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环境正义视阈下的环境弱势群体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0786
  • 作      者:
    刘海霞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海霞(1971—),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哲学博士,中央编译局政治学博士后。兼任山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政治学、生态哲学、科学哲学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央编译局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10余项课题,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走向科学实践史——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参编《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创新抉择》《生态治理》等著作3部。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科研成果曾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博士后出站报告被评为“中央编译局优秀出站报告”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环境正义研究是社会正义理论在环境领域的新面 向,是政治哲学在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刘海霞编写 的《环境正义视阈下的环境弱势群体研究》是在环境 正义视阈下对环境弱势群体的专题研究。环境弱势群 体主要指在环境资源享用、环境污染负担和环境风险 分配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而又无力改变现状的群体。
  在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的形势下,环境弱 势群体受害程度*深。亟待关注。环境弱势群体的权 益保障既是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政治学、 环境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 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之一。本书在 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环 境弱势群体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诉求进行了研究,并借 鉴国际社会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我 国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环境正义视阈下的环境弱势群体研究(博士后文库)》:
  环境运动,也称环境正义(Environmental Justice)运动、反公害运动等,是当今国际政治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部分第三世界国家都曾爆发过影响深远的环境运动。在风起云涌的环境运动中,既有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也有人员伤亡的激烈冲突。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环境运动对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几十年来,美国民众在环境运动方面的组织化程度较高,产生了一些较为著名的、影响深远的环境运动,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拉夫运河事件”(Love Canal Crisis)和“沃伦抗议”(Warren County Protest)。拉夫运河事件是由于有毒废弃物危害当地居民健康和生活而引发的,参与者主要是居住在拉夫社区的蓝领工人等;沃伦抗议则是以黑人和少数族裔为主体的抗议运动,运动主旨是反对在本地区设置危险废弃物填埋场。另外,1991年在美国召开了著名的有色人种环境领导大会,参会代表来自美国、加拿大、中美、南美、波多黎各、马绍尔群岛等地,会议达成了著名的17条“环境正义原则”。这次会议表明,环境问题已经与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了。对环境正义的强烈诉求,使得美国的环境运动目标明确,效果显著,对国内、国际环境政策和环境正义研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比美国环境运动出现得更早的是日本的“反公害”运动。早在日本明治时期,就发生了数万农民参与反对铜矿企业的“足尾铜矿山事件”和“赤泽铜矿山事件”,随后又发生了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抗议污染企业运动,如“浅野水泥工厂事件”和“铃木造药厂事件”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环境弱势群体概述
第一节  环境弱势群体的基本含义
一  环境弱势群体的叙述语境
二  环境弱势群体的概念探讨
三  环境弱势群体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环境弱势群体的研究意义
一  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二  公平正义彰显的现实要求
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  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节  环境弱势群体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对国内外以往研究的评价
四  推进环境弱势群体研究的初步构想
第四节  本书研究框架
一  相关理论对本研究的启发意义
二  本书主要内容
三  主要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环境正义理论综述
第一节  环境正义理论溯源
一  环境运动的诉求
二  社会正义理论
三  社会生态学思想
四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五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节  环境正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  环境正义的含义
二  环境正义的必要性
三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非正义性
四  同心圆理论
五  环境正义的框架
六  环境正义的原则
第三节  环境正义再思考
一  环境正义的所指
二  环境非正义的表现
三  环境正义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的基本类型
一  污染行业企业一  线工人
二  污染企业周边居民
三  农村癌症高发区域居民
四  环境开发移民与生态保护移民
第二节  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的维权困境
一  采取维权行为的概率较低
二  依法维权行为效果不彰
三  非法维权行为面临制裁
第三节  环境弱势群体维权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  地方政府环境监管不力
二  企业社会责任感欠缺
三  社会救助体系薄弱
四  环境弱势群体自身的原因
第四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
第一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状况
一  群体性事件与环境群体性事件
二  2l世纪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概览
三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类别
第二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  直接原因
二  深层原因
第三节  从环境群体性事件看环境弱势群体的诉求
一  停止环境侵权
二  合理分配环境风险
三  合理进行开发补偿
四  赋予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五章  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基本原则
一  健康优先原则
二  污染者付费原则
三  风险预防原则
四  赤道原则
第二节  具体政策
一  健康受害补偿
二  超级基金制度
三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四  公众参与制度
第三节  对国际相关政策的评价
一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是首要的预防措施
二  行政救济可以弥补司法救济的不足
三  优化决策程序是避免环境不公的必要措施
四  成本效益分析弊端显现
第六章  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多元主体
一  地方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
二  环保部门加强作为
三  民政部门制订救助方案
四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五  非政府组织提供多种援助
六  环境弱势群体有效维权
第二节  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  公民健康不受侵害原则
二  完全填补性的加害赔偿原则
三  直接快速的受害救济原则
四  培育可持续生活能力的受苦补偿原则
五  企业环保行为鼓励原则
六  环境弱势群体恶意行为预防原则
第三节  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政策建议
一  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二  建立健全行政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三  设立环境基金
四  加强基层环境监管
五  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管理
六  深入推进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七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生态环境教育
结语  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
一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二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  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  生态文明概念辨析
一  生态文明的本质规定
二  生态文明的历史地位
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立场
四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目标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本路径
一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  适度节制资本逻辑
三  完善基层环境民主
附录一  山东环境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山东环境状况调查问卷回答情况汇总.
附录三  中国环境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四  中国环境状况调查问卷回答情况汇总.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