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正义之维》: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面临的上述问题足以说明:当今环境问题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式下理解,环境问题需要人们重新思考人类如何才能够合理地面对自然、人和社会。当我们回到中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上时,我们也不能把它仅仅当作是-个简单的发展负价值,它更是-个缺失正义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第一,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必然需要耗费一定的环境资源。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人类社会每时每刻都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经济发展需要消耗掉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否则,发展无从谈起。
第二,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的发展受到包括环境在内的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农村环境质量的高低同样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环境问题的恶化并不一定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值时,有可能提前出现环境的严重污染。在城乡二元结构模式下,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并非意味着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很好很快,而是意味着在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下农村环境正义缺失的结果。
第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不适用还在于农村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农村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的结果,农村地区作为弱势地区更多地承受了来自农村外部的环境负担。我国农村,包括有些自然资源环境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在内,为了摆脱贫困,在缺少其他可选择的致富途径时,只能够加大力度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农牧渔业以及土生土长的工业掠夺式的生产,加重了对环境资源的索取,人们一时忘记了一旦山被挖空、水被抽尽,生态系统就将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其应有的功能,环境难民的命运就会来临。如果仅有农村自身发展而使得环境问题出现,或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说服力会增强,但是由于农村外部因素而导致农村出现的环境污染则超出了它的视阈范围。比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城市污染企业、重污染工业、城市生活和生产垃圾以及跨国企业污染和“洋垃圾”等在农村地区的大举入侵,则带给农村鲜明的环境利害的不平等态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背离了发展中人类永恒的正义主题,仅仅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的增长,发展中正义的缺失使得农村地区成为环境污染的最大载体。
三、中国农民承受的国内环境污染压力
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污染的加剧让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环境负担,不仅身体承受着污染带来的疾病,而且心灵上也饱受折磨。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与城市人相比,我国农民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种隋况就导致在环境正义方面,“农民”的身份让这一群体不能得到平等的尊重,不能平等地分配环境利害,不能平等地享有公民环境权,不能平等地参与环境决策。下面,我们结合第一部分有关环境正义的多元内涵来分析我国农民所承受的环境不正义之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