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从自发状态向农业文明过渡,生产力逐步发展,人类居住和生活环境逐渐改善,人口数量随之日益膨胀,问题随之而来。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研究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时指出,人口的数量必然带来自然资源的消耗,后者呈算术级数增长,而前者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人口的增长会给人类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这种人类社会困境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人类能否超越马尔萨斯陷阱?答案是肯定的,我国的发展历史是这一结论的完美证明。特别是宋朝的繁荣景象和四大发明证明了人口一资源的正向反馈机制是存在的,人类可以依靠此种机制实现发展和资源消耗的平衡。
2.5.1光合作用决定可生存的人口数量
马尔萨斯认为,首先,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消费食物——“据我所知,还没有哪个著述家设想过在这个地球上人类最终将能够不依靠食物而生存。”①其次,他还认为人类要繁殖就必定要生育。马尔萨斯认为,过去、现在或将来,消费食物和繁殖生育这两个公理都是人类本性的法则,“否定这两个公理,是很不讲究辩论的哲学方式的。”
从这两个公理出发,马尔萨斯推出其他的观点:“一旦接受了上述两项公理,我便可以说,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懂得一点算术的人都知道,同后者相比,前者的力量多么巨大。”①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是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的函数,实际工资的提高必然会刺激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具有加速度的趋势,而食物的增长却表现出另一种趋势,即粮食的增加只会体现出递减的趋势,根据食物为人类生活所必需这一人类本性法则,人口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马尔萨斯认为如果要使这两种不相等的能力保持相等,就意味着必然对获取生活资料困难的人口进行强有力的抑制,这种抑制便是贫困和罪恶。“在人类当中,自然法则表现为苦难和罪恶。苦难是贫困的绝对必然的结果。罪恶也是贫困很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因而我们看到到处都有罪恶,但也许不应把罪恶称为贫困的绝对后果。”
2.5.2生存资料的算术级数增长和人口再生产的几何级数增长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有其历史及现实背景因素。英国资本主义农业革命始于16世纪,到18世纪末进入了最后阶段。农业革命对农民进行了十分彻底的剥夺,广大农民丧失了土地,被驱赶出农村,成为了无业游民,成为了城市中的“过剩人口”。而从18世纪下半期开始,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空前高涨,为人口增加提供了有利条件——工业革命使人口激增,人口的阶级构成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马尔萨斯的人口增殖原理可以概括为两个公理和两个积数。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第一章中就社会人口问题进行了哲理性议论后,便提出了“两个公理”。“我认为,我可以正当地提出两条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