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60581
  • 作      者:
    洪名勇,熊德斌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洪名勇教授,男,1965年生,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副主任,贵州省省管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反思中国多数山区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路径需要调整,不能走传统的低效率开发资源之路,不能走污染环境之路或者先污染后治理之路,不能再走破坏生态之路,不能再走路亲富人之路。而应该走一条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之路,应该保护生态环境之路,走一条亲穷人之路(富民之路)。本书主要围绕我国山区发展的现实困境、回顾与反思、山区经济、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成功经验及理论反思、路径选择、现实障碍及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1.农民风险负担加重
  农业自然风险是指农业生产依赖于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变化不定的,一旦发生自然条件的异常变化,便形成农业灾害,造成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不确定性。农业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供求关系、品种和质量、价格等市场因素可能发生变化而给生产者造成损失的危险。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后,农民还将面临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而大大增加。一方面如果市场发生变化,公司经营发生变故,必定给农民留下大量难以处理的问题。例如,国际金融危机曾造成农民工大规模被动返乡,就已说明只有农村才是他们的归宿,也就是说,只有土地才是他们最根本的保障,而土地没有任何替代品。另一方面即使公司经营正常,是否能够形成正常合理的利益衔接机制,也是衡量工商资本道德风险的砝码。据调查,在农业产业化的违约事件中,龙头企业占70%左右,农户违约仅占30%,龙头企业违约率远高于农户。
  2.制度不完善下的工商资本的变相农地非农化现象严重
  部分企业打着资本下乡的旗号将项目建在农村,将本应发展农业的土地,以开发农业的名义用来搞房地产建设,如建别墅、高尔夫球场等。还有不少企业家赚到钱之后,以资本下乡的名义在农村圈占土地,变相地经营房地产投资项目,或者以发展生态农业的名义在农村租借大量土地建设私人农庄或者会所,这些所谓的“资本下乡”完全成为他们个人享受的借口,对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毫无促进作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山区发展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困境之一:丰富的山区资源,贫穷的山区经济
一、丰富的山区资源
二、贫穷的山区经济
第二节 困境之二: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严重破坏
一、山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生态严重破坏
第三节 困境之三:富了政府、富了企业、穷了农民
一、政府和企业共赢
二、农民生活较困苦
第四节 困境之四:欣欣向荣的劳务经济,贫穷萎缩的山区
一、繁荣的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
二、贫穷萎缩的山区

第二章 山区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绿色发展、保持生态——经济低速发展之路的功与过
一、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发展状况
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发展状况
三、民国期间山区经济发展状况
四、反思:经济低速发展之路的功与过
第二节 破坏生态,灾害严重——“大跃进”带来的经济破坏
一、农业“大跃进”与工业“大跃进”
二、“大跃进”带来的严重破坏
三、反思:“大跃进”带来的经济破坏
第三节 家庭承包制后传统农业发展:吃得饱,穿得暖
一、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值高速增长
二、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三、反思:家庭联产承包制带来的农业发展与生态破坏
第四节 瞄准市场,依托资源:乡镇企业崛起的功与过
一、乡镇企业崛起的基本条件
二、乡镇企业崛起的基本表现
三、反思:乡镇企业崛起的功与过
第五节 工商资本下乡:谁得了好处,谁受到了损害
一、工商资本下乡的原动力
二、工商资本下乡与山区经济发展
三、赫章 式污染:山区那段不堪回首的污染之路
四、反思:工商资本下乡谁得了好处,谁受到了损害
第六节 资源型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抑或缩小
一、欣欣向荣的山区资源型经济
二、难以逾越的困境:资源诅咒
三、山区省份发展现状比较
四、反思:拉大了差距,还是缩小了差距

第三章 处于十字路口的山区经济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山区发展的矛盾所在
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三、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四、山区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矛盾分析
第二节 富财政、富企业、穷居民:山区发展道路亟须校正
一、政府的两难选择
二、“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博弈
三、山区发展道路亟须校正
第三节 市场的新需求是山区发展的新机遇
一、绿色食品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二、生态旅游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第四节 资源的有限与生态压力:迫切需要山区转变发展方式
一、山区资源的有限性
二、生态压力集聚增加

第四章 从困境突围: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山区典型
第一节 中国东部山区生态富民发展的典型案例
一、长汀模式:主动转型实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
二、兴宁模式: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高度融合的典范
三、乳源模式:水资源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典范
四、常山模式:发展转型与全方位生态发展的典范
第二节 中国中部丘陵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典型案例
一、进贤模式:鄱阳湖畔的生态友好型富民模式
二、鄂东北模式:市场主导下的多元生态发展模式
三、霍山模式:大别山上生态发展转型的明珠
第三节 中国西部高原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典型案例
一、湄潭模式:茶尖上的益贫式生态发展模式
二、赫章 模式:资源诅咒下生态富民转型典范

第五章 中国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成功经验及理论反思
第一节 山区概念界定及经济特征
一、山区概念及基本特征
二、山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三、生态文明与发展方式
四、生态是反贫困的核心
第二节 中国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成功经验理论总结
一、消费结构升级成为山区绿色发展核心原动力
二、山区生态富民嵌入快速成长的绿色需求之中
三、生态产品品牌化成为山区绿色发展的助推器
四、生态产业政策形成了山区生态富民的保护栏
五、生物技术进步构成了山区生态富民的助推力
六、劳动力适度转移减轻了山区生态环境的压力
七、山区基础设施改善降低了生态富民发展成本
第三节 中国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经济学思考
一、发展视角下消费者选择动态性反思
二、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共生共荣
三、消费者理性推动生态需求动态演化
四、生态产业市场机制信息的动态特征
五、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市场机制的实现基础
第四节 中国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实现路径的经济学分析
一、山区生态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二、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模式的动力基础
三、生态富民产业链动态协调平衡系统
四、市场机制实现生态富民的基本条件

第六章 中国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中国山区发展的新目标及路径设计原则
一、山区发展的新目标——生态富民
二、山区发展的总路径——绿色发展
第二节 山区路径设计的市场导向原则
一、生态安全,绿色屏障的需求
二、食品安全,健康饮食的需求
三、追求质量,高品位生活的需求
四、诉求转变,发展权利的需求
第三节 中国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具体路径
一、基础之路:生态农业之路
二、主导之路:生态工业之路
三、富民之路:生态旅游之路

第七章 中国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现实障碍及对策
第一节 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十大现实障碍
一、工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发展
二、生产理念落后,农产品缺乏竞争力
三、服务业发展不足,拉动就业能力不强
四、政绩考核方式单一,催生地方短视行为
五、城乡差距过大,生产要素过度流失
六、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七、优质农特产品市场发育不足
八、山区基础设施落后
九、政府、企业与农户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十、区域间协调生态与经济利益分配机制缺乏
第二节 山区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生态工业,形成多元化发展
二、改革传统农业,发展生态优质农产品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四、转变考核思维,走向绿色GDP和生态环境并举
五、发展要向山区倾斜,减缓城乡与区域发展差距
六、向农民投资,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七、构建绿色高质农产品市场,实现农产品生态价值经济化
八、优化山区基础设施,增强山区吸引力
九、富了政府与企业,也要富裕农民
十、构建区域间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与利益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