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息经济:中国转型新思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609347
  • 作      者:
    信息社会50人论坛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新常态、新产业、新空间、新动力!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转折关头,倾听来自中国新经济学派的集体发声!
  这是一群有思想、有活力、敢于担当的人,
  这是一本有思想、有活力、敢于担当的书!
  《信息经济 中国转型新思维》汇集了来自政府、学术界以及行业内信息社会研究前沿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审视信息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关于我国发展信息社会的立体思考。收录在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盏聚光灯,从不同视角照亮着我国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而这正是作者——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所希望的:在大变革的历史机遇中,提供适应这种需要的大思路、新思维。

展开
作者简介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是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阿里研究中心等五家单位共同倡议并发起,由信息社会研究领域的有识之士组成的学术群体。
  论坛聚集国内致力于中国信息社会问题研究的一批著名学者及领域内专家,他们有思想、有活力、敢于担当,以“开放分享、相互学习、平等争鸣、文责自负”为原则,共同研讨中国信息社会的发展问题,为中国信息社会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
内容介绍
  一群有思想、有活力、敢于担当的人,一本有思想、有活力、敢于担当的书!
  《信息经济:中国转型新思维》汇集了来自政府、学术界以及行业内信息社会研究前沿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审视信息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关于我国发展信息社会的立体思考。
  收录在《信息经济:中国转型新思维》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盏聚光灯,从不同视角照亮着我国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而这正是作者——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所希望的:在大变革的历史机遇中,提供适应这种需要的大思路、新思维。
展开
精彩书评
  ★最近两年,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我们感到可能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需要思考新的经济思维,不仅如此,还有新的社会发展思维、新的文化创意思维、新的科技创新思维、新的生态文明思维、新的国家治理思维、新的国际共治思维……套用一句2006年的话:“信息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改变的方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 余晓晖
  
  ★产业强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赶、并肩、领跑的发展史……CES展示了超越的力量,包括对前沿技术的超越、对市场边界的超越、对商业模式的超越、对领军企业的超越、对领先国家的超越。这是一个超越的时代……而中国产业的崛起首先在于具有领跑思维企业的壮大。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 安筱鹏
  
  ★如何看待特定发展阶段上GDP增速下降的现象,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在全面发展意义上的计量含义,这不仅关系信息技术投入产出计量这个局部,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这个全局……信息技术产业的作用,不光在于局部地提高GDP,更在于为提高整体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向高附加值转型赋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姜奇平
  
  ★新的萌芽和传统体制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生产力提供的新功能被传统体制束缚,无法发挥其提高效率、增强功能的巨大作用;二是传统体制和管理方法无法应对信息生产力带来的新问题、新风险、新隐患……建立在传统经济理论基础上的、形成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关系,已经与信息生产力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和矛盾;它已经非常不适应今天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原理事长 杨培芳
展开
精彩书摘
  《信息经济:中国转型新思维》:
  三、信息消费的基本特征
  信息消费有以下趋势和七大显现的特征。一个趋势是指信息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增的趋势,这是与传统产品消费截然不同的。传统产品消费领域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趋势,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我国居民消费面临着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问题,这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专家的测算结论是:信息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新增的信息消费支出呈上升态势,居民信息消费的意愿在不断增强。
  信息消费七个属性和特征如下:一是网络化。从消费形态来看,信息消费多是依托网络发生,网络已经成为生产供给与信息消费的扁平化平台。一点接入、全程服务的互联网属性是网络化消费成长壮大的特质。信息消费具有独特的网络效应,即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该项产品与服务的用户规模,用户数量越多,该项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就越高,对消费者的效用和吸引力越大。二是数据化。从信息消费的性质看,信息消费的内容正从语音快速转向数据业务。2013年上半年,我国居民语音消费逼近天花板,非话消费占比已经超过50%.每年攀升3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三是碎片化。从消费行为来看,信息消费多在消费者碎片化时间内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更加强化了这一特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近70%的网民在睡前用手机上网,40%以上的网民在搭车、排队时使用手机上网,39%的网民在卫生间用手机上网。地铁、机场、公交车站,随处是看手机的人群。四是耦合性。从消费的网络关联性看,云、管、端、应用或服务日益融合,任一信息产品或服务的消费都经由这四个环节联动完成。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的消费是紧密耦合的,信息消费对产业的带动性最强。五是关联性。信息消费的内容涉及各个行业,涉及生产、生活、管理的各个方面,既是信息化的目标,也是过程,更是结果。六是迭代性。技术更新快,新终端、新业务、新业态不断涌现。信息消费没有过剩,只有不断升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由信息技术本身创新活跃的特点决定的。七是大众性。目前我们国家移动通信手机普及率2012年年底突破90%,智能手机普及率在40%左右,发达国家则已经到了50%以上。目前老百姓的手机,经过新一轮周期替代,已转向智能手机。而大众型的普及应用,县有规模大,大应用、大市场的特点,会促进信息消费拥有庞大的消费基础和用户群。四、信息消费的作用
  信息消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可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四个方面来看。
  1.信息消费在稳增长防通胀方面贡献突出
  一是信息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根据我们的测算结果,2013年信息消费对当年GDP增长的直接贡献超过0.75个百分点,占同期GDP增速的1/10。考虑到产业关联效应,2013年信息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新增产出超过1.14万亿元。二是智能终端和电信资费持续下降,对平抑物价的作用逐步显现。以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为例,2014年6月,ICT价格指数下降至81左右,同比降幅达4%以上。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研究表明,2013年信息消费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抑制作用达到0.14个百分点,通货紧缩贡献率(信息消费对CPI抑制作用与当期CPI的比例)达到5.3%,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非常显著。
  2.信息消费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信息消费通过需求引领产业供给,不断催生新技术产生与应用,不仅推动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应用的大量涌现,而且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渗透深化,使较低层次产业中的资金、人才、技术向更高的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作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研究表明,信息消费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结构高度,信息消费每新增100亿元,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新增产出的贡献分别为3亿元、191亿元和144亿元。2013年,信息消费拉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新增产出的贡献分别为144亿元、9185亿元和6925亿元。其中,新增产出中后两者的占比超过99%,可见信息消费对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更为显著。
  ……
展开
目录
序  
01 信息经济大趋势与治道变革
九大浪潮:引领信息经济发展
全球信息经济演进态势
信息经济引领转型升级
中国正在发生的“信息经济”转型
万物互联:2014美国CES展的启示
新产品新业态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万物互联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东亚国家重塑全球消费电子新格局
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崛起需要新思维
传受合一:信息时代的媒介变革
意义共生的时代
传受合一:新媒体的立足之本
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同步变革:以微信为例
信息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变革
信息生产力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信息生产力引发的新事物和新趋势
传统的生产关系与信息生产力的冲突
从“守夜人”到公共服务
“守夜人”从事的就是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领域中无法实行等价交换
公共服务是一类特殊的分工合作
三个案例——医疗、教育、养老
互联网时代的治理创新
海外的互联网治理创新
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创新的建议

02 信息消费、产业互联网与服务互联网
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
信息消费基本情况
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浮现中的产业互联网郭昕
厚积薄发: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一枝红杏:产业互联网的探索与突破
服务互联网及其核心作用
服务互联网的概念及在新经济基础设施中的地位
从信息化发展脉络看服务互联网
服务互联网的两大核心作用
服务互联网的平台特征和规模效应

03 信息时代的城市、扶贫与老人
信息化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的逻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信息化驱动城镇化:赶超发展的逻辑
信息化驱动城镇化的中国观察
信息化驱动城镇化的总体框架
信息化驱动城镇化的未来展望
电商扶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汪向东
电商扶贫,是什么?
电商扶贫,为什么?
电商扶贫,怎么看?
电商扶贫,怎么办?
城市老人的网民角色模型及上网影响因素
基于文献的研究框架
样本和城市老人上网的总体情况
城市老人的网民角色模型
中美老年人网络使用情况对比
城市老人上网状态和上网频率的影响因素
总结与建议

04 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
信息社会整体发展情况
知识型经济发展情况
网络化社会发展情况
服务型政府进展概况
数字化生活进展概况
中国信息社会测评的基本结论

05 关于信息经济学的两个重大理论突破
分工合作:信息经济的核心命题
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论述
“交换产生分工”吗?
从“分工”到“分工合作”
分工合作的制约因素
“分工合作”的复杂内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开放的结尾
信息化的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分析
信息化的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分析
对信息化的数量经济分析
对信息化的技术经济分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