得较为顺畅,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交易效率。企业联盟或企业网络之内的成员企业之间,交流知识技术,共享资源,共用平台,支持援助,分工合作,分担风险,分享利益,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尤其是金融企业之间交叉持股、银企之间交叉持股,往往可以缓解资本缺乏的情况,可以互相联手救市,共同渡过难关。
  (3)通过利益制衡和风险共担实现防范恶意并购及互利共赢。交叉持股形成的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的利益高度一致,容易达成利益均衡,共存共荣。企业联盟和企业网络之内的成员企业各有各的利益诉求,根本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各自追求效益最大化,必然有博弈、有竞争。但是,无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亲近还是疏远,是紧密还是松散,都因为资本联系、产权交叉而使彼此利益相关,共同结成了战略伙伴、利益联盟,所以在共同面临约束条件下又会相互制衡、交流沟通、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担风险、防范恶意并购,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关系中共同发展、共存共荣、互利共赢。
  (4)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来方便协调共谋发展。交叉持股制度的实施,拉近了各个成员企业之间的距离,特别是成员企业之间互派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和经理联席会议的活动,方便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知识传递,非常有利于协调彼此的利益关系,改善各自的生产经营方针,提高各自的生产效率,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有研究资料表明,企业之间交叉持股可以改善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而且交叉持股程度越高,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低,信息交流的渠道越畅通。在信息时代,知识成了很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由于交叉持股实现了企业利益的均衡、协调,彼此可以分享对方发展的成果,从而存在不封锁知识技术的激励,而且可以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方法,共同开拓发展的新路。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思路与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本书的创新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一 交叉持股制度的含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二章 交叉持股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动因
一 日本交叉持股制度的产生背景与成因
二 其他发达国家的交叉持股状况
三 中国交叉持股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四 交叉持股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经济意识形态分析

第三章 交叉持股制度的作用机理及经济后果
一 交叉持股制度的契约理论分析
二 交叉持股制度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三 交叉持股制度的生产函数理论分析
四 交叉持股制度的制度创新理论分析
五 交叉持股制度的网络经济学分析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
一 中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制度的特征
二 中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经验证据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一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二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