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塞格雷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8741100
  • 作      者:
    朱丹红著
  • 出 版 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传奇人生。
  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导师。
  与费米、劳伦斯、费恩曼等世界顶尖科学家在一起研究核物理,成为了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核心科技力量。
  塞格雷发现的反质子对人们认识物质的本质机及其原子核的秘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塞格雷传》是一部关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塞格雷的传记作品。《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塞格雷传》的重要卖点是:体例上的创新,作品包括传主年表、传主获奖当年大事记、诺贝尔奖获奖辞、授奖辞、获奖时代背景等。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塞格雷的意识中是迷糊而断裂的,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塞格雷已经成长为一个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并与费米、劳伦斯、费恩曼等世界顶尖科学家在一起研究核物理,成为了影响战局进程的核心科技力量。
展开
精彩书摘
  1.塞格雷家族
  1492年,西班牙政府宣布驱逐犹太人后,许多犹太人奔波流离,辗转来到世界各地,其中迁至土耳其的人居多。在这场迁徙的大潮中,塞格雷家族选择了意大利北部图曼亚的博佐洛,他们在这座美丽的小城里安家落户,开始了新的生活,居住了四百多年。
  1905年1月30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让焦急踱步的朱塞佩喜上眉梢,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按照孩子母亲的建议,埃米里奥·吉诺·塞格雷成为了小家伙的名字,埃米里奥是为了纪念她的两个姐妹,而吉诺则是为了纪念朱塞佩的弟弟。在小婴儿渐渐长大之后,他又有了一个可爱的昵称,叫做皮皮。
  在这个意大利蒂沃利别墅小区的犹太人家庭里,小塞格雷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都比他大十几岁,他的身上凝聚了所有塞格雷家族成员的爱,除了父母兄弟,还包括伯伯和叔叔。
  小塞格雷的祖父母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去世了,但他们都是高寿。祖父母共有四个孩子,最大的是碧斯姑姑,小塞格雷认为她不太好相处。其他三个都是儿子。
  在家人的口中,小塞格雷渐渐听到了不少关于祖父祖母的生活片段,他有时会把那些串联起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故事。
  颇有经商头脑的祖父曾经营一个小商店,足以保证全家人的生计不愁。尽管没有见过祖父,但小塞格雷的心里对他充满了钦佩,他不仅生意做得好,还身体强健,擅长各种体育运动,还有一项引以为傲的特长——杂技。
  老塞格雷在八十多岁退休之后,他和妻子搬到了安科纳市,和儿子住在一起。据说,这位精力充沛的老头很喜欢把邻居家的屋顶当做杂技舞台,引起众人旁观,也害得孩子们替他捏一把冷汗。他则会满不在乎地哼一声,发牢骚道:“要不是你们几个孩子让我操碎了心,我能活到一百岁也不止呢!”
  祖母埃格莱·凯瑟是位贤妻良母,因为从小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所以举止谈吐都与众不同。她的人缘好到几乎家族的所有人都称赞她,尤其是小塞格雷的母亲,似乎真的把婆婆当成了比亲生母亲还亲近的人,觉得两人之间的每一次相处都很温馨感人。
  起初,小塞格雷觉得母亲可能夸大了那种情感,但当他看到了祖母写给母亲的信时,也深深地被其中的理解与信任打动了。信的内容并不冗长煽情,却句句有真意,的确会让读到的人感到温暖。
  小塞格雷的伯伯名叫克劳迪奥,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个子不高的克劳迪奥从小就天资聪颖,加上他又肯钻研,所以一直是名优等生。他毕业于帕维亚大学,在意大利宗教歧视的法律被废除以后,他是该学校接收的第一个犹太人学生。
  在不间断的苦读之后,克劳迪奥于1876年在都灵大学拿到了他的工科最高学位,随后选择来到巴黎矿业学院学习地质学。最后,他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领域中,就职于意大利南部铁路公司,做了不少工作程序上的革新与颠覆,使得铁路建设更加科学、安全和高效。在小塞格雷出生的那一年,克劳迪奥在安科纳建立了南部铁路公司试验研究所,同年迁至罗马。
  在塞格雷的记忆里,尽管克劳迪奥伯伯的大嗓门显得很聒噪,还时不时会飙出几句脏话来,让周围的人惊出一身冷汗,但他一直觉得伯伯是很优秀的人。
  克劳迪奥在新教堂广场拐角处的公寓大楼里租了一套房子,在那时,他就经常代表意大利铁路当局参加国际会议,并且访问了欧洲和埃及的所有地方。这也是塞格雷最崇拜他的地方,这个走南闯北的大伯总是会带给他更多有趣的见闻。
  除了言语粗鲁之外,克劳迪奥的另一个特点是终生未娶,他把他的爱都倾注到了几个侄子身上,其中小塞格雷最受偏爱。他常常跑到楼上的伯伯家里玩耍和睡觉,两个人还会一起洗澡,他觉得克劳迪奥伯伯就像是自己的第二个父亲。
  塞格雷喜欢伯伯的图书室,那里有他最爱看的百科全书,还有各式各样的地质标本。他如饥似渴地在那方小天地里探索着,毫不夸张地说,克劳迪奥的图书室或许就是培育出这个大科学家的最初温床。
  不过,塞格雷也记得伯伯的一件糗事,后来还绘声绘色地把它记载在自己的自传中。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克劳迪奥伯伯的猫总是到处乱跑,有一次又不见了踪影,消失了几天之后,它又可怜巴巴地转悠了回来,“喵喵”地叫着,声音十分哀怨,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克劳迪奥猜到它大概是跑到邻居们的屋顶上鬼混了,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还不是你这小家伙咎由自取吗。
  大嗓门的克劳迪奥没有多想,高声呵斥道:“你这个小蠢货,谁让你去冒险了?你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阉了吗?”小猫一脸狼狈,害怕地蜷起了身子。第二天早晨,一位邻居面带尴尬地跟克劳迪奥说:“真是很抱歉,伙计,我并不想探听你家的秘密,可是我必须诚实地说,昨天晚上我听见了你在训斥你的侄子,那残酷的事实让我感到很遗憾,可怜的孩子。”
  克劳迪奥瞪大了眼睛,十分吃惊。半晌之后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自己的大嗓门和坏脾气惹了祸,使得邻居严重地误会了他的话。他连忙解释事情的真相,证明小塞格雷完整无缺,还是个真正的小男子汉。
  与伯伯的性格截然不同,塞格雷的叔叔吉诺为人胆小,处事十分谨慎小心,从不做逾矩的事情。他是一位罗马法教授,从没有名气的学校到知名学府,吉诺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他的职场进阶之路,最后定居都灵。吉诺拥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甚至还有学校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叔叔吉诺的身形很瘦小,但眼光炯炯有神。小孩子总是会记得一些特别有趣的事,塞格雷记得,叔叔总是叼着半根烟,烟雾弥漫中,可以看得见两撇被烧焦的小胡子,逗趣得很。吉诺经常到罗马出差,所以小塞格雷对叔叔不算陌生,能够常常见到,家里有一个单独为叔叔空出来的房间,还有摆着拉丁文罗马法著作的书架。塞格雷知道,那些枯燥的法律著作是吉诺叔叔的挚爱。
  因为吉诺的老实憨厚,他总是分配工作时最吃亏的那个人。如果哪里遇到的问题很难解决,报酬又极低时,他往往就是最佳人选。有时,自己辛辛苦苦取得的成就也会轻易被他人揽了功劳。朱塞佩觉得,自己的弟弟不只收费低,还太容易妥协,也太容易被人利用了,有时会心疼地责备他。但性情是难以更改的,吉诺并没有觉得自己的人生糟透了,仍然乐观地面对着。
  吉诺喜欢给小塞格雷讲授民法,比如遗产的章节。不过塞格雷对法律就是提不起兴趣,小孩子哪里能够静下心来聆听那些枯燥的理论呢?相比较而言,他更乐意跟叔叔一起去古罗马遗址广场散步,因为可以听到最详尽的历史细节。有时小塞格雷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和自己一起散步的不是自己的叔叔,而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古代罗马人”。
  塞格雷在叔叔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秀品质,这些对他今后成为一位成功的科学研究者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比如“什么才是用自己的头脑工作”“怎样才能绝对诚实、耐心、充满激情和献身事业”,而这些都是塞格雷后来从事科学事业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克劳迪奥和吉诺虽然在性格上截然不同,擅长的领域不同,但他们都是极具社会声望的知识分子,后来都成为了意大利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小塞格雷的父亲朱佩塞就没那么热衷于校园,他没有读大学,高中毕业后,只有十八岁的他就只身离开博佐洛,为马泰伯爵做助理。看来,兄弟三人真是各有各的路数。
  朱佩塞显然更具经商的天赋,他边打工边学习造纸和陶艺技术。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他又先后在著名的吉诺里陶艺厂和卡斯特拉纳等工厂工作。俗话说,水到渠成,当朱佩塞具备了所有成功的经验积累之后,机会终于来临了。一家工农业水利公司在阿涅奈河上大兴水利,建设水力发电和灌溉工程,朱佩塞被雇用为总经理助理。总经理去世后,朱佩塞接替了总经理职位。
  朱佩塞迁到蒂沃利定居之后,将公司的主要业务转向了造纸业,他逐渐增加在造纸厂的股份,从合伙租赁到最后成为造纸厂的唯一股东,他一步步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1909年,当朱佩塞从法律上彻底取得了使用阿涅奈河河水的特许权后,他的造纸事业开始达到顶峰。
  二十九岁时,朱佩塞有了想要成家的念头,他的朋友贵铎·特莱维斯知道后,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小塞格雷的母亲。
  塞格雷的母亲来自佛罗伦萨的特来维斯犹太家族,这个叫做阿美丽亚的姑娘是家中最受宠的小女儿。或许她的生活有些封闭,所以对见多识广的人有着莫名的好感,总之她与朱佩塞一见钟情,并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朱佩塞与阿美丽亚住在蒂沃利的阿尔纳迪别墅区,孕育了三个孩子:安吉罗·马科、马科·克劳迪奥与小塞格雷。两个哥哥分别比小塞格雷大十四岁和十二岁,他在所有亲人的呵护下长大。
  因为父亲经营有道,所以小塞格雷的童年生活过得很惬意,不算特别富有,但衣食无忧。他的世界里充满了新奇,充满了爱。
  塞格雷家族是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他们用爱温暖着彼此。克劳迪奥一生无子,去世前写下遗嘱为小塞格雷留下了一笔遗产。但遗嘱执行人朱佩塞说:“吉诺叔叔的三个女儿可能更需要这笔钱,要不我们把这笔钱转给她们吧!”塞格雷立刻表示了同意,因为在父子两人的心里,感情永远比金钱来得更加重要。
  若干年后,塞格雷也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塞格雷家族生生不息地繁衍着。血脉相连的他们用智慧谱写着辉煌的家族史,也用温情滋养着亲人的心。
  2.最初的记忆
  小塞格雷最早记事是在他三岁的时候,红色的腰带、条形的袜子、哥哥马坷的柯达相机、舅舅雅可伯·特莱维斯送给他的一件日本服装成了时不时出现在他脑海里的记忆碎片。在小塞格雷的印象里,12岁之前的一些人和事构成了他最初的记忆。
  在小塞格雷三岁的时候,父母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他,那是一个长有一点儿胡子,会吸很烈的雪茄,会时不时喝白兰地的奥地利女人,小塞格雷管她叫塔塔。保姆很疼爱这个小孩子,他们相处得很融洽。她会照着一本带有插图的百科全书教小塞格雷很多东西,也会时常带着他去公园玩,并会用夹杂着很重的奥地利口音的言辞来拒绝那些想亲小塞格雷的人。小塞格雷还从这个保姆那里学会了德语,不过后来全忘了。
  在小塞格雷五岁的时候,母亲开始教他认字,并给他请了一个家庭教师。这个名为西格诺丽娜·马吉尼的女孩子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小塞格雷是她的第一个学生,她对此抱有极大的热情,并把在学校学到的最新教育理论实践在小塞格雷身上,除教授读写和其他一年级的课程外,她还时常会带着小塞格雷到蒂沃利山后散步。散步时间通常为一两个小时,她会边散步边讲解历史、自然史、诗歌和公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小塞格雷的记忆力很好,尤其喜欢通过实验来学习,比如,咀嚼面包片的时候之所以会感觉到甜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起了作用,并以此来帮助理解消化生理学。但马吉尼并不认为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聪明学生,而是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家庭背景”,而在塞格雷看来,她只是没有经验罢了。塞格雷一直与她保持着友谊,直到她于1971年去世。
  同时,为了能让小塞格雷与其他的孩子交往,他被父母送到了学校。学校离家并不远,步行只有五分钟的路程,并且从一开始都是小塞格雷自己去学校。在他的记忆里,最深刻的也许是上学必经的一个山口了,每到冬天那儿都会有刺骨的冷风吹过,而此时我们也不难想象小塞格雷每次裹紧外套飞跑过去的情形了。
  塞格雷家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他们喜欢一家人一起沿着卡奇亚诺路散步。冬天的时候,小塞格雷会跟父母一起从下午两点走到四点,每逢天冷,母亲会穿一件鼬鼠皮大衣和手套,散发着轻微的鼬鼠味。闻惯了这种味儿的小塞格雷会把它与母亲联系在一起,直到成年以后,他都还是很喜欢这种味道。
  经常和他们一起散步的还有路吉·普斯特拉伯爵夫妇,他们是塞格雷家在蒂沃利最好的朋友。普斯特拉是一位蓄着白胡子的职业画家,尽管夫妇两人住在一所18世纪的大房子里,但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小塞格雷喜欢从房子的一端跑到另一端,却偏偏总是被门槛绊倒,好心的普斯特拉就让工人把门槛锯掉了。每次去他们家玩,普斯特拉伯爵还会给小塞格雷用铅笔画画并一起涂上颜色,这令这个小男孩很高兴。在你来我往中两家之间结下了深厚、忠诚的友谊,普斯特拉夫妇经常到塞格雷家吃晚饭,他们几乎每天都见面。在塞格雷看来,路吉·普斯特拉是幸运的,因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便去世了。在他死后,他的遗孀——埃米丽亚又活了很多年,并始终与塞格雷的母亲阿美丽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在小塞格雷的记忆里,有一个人是绝对不能落掉的,那就是那塔利·阿利格里医生。他是一个老式的医生,掌握的拉丁文比医学还多。他拥有很好的医德,对待病人充满爱心,并为人慷慨,时常默默地接济穷人,尽管他自己并不富裕。他也是塞格雷家晚餐桌上很受欢迎的客人。1917年,他死于大流感,当时周围地区的人们都对他进行了悼念。
  当时在蒂沃利有一所全国性学院和一所讲授古典文化的中学。在这所中学里有好几位在各自领域里很杰出的教授,比如林诺·瓦卡利、奇亚里尼、拉蒂奇奥等等。他们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他们谈论当代文学,并与来到蒂沃利的艺术家们保持联系,其中不乏很有名气的,像音乐家李斯特、诗人加布列勒·丹侬佐、画家米切蒂、雕塑家科斯坦蒂诺·巴拜拉等等。小塞格雷的父亲朱佩塞·塞格雷由于负责管理埃斯特庄园,所以塞格雷夫妇有机会结识这些艺术家们。
  夏天时,小塞格雷会和园艺师的儿子在庄园的花园里玩耍,也因此出现过烟火冒险经历。有一次,他们发现一个电影摄制组准备拍摄一个有烟火的大型场面,为了给点燃烟火的人发信号,他们在树后藏了一颗信号弹。但是小塞格雷和他的朋友提前点燃了信号弹,结果可想而知。然而这样的冒险经历不止一次地上演,在他十岁那年,曾将装有硫黄、氰化钾和木炭的竹筒点燃,所幸没有受伤,但巨大的爆炸声使得小塞格雷之后再也没有玩过烟火。
  夏天的时候,小塞格雷和马吉尼也会经常去阿奇·阿尔布勒硫黄矿泉。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好朋友——一位年轻的澳大利亚教士约翰·雷登。他曾送过小塞格雷两本书,一本有趣的英文书《巧手男孩》和一本妙趣横生的法语书《蓝旗》,这两本书让他学会了很多知识,并开阔了眼界。在那之后,他开始反复阅读马可·波罗的《那一百万》。他们在利伯里山坡上度过了很多愉快的时光,而且并没有出现父母所担忧的情形——小塞格雷会被劝导而信奉基督教。
  每年最热的时候,小塞格雷会跟随家人去维亚雷峤或马米堡的海滨,有时他会遇到塞格雷家族或特莱维斯家庭的表兄妹们。他十二岁那年,在表姐弗丝塔的帮助下他学会了游泳。平时,他们会像其他的海滨游客一样:游泳、远足、在海滩上垒造舟楫和城堡,并大吃葡萄。
  9月份的时候,塞格雷家会去佛罗伦萨附近的特莱维斯庄园。这是一座中世纪的大建筑,占地面积很大,里面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蔬菜和粮食,还有一个美丽的意大利花园。庄园里住着芬兹(大舅母家的姓氏)和特莱维斯(外祖父家的姓氏)两家人,他们多少都有些亲戚关系。父母有时去国外度假,就会把小塞格雷寄放在庄园里,贵铎舅舅家的两个表姐茜尔薇亚和玛切拉总是会尽力照顾好他。可这个小家伙并不买账,在这个有些淘气的男孩眼里,这两个比自己大十二岁左右的表姐未免看起来太古板了。但是尽管如此,在小塞格雷的记忆里,表哥表姐组织的一次关于小小邮政系统的游戏还是玩得很尽兴的。
  关于塞格雷对物理兴趣的由来也许他自己也不清楚。在他最初的记忆中,与物理有关的东西就是哥哥们的工具和一架照相机。之后就是在家里经常会听到有关科技方面的谈话,还有刚识字就阅读科学方面的书籍,如蒂桑杰尔的《趣味科学》和一些科普杂志。成年后的塞格雷一直保存着一本笔记本,是1912年3月27日的,里面一篇题为“物理”的日志记载了一个七岁孩子所描述的简单实验,这大概是受到蒂桑杰尔的启发之后想到的。
  接着,哥哥马坷为准备大学的化学考试,从药店买来化学试剂在家里做实验,在旁边观看的塞格雷被试管中变化的颜色迷住了。
  在塞格雷的物理启蒙中,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及的,他就是克劳迪奥伯伯。他带着小塞格雷去参观他的实验室,这是塞格雷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实验室;伯伯还送给他一本1863年印刷的旧物理课本,是阿·加诺特写的,从此这本书和母亲送给他的一本《法国历史》一起常伴在塞格雷的左右。1916年,伯伯看到小塞格雷对物理有兴趣,又送给他一本1913年法文版的加诺特的书。除此之外,小塞格雷还读了杜马和法拉第的书(《一支蜡烛的历史》)。这对塞格雷的物理启蒙有着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塞格雷曾在自己的一本书上这样写道:“我将来希望成为一名物理化学家,于三十岁时在自己实验室的爆炸中死去。”
  总之,塞格雷的童年是快乐的,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他得到了母亲充分的呵护。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样,小塞格雷也有过自己吓自己的经历,在看过一本描述瘟疫的书后,他幻想自己会传染上瘟疫,当他告诉父母之后并没有被取笑。
  塞格雷在十岁的时候患上了严重的猩红热,在母亲日夜的看护下才死里逃生,之后就落下了严重的过敏病症,皮肤经常脱落。在他身体恢复之后,他马上做了很多的实验,自己做电流表、电池,还学会了照相、自己冲洗照片。
  塞格雷小学毕业之后进入蒂沃利古典中学,由于数学成绩不理想,父母将他送到一个私人辅导老师那里。这位老师很出色,经过短短几个小时的辅导,小塞格雷的数学便上了正轨,这使他很受鼓舞,这位老师对他的帮助很大。
  由于老塞格雷的身体原因,为了减少往返于蒂沃利和罗马间的奔波,便决定将工作中心从蒂沃利转移到罗马。尽管小塞格雷和母亲很不情愿离开蒂沃利,1917年战争期间,塞格雷一家还是搬到了罗马,住在了克劳迪奥伯伯的楼下。
  随着搬迁到罗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步入了新的中学,小塞格雷的童年也随之结束了。此时,这个十二岁的男孩将面临着各种新的变化。
  3.迁居罗马
  1917年,也就是小塞格雷十二岁的时候,他们一家搬到了罗马。从此,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塞格雷也开始了自己生活的第二个阶段。
  此时的塞格雷已不再是小孩子,而是正值青春期的开始,像每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有了新的兴趣和更广阔的视野。在一个渐渐打开的世界里,充满了新鲜事物的同时,又面临着各种各样或羞涩、或难堪、或难以名状的问题,还有莫名的躁动,却又不知向谁诉说或求助,塞格雷也一样。
  在罗马,塞格雷进入了马米尼亚中学,在他看来,那段日子是很枯燥的,甚至几乎记不起低年级时的老师了。有时候他会带一些有趣的书去学校,以便在听课感到枯燥时阅读。他也没学会多少拉丁语或希腊语,倒是在数学家朱塞佩·皮亚诺的影响下,受到了过分严格、看似不必要的数学教育,却没有进行适当的实践训练。
  五年以后,塞格雷从马米尼亚中学转到一所高中,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高中生活。
  在高中,一个叫茹厄的教授教作文课,他提倡用简洁明了、恰当的语言来表述观点,即使一篇文章里只有一两个简单的想法,也能写得好文章,他反对使用空洞的华丽辞藻。塞格雷在掌握了这些简单的写作要领之后,除完成自己的作业外,还会帮表兄表姐和朋友们炮制作文,在他看来,这项活动毫不费力且充满成就感。茹厄教授还曾夸奖塞格雷的写作风格像作家列奥帕第。
  塞格雷对拉丁语和希腊语课程感到枯燥和讨厌,相对来说,法语课就好多了。法语教授是法国人M.格里莫,他是位出色的教授,在了解到塞格雷已会法语时,便免去了他的法语语法课程,让他直接学习法国文学,还制定了一份学习书目,这使得塞格雷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法国作家的作品。
  对于历史课,在塞格雷看来,仅仅学了一些毫无意义的日期而已。
  物理学教授叫蒙蒂,他主张教学应该少而精,要讲得透彻,就像他曾经反复向塞格雷灌输F=ma,直到他真正弄懂为止。塞格雷很认同这种教学态度,尽管他也会偶尔涉及一些当时很时髦的相对论。
  数学教授曾教塞格雷戴德金分割法,这令他非常厌烦。在塞格雷看来,他当时学习了很多毫无用处的数学知识,比如非欧几里得几何、数论,对许多显而易见的命题的严格证明,等等。他很后悔没有在最适合学习的年龄去学习对他极为有用的微积分,而且不应该把应用数学忽略掉。
  塞格雷有两个哥哥,大哥安吉罗和二哥马坷,两人分别比他大十四岁和十二岁。也就是说,在塞格雷还在学习认字的时候,两个哥哥就已经是大学生了。
  安吉罗小时候很淘气,曾经有一次居然站在火车的行李网架上向下面的人撒尿,为此也经常被克劳迪奥伯伯责骂。他曾一度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热情,尽管这两方面他都不在行。值得一提的是,他似乎在语言方面很有些天分,小时候的安吉罗就已经学会了意大利语、法语、德语、英语、西班牙语、古典拉丁语和希腊语,并广泛涉猎了这些语言的文学作品。因此,安吉罗走后留下的书便成了塞格雷阅读的主要来源。
  1911年,二十岁的安吉罗为履行义务自愿当兵。但他刚入伍便得了非常严重的肺炎,出于身体原因不得不提前退役,从此,安吉罗开始了漂泊的一生。
  安吉罗总会去尝试各种奇怪的冒险,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并常常惹祸,这令家里人很烦恼。加上他不喜欢蒂沃利,从小便想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因此每当他惹出乱子或是生病,家里人总是拜托克劳迪奥伯伯去解救他。后来这副重担就落在了吉诺叔叔的肩上。尽管这是个淘气又古怪的孩子,吉诺叔叔却很喜欢他。在吉诺叔叔眼里,安吉罗是个异常聪明的孩子,并以无限的耐心培养他对法律和历史的兴趣。在叔叔的教育下,安吉罗曾经师从于著名语言学家格罗拉莫·威泰里和历史学家加塔诺·德桑迪斯。之后,他去了德国,与当地的历史学家共事,过着冒险的、半流浪式的生活,并且在那里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卡嘉·夏勒,他们于1936年结婚。
  二哥马坷相比于大哥安吉罗来说,算是个规矩的典范。他小时候喜欢做实验,搞过小发明,学习努力,成绩一直很好,最后毕业于工程学院。父母也明显地偏向他,就因为他惹的麻烦少。但在塞格雷看来,这个二哥可比不上大哥聪明,而且还有些虚伪。小时候的塞格雷自然是钦佩和崇拜哥哥们的,他们的另一面也是在他长大以后发现的。
  比如,安吉罗和马坷两人都很巧妙地避开了上前线打仗。安吉罗当过步兵,是个出色的密码员,但在认真对待服役期间工作的同时,又有点玩世不恭。马坷参加过都灵的军官培训学校,培训结束后从未上过战场,倒是学到了有用的技术经验,战后,他却吹嘘他的爱国主义。
  后来,不光安吉罗认为马坷在挑拨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塞格雷也认为马坷对自己做了同样的事。比如马坷借口塞格雷打鼾影响到自己而打发他到楼上克劳迪奥伯伯家去睡,在塞格雷看来,他是想把自己赶出父母家。
  类似的事情还有,比如,读中学的塞格雷想看哥哥们用过的解析几何、代数和微积分的课本,但是马坷会借口这些书会累坏脑子而把它们锁起来不让看。塞格雷觉得,其实马坷是想成为全家唯一懂得“简单微积分”的人。
  对于马坷的自作聪明,塞格雷在他的自传中还举过这样的例子:马坷很爱在各种场合高谈阔论,即使是他并不擅长的话题。有一次,他在一群搞物理的朋友中大谈热力学(自然数他了解最少),如此班门弄斧的可笑行为也使得他在塞格雷的朋友中出了名。
  1921年春天,塞格雷十六岁,当时有人劝他加入法西斯青年组织先锋队。家里出现了意见相左的两派,克劳迪奥伯伯和父亲倾向于法西斯主义,而吉诺叔叔则预言法西斯主义不会善终,因此感情很要好的兄弟间发生了激烈争吵,即使这样,出于信仰或现实需要,三人都加入了法西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观点也发生了变化,塞格雷也一样,1924年夏天,社会党人加科莫·马特奥蒂被暗杀,使他对法西斯主义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在罗马的最初几年,塞格雷会四处游逛,时常会醉心于周围优雅浪漫的环境。中学期间也去过几次佛罗伦萨,通常是在复活节前后,有时会住在宏伟漂亮的特莱维斯庄园。庄园里紫藤花的香味常常会让成年后的塞格雷回忆起佛罗伦萨的春天。
  1919年的夏天,十四岁的塞格雷在海边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姑娘,但由于两人年龄小又太天真,加上严厉的家教,注定这是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恋。像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十五岁生日之后的塞格雷曾有一段性饥渴的日子。这是他面临的新问题,受过的严厉家教加上腼腆的性格,使得塞格雷一度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境。他不敢同父母讲这些事,又不好意思和同辈人讲,包括亲密的朋友,哥哥马坷只会道貌岸然地说教,甚至善解人意的克劳迪奥伯伯也只能对他表示同情。当然母亲会察觉到这些,但是并没有指导他,而是特别鼓励他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比如爬山和滑雪。
  随着时间的推移,塞格雷对父亲的印象也发生了转变(从小父亲就很少注意塞格雷),慢慢地开始理解父亲——父亲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对这个小儿子的爱。在塞格雷十二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他送去一个木匠那里做学徒,为的是锻炼动手能力,大约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又让他去造纸厂的小实验室工作。父亲还曾安排他到办公室工作,甚至强迫他学习德语。在做这些事的时候,父亲常常都会没有耐心地高声喊叫。塞格雷后来发现,父亲的这种方式对自己的教育反而有积极作用,父亲不常跟他说话,即使说也会很短,吃饭期间会跟他讲很多生意方面的事,塞格雷都会认真去听。慢慢长大的塞格雷逐渐认识到父亲判断的精辟和公正,也看到了父亲粗暴行为后面藏着的一颗善良的心。成人后,塞格雷倍感父亲教诲的珍贵。
  在罗马,塞格雷结交了几个朋友,其中有两个男孩后来成为了著名人物——恩佐·塞莱尼和埃米利奥。他们领导着一个团体,热衷于讨论政治,但在很多问题上,塞格雷都与他们的意见不同,最后不再与他们为伍。以致后来,塞格雷都对这种夸夸其谈的“巧嘴鹦鹉”行为很反感。
  塞格雷的姑表兄恩里克与他的父亲朱佩塞走得很近,他死后,由遗孀阿达照顾两个儿子,塞格雷一家常常资助他们。阿达的一个儿子里卡多跟塞格雷特别要好,两人相处得像亲兄弟一般,无话不谈,并常年保持书信联系,直到1977年里卡多去世。
  中学低年级时,塞格雷开始学习德语。在他10岁左右时,父母聘请了一位家庭女老师,之后塞格雷也能熟练地使用德语,并且阅读了大量德文书籍。舅舅家的表兄弟马坷·特莱维斯还教过塞格雷英语,之后,他还请过专人来辅导。
  在学校,塞格雷的成绩并不突出,但也还算不错。学校学习之余,他会自学一些德语或英语的物理书籍,比如《光》《量子论》《热学》等等,这些书都是他在那些令人感到枯燥的课上读的。
  1919年,已长成青年的塞格雷开始思考一些有关人类的永久问题,如生命的目的、善与恶、灵魂的本质等。他也为此读过很多书,但往往生吞活剥,并不能回答他的疑问。现在,塞格雷的科学家之路才刚刚开始。
  ……
展开
目录
序言
Preface
第一章 家庭与成长背景
Chapter 1 Family Background
1.塞格雷家族
The Family
2.最初的记忆
First Memory
3.迁居罗马
Emigrate to Roman

第二章 科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Chapter 2 The Tempering of Scientists
1.宗教迷思
Religious Superstition
2.雕刻大学时光
Sculpture University Time
3.转战物理学
Fought Physics

第三章 一个全新世界
Chapter 3 An All New World
1.军队生活
Army Life
2.“费米的剩饭”
“Fermi's Leftover”
3.核物理初体验
The First Experience about Nuclear Physics

第四章 人生转角
Chapter 4 Life Corner
1.与德国女孩恋爱
Fall In Love with A German Girl
2.进入婚姻殿堂
Enter into Marriage
3.在巴勒莫做教授
Act as a Professor In Palermo
4.独自去美国
Go to the United States Alone

第五章 辐射实验室
Chapter 5 Nuclear Laboratory
1.回旋加速器——初到伯克利
Circular Accelerator
2.一家团圆
Family Reunion
3.在伯克利的尴尬处境
Awkward Situation in Berkeley
4.“敌侨”身份
The Identity of “Enemy remittance”

第六章 战争发展及个人计划
Chapter 6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r and Personal Plan
1.研究原子弹
The Research on The Atomic Bomb
2.成为美国公民
Becoming An American Civil
3.选择回到伯克利
Choosing Return To Berkeley

第七章 不同的挑战
Chapter 7 The Unusual Challenge
1.父亲的遗嘱
Father's Will
2.科学之外的纷争
The Dispute Science
3.重回伯克利之后
Return Berkeley Again
4.战后物理学研究方略
The Plan of Physics Research During Post-war

第八章 摘得成熟果实
Chapter 8 Won Ripe Fruit
1.再见,费米
Bye,Fermi
2.探索反质子
Explore Antiprotons
3.荣耀与苍凉
Glory and Desolate

第九章 停不下的脚步
Chapter 9 Will not end here
1.多重身份
Multiple Identity
2.妻子埃弗利蒂离世
Journey to Tunisia
3.与罗莎在一起的日子
Being with Rosa
4.世界公民
Citizen of the World

附录
Appendix
塞格雷生平
Emilio Segre's Life
获奖时代背景
Award-winning Background
塞格雷年表
Chronology of Emilio Segre
获奖当年世界大事记
World Events in the Year of  Award-winning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