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机理、模式及效率评价:mechanism, modes and efficiency evaluatio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84075
  • 作      者:
    王珍珍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珍珍,福建省德化县人,管理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区域经济等问题的研究。主持2叭4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12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2012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13年福建省软科学一般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已在《中国经济问题》《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福建论坛》等核心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获得过商务部部级奖励或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1篇建言获“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百项建言活动”二等奖,1篇建言获省领导批示。合作出版著作2部,合编教材1部,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并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机理、模式及效率评价》在产业共生理论的框架下,从产业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出发,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模式以及效率评价。在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过程中揭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在联动发展的模式分析过程中计算了不同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对彼此的共生度,求解出不同地区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大致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还以宝供与宝洁联动发展为例,探讨双方联动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产出时系统效率值的变化情况,最终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演化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机理、模式及效率评价》:
  苏秦和张艳(2011)以C—D生产函数和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九大振兴产业与物流业联动的现状,同时他们还实证研究了目前大多数国家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非均衡的融合状态,认为制造业对物流业融合度较大,而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融合度较小。王文和刘伟(2010)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反映了物流服务对制造业竞争力的直接贡献和完全贡献。梁红艳和王健(2013)基于投入产出数据,对8个典型国家(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及其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程永伟(2013)运用投入产出表建立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供需依赖性测算模型。田雪(2014)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北京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4)数据包络法
  数据包络法(DEA)主要被运用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分析中效率的测算,同时,这一方法结合灰色关联模型等方法,在实际研究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樊敏(2010)以提升物流产业效率为切入点,运用DEA—BCC、DEA—Malmquist生产力指数以及VAR模型,对长三角、辽中南、武汉和成渝的城市群物流产业运作效率及联动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崔晓迪(2011)运用DEA—GRA模型实证研究了天津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状况。杨杰和宋马林(2011)对我国2003~2007年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效率值进行了测算,进一步指出了加强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必要性。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重点难点

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研究概念及内容的界定
2.2 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关系的研究述评
2.3 产业共生理论的研究述评
2.4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一个共生系统
3.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共生系统概述
3.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3.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共生原理

4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自组织演化
4.1 自组织理论及应用
4.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共生系统的自组织特性
4.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
4.4 小结

5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共同进化
5.1 引言
5.2 种群生态学模型及其应用
5.3 理论分析及模型假设
5.4 模型分析
5.5 小结

6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合理分工
6.1 引言
6.2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模型
6.3 小结

7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合作竞争
7.1 引言
7.2 演化博弈论及其应用
7.3 纯企业行为下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
7.4 政府补贴机制下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
7.5 联动发展系统中政府与企业的演化博弈分析
7.6 小结

8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共生行为模式:基于Logistic和Volterra模型
8.1 共生行为模式及其应用
8.2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不利共生模式
8.3 制造业与物流业寄生模式
8.4 偏利共生模式
8.5 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
8.6 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
8.7 小结

9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的实证检验:基于共生度的分析
9.1 引言
9.2 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评判标准
9.3 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9.4 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9.5 东北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9.6 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9.7 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9.8 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9.9 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9.10 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9.11 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
9.12 小结

10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案例研究——以宝供物流为例
10.1 宝供基本情况介绍
10.2 偏利共生模式阶段(1994年)
10.3 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阶段(1994~1997年)
10.4 为从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转变做出努力阶段(1997~1999年)
10.5 多种共生模式并存阶段(2000年至今)
10.6 小结

1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DEA模型
11.1 引言
11.2 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11.3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1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2.1 共生单元维度
12.2 共生界面维度
12.3 共生环境维度

1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路径分析
13.1 共生单元维度
13.2 共生模式维度
13.3 共生环境维度
13.4 共生界面维度

14 结论与展望
14.1 本书的结论
14.2 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伊

附录
附录1 1978~2013年我国物流业部分指标数据
附录2 势函数的含义及求解
附录3 逻辑斯蒂增长(Logistic Growth)
附录4 稳定性求解判定定理
附录5 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系数
附录6 2000~2013年制造业相关指标原始数据
附录7 物流业相关指标原始数据
附录8 基于C2R模型考虑了投入导向的2000—2013年制造业子系统效率值
附录9 2000~2013年各个省区市制造业有效性分析
附录10 基于C2R模型投入导向的2000—2013年我国物流业DEA效率值
附录11 2000~2013年各个省区市物流业有效性分析
附录12 各个年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Malmquist指数详细列表
附录13 考虑了制造业为投入指标,物流业系统的效率值
附录14 考虑制造业作为投入项的物流业有效性分析
附录15 基于C2R模型,以投入为导向的,制造业为产出指标的效率值
附录16 考虑物流业作为投入项的制造业有效性分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