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生动刻画了复杂矛盾的陈公博,深入剖析了他由“红”变“黑”的政治历程,引领读者对他错杂的人生有一个全貌观照。
《陈公博的一生》,由资深学者石源华撰写。作者倾数十年之力搜集、整理传主陈公博的著述和相关史料,交互参照,对历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长、上海特别市长、行政院长等要职的陈公博的一生活动,作系统叙述,尤着意于剖析其思想深处始终存在的种种矛盾冲突,生动刻画其变化多端的政治面貌和曲折多变的人生历程。书稿史料翔实,客观全面,笔调生动。
第一章 历经磨难的童年
一、将门之后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10月19日,坐落于广州北门的一幢高大的官宅中,披红挂彩,鞭炮鸣爆,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一颗新生命在这天呱呱降临人间。年届60岁的广西提督陈志美因晚年得子而兴奋不已,为子起名“公博”。陈家原籍福建上杭,后移至广东北部山区乳源。从陈公博的祖父开始举家迁居广州。陈志美早年从军,是清朝军队的一名武官,据陈公博自述,其父因参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而官至广西提督。1897年解职后,闲居广州,继续享受清朝俸禄,并保留官职称谓。这是一个荣华富贵的官宦之家,陈公博在这样的家庭中度过了他的童年。陈公博由于是晚生和独子的关系,自幼受到父亲的钟爱和放纵。因此,他幼年的学习生活也与一般的官宦子弟有所不同。陈公博自6岁起便醉心于各种旧小说,如《薛仁贵征东征西》、《杨文广平南平北》、《水浒传》、《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等。他的这种兴趣来自去露天书场听“讲古”。那时,在广州禹山关帝庙前的空地上设有好几个书场,由说书先生讲说《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旧小说。这种地方是社会上三教九流汇聚之处,也是一般平民享受文化生活的场所,有些身份的富家子弟是不会被允许去的。但是,陈公博却每天下午都能征得父母的同意,在一位老家人的陪同下前去听说书。这种书场采用烧香的办法
计时收费,每烧完一枝香,每人需交纳5个铜钱,或1个铜板。说书先生为着增加收入,不免拿腔拿调,添油加醋,把故事拉得长而又长,以吊众人的胃口。陈公博年幼心急,忍耐不得,便央求父亲买来小说自己读。很多字认不得,太繁难的便请教人,可以以意为之的便自己乱读。陈志
美迷信开卷有益,认为小孩子不妨让他多知道点东西,使在成熟之前多得借镜和反省的机会。他不仅同意让陈公博随意阅读各种旧小说,而且还提些问题进行考问,诸如“《三国演义》内用两个字作人名的有多少人?”“诸葛孔明在演义内骑过多少次马?”鼓励陈公博在阅读小说上用
功;他甚至不理会陈公博阅读被列为坏小说的《金瓶梅》、《品花宝鉴》等禁书。陈公博成年后回忆说:“有时他瞥见我看小说,本来想问我看什么书,倘若他疑似我看坏书的话,就借故扬长地走开,装作不见。”“不过这是不是一个教子的良好方法,我只有让别人去批评,可是对于我的本身,的确是曾实受其益的。”大量旧小说的阅读对于陈公博思想性格的形成起了不小的影响。自9岁开始至15岁,陈公博正式入学堂接受传统教育,教书先生是自命为“康梁传人”的梁雪涛。他在讲解经义和历史的时候,也不时说些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的故事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使陈公博在接受正统的封建传统教育的同时,也接触到一些新思想、新学说。对于四书五经的学习,似乎没有在陈公博的心灵上留下好的印象,他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持尖锐的批评态度:这六年之中,说也可怜,教师把四书五经全灌入我的脑子了,每天赶到教馆,都一一抽背,熟是烂熟,可是对于解释,我一点也不懂,就有疑问,当着从前老师的威严,也不敢问,有时恭而敬之的请教,每每得不到满意的答复。还有更苦的,九岁的下半年,就得背广东出版的古赋首选,这本选赋寥寥只有两篇,一篇002 陈公博的一生是屈原的《离骚》,一篇是庾信的《哀江南赋》。背是背得出,就等于和尚念经,只求字句不错,至于内容,莫明其妙。小心房里全
塞满苦闷,老师最后把他治学的方法拿出来,他说:“读书只要熟,熟便能生巧,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老师既叫学生去偷,那我们就不能不往书上做小窃。而且后来读至陶渊
明的《五柳先生传》,有一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心想管他罢,陶先生这样说,老师那样教,一定不会错的,自是每遇作文,都尽力往内东扯西拉。结果好些文章都得了无数的密圈,很好的评语,但我的文章用句,假使一一抽出来考我的话,我连苏东坡的“想当然耳”也想不出。[1]然而,陈公博对于旧小说依然情有独钟,日间背读四书五经,晚间阅尽广州能够得到的小说。为了证实小说里的事实,他又迷上了历史书籍。先是读《通鉴辑览》和《易知录》,随后嫌纲鉴纪事过于简单,便去翻读二十四史。在阅读顺序上,也是跟着阅读小说的需要走。为了印证《三国演义》,首先去读《三国志》;为了印证《前后汉演义》、《隋唐演义》、《说岳全传》等,接着读《汉书》、《后汉书》、《唐书》、《宋史》等,至于南北朝史、元明清史则放至最后才读。由于历史与地理有密切关系,陈公博又去翻地图,读《郡国利病论》等著作。由于历史书籍中每多引证经书,促使陈公博重新翻阅经书,为的是进一步求真索本。他说:“对于四书,我最喜欢《大学》和《孟子》,对于赵普所谓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我惭愧没有领悟到。至于五经,我最喜欢《春秋》,这或者是有关历史的缘故,其余《诗》、《书》、《易》、《礼》,我不敢说有什么见解,或者他识我的程度,比我识他的程度高得多。”
绪 言
第一章 历经磨难的童年
一、将门之后
二、种下反清思想
三、参加乳源造反
四、死囚家属
第二章 从广东法专到北京大学
一、父亲的嘱咐
二、三年“法专”学习
三、“五四”运动的旁观者
四、“废督”宏论
第三章 广东早期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
一、创办《广东群报》
二、建立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
三、出席中共“一大”
第四章 美国“哥大”经济学硕士
一、赴美留学问题争执
二、与廖仲恺不告而别
三、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评析
四、艰难的留学生活
第五章 国民党“左派”的中坚
一、出任国民党中央书记长
二、跻身“左派”领袖行列
三、处在“夹攻”之中
四、“三二〇”事变之谜
第六章 武汉政府的骁将
一、“心在幽燕汴洛间”
二、主持鄂赣战时政务
三、从“袒蒋”到“拥汪”
四、策划武汉“分共”
第七章 国民党“法统”专家
一、高举“法统”旗帜
二、策动粤省内争
三、镇压中共广州起义
第八章 反蒋运动的先锋
一、创办《革命评论》
二、建立“改组同志会”
三、策动“护党救国运动”
四、参与筹划“扩大会议”
第九章 投身蒋汪合作的行列
一、从“反蒋”到“联蒋”
二、“酒杯浇尽牢愁在”
三、实业部四年从政
四、随汪退进
五、赴欧专使
第十章 加盟汪伪“和平运动”
一、一念之差
二、在港“苦笑”
三、陈公博须贺会谈
四、汪伪政府二号人物
五、上海“市长”任内
六、推行“战时新体制”
第十一章 出任汪伪政府元首
一、“代主席”的新路线
二、在日蒋间“谋和”
三、向重庆当局“输诚”
第十二章 钉上历史耻辱柱
一、亡命东瀛
二、匿身金阁寺
三、一笑飞回作“楚囚”
四、站在被告席上
五、毙命狮子口监狱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