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饮酒的历史很长,传说夏禹时帝女仪狄首先发明了造酒,但人们更熟知的是夏代杜康造酒的传说,杜康也就成了酒的代名词。夏桀为“酒池糟堤”,殷纣为“酒池肉林”,成了以酒亡国之君,但中国人的饮酒并未中断,酒文化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支流。
不过,饮酒成为文人的雅好和名士的风度,则始于魏晋。从此文人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竹林七贤“到“酒仙”李白,文人们又多了一个传统。
其实,由于时代乱离,命运多舛,汉末的饮酒之风就已很盛了。灵帝末年,贵族官僚们多沉湎于酒。以至斗酒价格涨到千文。洛阳令郭珍生活豪奢,酒宴常开,让几十名侍女裸体披上透明的薄纱伺候客人。荆州牧刘表子弟做了三只大酒杯:大的叫“伯雅”,盛七升:中的叫“仲雅”,盛六升;小的叫“季雅”,盛五升。常聚众饮酒狂欢,在手杖头上装上大针,用来刺醉倒的客人,以验其醉醒。汉献帝迁居许昌后,派光禄大夫刘松去北方袁绍军中做监军。刘松与袁氏子弟盛夏酣饮达旦,烂醉如泥,自言是避暑。
建安(196—219年)时代,雄踞文坛的“三曹”和“七子”,也多雅爱杜康。曹操高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一生酒兴诗情,慷慨悲歌。曹丕以公子帝王之尊,亦常与文学之士相聚畅饮。因为饮酒,差点丧了刘桢的性命。曹丕有一次请诸文士饮宴,酒酣兴起,便招夫人甄氏相见。座中诸人拘于礼法,都低头伏下,唯刘桢不拘礼法,平视甄氏。大概听说甄氏美貌绝伦,难得一见,这下可有机会了。不想被曹操听说了,要治其死罪,后减罪罚做苦工。才华横溢的曹植很得曹操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然因饮酒不节、放诞任性而作罢。
但是,饮酒真正蔚为名士风度,以酒来体味人生百境,并结下不解之缘的,当始于“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相与友善,崇尚老庄,行为放达,常游于竹林,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个个好酒,尤以阮籍和刘伶为最。“竹林七贤”嗜酒的心态是复杂的,但放诞不羁却是共同的特征。
与老庄精神的沟通,追求精神自由与个体人格的解放,是其放达的哲学根源。
醉眼蒙咙的阮籍听说兵营里存有三百斛酒,便自请去当步兵梭尉,并约刘伶前来开怀畅饮。他曾为逃避司马昭为司马炎(后为晋武帝)向其女儿求婚,大醉了六十天。《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他许多饮酒放诞的故事,像居母丧食肉饮酒、醉卧当垆美妇侧等。阮籍的饮酒是佯狂避祸,是浇胸中块垒,亦是自然率真性格的显现。
刘伶饮酒荒放更是世人熟知,民间有杜康造酒刘伶醉的传说。刘伶以酒名世,正如自己所言:“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刘伶病酒的故事在当时就广为流传。《世说新语》记载,刘伶纵酒狂放,以致赤身裸体。有人谴责他,他却和人开了个莫大玩笑,说:“我把天地当作屋子,把屋子当作衣裤,诸位为何跑到我的裤裆中来了?“这就是名士的放达,也许怪诞的外衣下,隐含着老庄自然率真的内涵,但表现形式却荒诞到惊世骇俗的地步。刘伶不仅喝酒,还写了一篇《酒德颂》,描写了一位嗜酒怪诞的大人先生,实是自我写照。其“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的境界,正是刘伶寻找的酒中趣味:忘掉世间烦恼,超脱尘世的快乐。
嵇康“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喝酒弹琴追求人生的雅趣,更注意酒中的精神品位。又因他是“养生派”,期望以服食养生之术求彭祖之寿,而服食需喝温酒,量也不能太过,所以未与任诞的酒徒同列。山涛也是海量,据说八斗方醉,然山涛心系魏阙,尚有节制。
“竹林七贤”的饮酒放达之风煽誉海内,酒已成为名士风度的内涵之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