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的孩子,初来城市,什么都感到新鲜,对于天生好奇的钱令希来说,这么多名胜古迹,这么多园林奇景,好玩的地方太多,又没有家庭的严厉管教,让他难以把握自己。可是,一年之后,好奇和贪玩,让他付出了代价,英文26个字母还背不下来,历史考试也不及格。对于才子辈出的鸿声里,如此成绩,怎么面见爹娘?
他顿感事情的严重性,感觉对不起父母、哥哥,就像钉钉子,开始钉子歪了,再敲就怎么也扶不正了,英语成了他学习最大的障碍。此时,哥哥正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书。暑假回家时,他没有责备弟弟,而是给他带来个好消息,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高中部要招生,而且不用学英文。钱令希想,他必须抓住这根“最后的稻草”,摆脱令他望而生畏的英语。在哥哥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从头学起,跳过初中,直接去考高中。
经过一百天的努力,1928年10月,钱令希一举考中,进入了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高中部学习。这是一所用欧战赔款由中、法两国合办的高等学校,分大学部和高中部,各读四年,其中高中一年专学法文。跳级考试的成功,让他恢复了自信。
钱令希汲取了教训,不再贪玩,一开始就严阵以待,潜心攻读。尽管高中一年级淘汰率很高,可他对法语的字母、单词、语法和发音,学得扎扎实实,烂熟于心。那时,这所学校完全按照法国的习惯,从来不叫学生的姓名,只叫学号。学号800号的钱令希一路顺风,第一年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法文集中训练,以后的三年,虽然年年都是第一,却学得轻松很多,主要是基础打扎实了。到了大学阶段,第一年的功夫又是下得极深,微积分学得出奇的扎实,以后几年的学习颇受其益,又像高中阶段一样,年年都考第一名。
半个世纪过后,每每回忆求学时期的那段往事,先生总是感’f既万千。先生早年留学比利时,法文很好。新中国成立后要向苏联学习,学校又来了几位苏联专家,于是先生又自学了俄文。因此与法、俄两国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没有任何语言障碍,而英文却略逊一筹。因此,先生经常用此段经历教诲学生:“很后悔啊,至今英语都不好。但是这个挫折也是我的机遇,警醒我做事要慎于起步。学习就像在硬木头上钉螺丝钉,开头要搞正方向,用力锤几下,打牢基础后拧起来就容易了。如果开头没站稳,拧起来必然困难。”
这段经历对先生一生形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内忧外患,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中国社会何去何从,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在思考的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钱令希抱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决定要一心一意地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认为,“国家所以挨打,在于科学落后,爱国,要从发展科学做起。”
1936年9月,钱令希大学毕业了,成绩是土木工程科第一名,由中比“庚子赔款”公费派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为期两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