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康熙大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68215
  • 作      者:
    (法)白晋[等]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康熙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无论是史学界还是民间,都对其生平事迹津津乐道。《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康熙大帝》从外国传教士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全面立体、文武兼通的康熙皇帝。该书作者是法国的白晋、张诚、洪若翰、杜德美四位传教士,他们来到中国,在与康熙帝的接触中,观察到了康熙皇帝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把这些内容作了细致的记录与描写,从他们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丰富多彩的康熙皇帝,他在外交、狩猎、学习知识、处理国事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一个大国帝王的风范。

展开
作者简介

  白晋,耶稣会传教士,出生于法国芒市,1678年加入耶稣会,1684年受法王路易十四选派出使中国传教,出发前被授予“国王数学家”称号,入法国科学院为院士。1688年到达北京,白晋与张诚为康熙留用,随侍宫中。

 

  张诚,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来中国传教的五大传教士之一。到达北京后,他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他的代表作《张诚日记》,真实地记载了大清帝国强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全貌,是研究清朝前期历史的重要依据。本书第二部分内容即选自《张诚日记》。

 

  洪若翰,法国人,耶稣会传教士,与白晋等五人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前往中国传教。因向康熙皇帝奉献金鸡纳霜,治好康熙皇帝的疟疾而闻名。

 

  杜德美,康熙时期来华的著名传教士。他接受康熙皇帝的任命,与白晋等人前往中国各地实地测量,绘制地图。最后,由马国贤根据这些草图绘制《皇舆全览图》(1721年),这也是中国地理史上第一部有经纬线的地图。

展开
内容介绍

  康熙时期,比较开明的政治环境和相对开放的对外政策,引致大量欧洲传教士来华,白晋、张诚、洪若翰与杜德美就是其中的著名人物。《》是这四位传教士在大清帝国的亲历记,宽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大清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边疆地理全貌。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细节上客观中肯、惟妙惟肖地演绎出了康熙大帝作为一代明君奋发有为、勤政爱民的性格特征,或直接或委婉地披露或指出了康熙皇帝时期许多不为人知的政治内幕。《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康熙大帝》真实、客观,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康熙大帝亲历的基础上写就,是研究康熙朝历史的重要参考依据,值得精读和收藏。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敬献吾王
  尊敬的陛下:
  我在此向您呈上一份礼物,这是我此次东方之行带来的,它很珍贵,是以往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去往东方的传教士都没能带回来的东西。您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幅画像,一位东方的像您一样贤明伟大的君主的画像。之所以说他像您一样,是因为他也强有力地统治着周边各国的君王,武功之盛,就像您统治着信奉天主教的各国君主一样。
  还记得陛下几年前向中国派遣了一批耶稣会士,在他们眼中,除了法国君主之外,这位君王是他们见到的最伟大的一位了,很难相信在东方也有这样的统治者。他人格高尚,才能卓越,胸怀宽广,治民严谨,虽然如此,他仍然刻苦修身,本国人民和邻国都尊敬拥戴他。他在治国方面做出了惊人业绩,使得他的国家实力雄厚,他的人民安居乐业,他的臣子尽忠职守,连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赫赫威名。总之,他的雄才大略令人惊叹,这一切都表明他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可以说是仅次于陛下的、古今第二圣明的君主。在距我们如此之远的地方,居然还能见到这样一个圣明之君,实在让人惊讶。
  人们都说帝王必备的美德就是信仰天主教,如果一个君王不具备这一条件,那么即使他拥有再多的美德,人们也认为这是不可靠和不可信的。我刚才向您提及的这位皇帝,对于偶像教(译者注:“偶像教”这里指儒教)信仰的崇拜,同样充满热情。在我们看来,他还不是一个具有天主教徒美德的君主。但幸运的是,这位皇帝并不是眼界狭窄之人,他乐于倾听我们宣讲我们的教义,也尊敬我们的宗教。这一切都与他向来所信仰的东西不同,然而在他的行为中,也透着天主教教义的色彩。所以我们认为,他其实已经接受了我们的教义,并且正在使得自己的行为符合圣教教义。我们期待上帝也保佑他,并对其赐福。
  因为我们带去的东西让他见识到了新的世界,了解到了新的知识,他由此学会了科学与艺术,并且培养出了高尚的情操以及他对天主教的兴趣。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此以往,他可能会像陛下您一样,抵制一切异端邪说,视传播圣教为无上光荣,甚至亲手摧毁他之前所笃信的偶像教。
  中国的国民们天性甚为骄傲,他们一向相信,自己国家的文化要先进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甚至认为他们的文化是其他诸国的启蒙文化。幸运的是,由于陛下您的英明领导,我国在艺术与科学方面的很多成就堪称登峰造极,就连中国皇帝也对我们的成就表示钦佩。中国国民在见识了我们的科学与艺术之后,也认识到了这些东西远胜于他们信仰的那些虚无的哲学,很多人也开始聆听圣教福音。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在圣教的感召下,在我们辉煌的科学与艺术的影响下,这个大国的君主和臣民都皈依于我们的圣教,那是这个时代陛下所能获得的巨大幸事啊!
  我相信,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国民们都殷切希望,我们能够以福音感召中国那些自视甚高的国民,使得他们信仰圣教。
  尊敬的陛下,我向您呈上这幅画像。但是我生怕我作为这幅画卷的作者,不能把这个皇帝的画像描绘得确切,然而我可以先确定地说,即使这幅画卷不能完全将皇帝本人的神态勾勒得细致入微,但能确保这画卷描摹出的是这个皇帝的真实神态。另外,我还可以自豪地说,虽然这位东方皇帝给了我们极高的礼遇,他盛情款待我们,而且重视我们所带来的学说,但是我们始终本着维护陛下和圣教的利益,没有为之所迷惑,始终保持着对圣教真理和陛下的衷心尊敬。
  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位皇帝,就是之前我一直在向您描述的画中之人。与所有的中国皇帝一样,他也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年号,叫做“康熙”。这个年号代表他向往所治之国和平强盛,他也确实做到了,现在他不仅统治着中国本土,还包括鞑靼的大部分土地。康熙帝是顺治帝之子,是满族人。这个民族发祥于鞑靼东部,在他们统治中国之前,世代居住在中国的辽东地区,直到本世纪中期他们才征服了这片广大的区域。
  到今年康熙帝已经当了36年皇帝了,今年他44岁。他的资质和品德完全能作为一个皇帝的典范,甚至连长相也具有着皇帝的威严:他身材高大,眉宇之间透出英气,目光透出坚毅与智慧,鼻梁坚挺,鼻尖略有鹰钩状,脸上有一点幼年时患过天花的印记。总的来说,他看上去威风凛凛,确有雄主之风。
  但是,一个皇帝精神上的品格要远远重要于他的长相。康熙皇帝就是不仅有雄主之相,还有着雄主之才。他有着极高的天分,聪敏好学,博闻强识,思维清晰敏捷,判断迅速准确,意志坚如磐石,处变不惊,对事指挥若定,做出的规划全面长远。同时,他的兴趣与嗜好都很与皇帝的身份相符,诸如主持公理正义、倡导道德、爱民如子、服从真理等。更惊人的还是他极强的自制力,〖JP2〗这一类的高贵品质在他身上彰显出来很多,多得不胜枚举。然而,最令我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勤政忙碌的君王,居然在处理每日沉重的政务之余还对学习科学和艺术有着强烈的兴趣,甚至十分醉心于此。〖JP〗
  康熙皇帝自幼即表现得十分聪颖,人们都认为他有着伟人的潜质,于是顺治帝力排众议,册封他为太子。顺治帝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康熙皇帝后来表现出的文武双全就是最好的证明。由于他的统治地域不仅是中国,还包括鞑靼的一部分,而汉人与鞑靼人在精神崇尚方面又完全相左,所以康熙皇帝文武并重,以使得他的臣民们能真正心服于他。
  他武艺精熟,精通骑射,甚至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当鞑靼人看到这位皇帝的骑射技艺如此精熟,他们感到很佩服,这就使得他能很好地统治鞑靼人。令人惊讶的是,这位皇帝甚至连我们制造的火器也十分精通,他射击姿势优美,弹无虚发,无论猎物是静止或急速跑动,他都能一枪毙命。就连一些已经废弃不用的武器他也十分了解,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他骑马就像走路一样操控自如,无论什么样的道路都难不倒他。至于武艺,朝中之臣无论文武,都不是他的对手。
  康熙皇帝不止对武艺和兵器有十分高的造诣,他对音乐也十分感兴趣。他高度评价了我们西方的音乐,并且对我们使用的乐器和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都十分赞赏。但是他国务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我们的乐器,否则,我有理由相信,以他的聪明才智,只要稍加指导,就能够成为一名很好的西方乐器师。其实他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乐器师了,他从幼年起就学习汉族和鞑靼的乐器,并且学会了其中的大部分。
  一个君王的首要任务就是治国,康熙皇帝对此很清楚,他处理政务一丝不苟,并且十分有远见和魄力。顺治皇帝去世的时候,康熙皇帝还没有成年,于是顺治皇帝立下遗诏为他选择了四位大臣作为摄政,这本是一个无可厚非的选择。然而在康熙皇帝十五六岁的时候,也就是这些大臣辅政近十年之后,其中一位大臣(鳌拜)的势力开始膨胀起来。他把持了六部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手遮天,十分嚣张。大臣们都不敢与他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康熙皇帝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十分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他决定逮捕这个大臣。随后他亲自召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当时大臣们面对鳌拜专权普遍采取姑息养奸的态度,在会议上他对这种态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然后他派康亲王杰书去逮捕鳌拜,并且对他强众挟君、培植党羽的行为进行审判。鳌拜交代了很多罪名,于是康熙皇帝决定判处他死刑,鳌拜对他的罪行供认不讳,但是他请求在死前再见皇帝一面,康熙皇帝答应了。当他被带到皇帝面前时,他脱下身上的衣服向皇帝展示他曾跟随清太宗征战的时候留下的伤疤。后来康熙皇帝念及他曾跟随太宗出生入死,就赦免了他的死刑,改为终身监禁。后来鳌拜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重臣在监狱里度过了余生。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康熙皇帝开始亲政。在处理政事的时候,他先听取内阁大臣的意见,然后自己做出最合适的决定,这也使得他的工作量异常繁重,毕竟这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巨大帝国。然而,由于他实在是很有处理政务的才能,那些复杂的政事在他面前易如反掌,所以他把这当成一种乐趣。
  他每天清早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首先他召见六部的官员,一般就是六部的尚书们。他们向皇帝呈上奏折,对于比较重要的事务,康熙皇帝会先把奏折送到内阁,让内阁提出处理意见,内阁成员写好处理意见之后会交还给皇帝,皇帝最终做出他认为正确的裁决。当然,无论是内阁附上意见的奏折,还是六部尚书的奏折,如果皇帝本人不做裁决,就不能生效,这使得康熙皇帝要在早晨处理很多的奏折。
  然而事情不是总发生在早上,除了早朝之外的其他时间,如果有其他紧急事件发生,官员们也会写奏章向皇帝呈递。这些奏章由专门的官员向皇帝转交,这些官员们大都办事干练,能将奏折第一时间交给皇帝,等待皇帝批示后再把批示转交给上奏的人。有的官员是无权向皇帝上奏的,即使他们上书,负责转交的官员也不会理会这种奏折。
  告御状,是百姓们向皇帝直接伸冤的唯一渠道,每当康熙皇帝移驾外地或者出去狩猎的时候,道旁都会有老百姓等着告御状。这些百姓大多是受不了地方贪官污吏的欺压,或者家中有人蒙受了冤屈,希望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才来路旁恳求皇帝明断的。他们一般都是事先跪在皇帝必经之路的路旁,高举状纸,等待皇帝经过。康熙皇帝碰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不会置之不理。他会让随从上前去了解清楚情况,再判断案情的真伪以及是否值得调查,如果确实值得调查,他一定会彻底调查清楚,然后严惩确实有罪的官员。
  告御状的百姓也不全是真的有冤情的,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叫做刁民,他们出于对官吏的怨恨才来告御状。但是康熙皇帝对于辨别百姓告状的真实意图很有一套,他一般通过观察前来告御状的百姓的言行举止。如果来人礼节周到,也就是跪在道旁静静地呈上状纸,那么皇帝就会认真处理他的申诉。反之,如果来人唐突地靠近,而且不顾侍卫的拦阻,那么皇帝就不会理会。对于那些鬼鬼祟祟、事先是藏在草丛里、等他路过时忽然跳出来的人,康熙皇帝更是连看也懒得看一眼。因为在他看来,这样做的人一般都是由于过于激愤或者受强烈的感情驱使,那么他们的状纸也就不会客观真实。
  不过,即使前来告状的百姓礼数不是十分周到,康熙皇帝也不会在意。他希望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以自由,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这也使得官员们有些恐惧感,因为如果你真的做了恶,可能那状纸上就会写上你的名字。康熙皇帝不会包庇犯了罪的大臣,我曾亲眼所见,一些皇帝的近臣和权贵因受到百姓告发而被免职或严惩。
  作为一个皇帝,康熙皇帝确实是胸有丘壑的。他从来不轻易流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也不会让别人揣度到,而且他从来不与任何无关之人谈论国事,也不偏爱或者专宠某个大臣,这使得所有的大臣都战战兢兢,很注意正身修德。因为大臣们既不能揣摩到皇帝的想法,也无法得到皇帝的法外之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有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觉,也迫使他们办事小心谨慎。
  康熙皇帝召见大臣时,总是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打断也不反驳,而是认真考虑臣下所说之事。不得不说,在听取大臣的意见和隐藏自己的观点这两个方面,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皇帝比他做得更好。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白晋眼中的康熙皇帝      

第一节 敬献吾王 

第二节 皇太子存废之谜    

 

第二部分 张诚眼中的康熙帝    

第一节 一六九一年纪事    

第二节 一六九二年纪事    

第三节 康熙登基真相 

 

第三部分 洪若翰神父与杜德美神父眼中的康熙帝 

第一节 康熙皇帝与教会    

第二节 白晋教父与皇太子之间的争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