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民平等劳动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0046362
  • 作      者:
    李静著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公民平等劳动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首先通过对劳动权概念分析,为劳动权的本来含义正名,说明我们所说的边缘化的权利恰好是国际公约以及我国宪法上劳动权的本来含义。在界定了研究范围之后,《公民平等劳动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对研究对象的法律保障现状进行了梳理,为后面的专题研究做出铺垫。针对公民平等劳动权的保障机制,《公民平等劳动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认为在法律规制上可以分为促进机制、特殊保障机制、禁止歧视机制、企业社会责任机制。法律规制的保障机制则包括政府问责机制与司法救济机制。
展开
精彩书摘
  《公民平等劳动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很显然,从论理性的方法看,一项宪法权利的完整保障需要将私人纳入义务主体的范围。就劳动权保障而言,在逻辑上雇主当然应当成为义务主体。”薛长礼在其博士论文中也就劳动权义务主体问题具体提出:“劳动权的义务相对人,亦即劳动权的义务主体也是多元的。一般意义上,劳动权的义务相对人主要有:(1)国家,准确地说是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代表,国家拥有丰富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制度资源等,具有保障公民劳动权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其义务涵义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2)社会,具体地说是社会团体。(3)组织。主要是指与劳动者形成具体劳动关系的特定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4)个人。” 
  笔者赞成公民平等劳动权义务主体多元化的观点,以为公民劳动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其义务主体包括国家以外的其他主体。如前所述,主张国家作为唯一义务主体的理由是建立在传统宪法理论基础上的,不适合用来解释劳动权这一新的公民基本权利。自《魏玛宪法》以来,宪法的纯粹公法属性已经发生改变,特别是单纯以法律关系主体作为公私法的划分标准也已不适用。因此,从其公法属性来推断其权利义务主体理由不够充分。劳动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本来就是法律社会化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法学派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本身就是国家干预私人生活的产物,因此,借用传统宪法理论来解释劳动权这一新的权利显然是不合适的。明确宪法劳动权对国家以外的第三人的效力,完全符合劳动权入宪的时代特点。 
  承认劳动权的义务主体扩大至国家以外的第三人,不仅符合宪法理论的发展趋势,而且,在实践层面上也为劳动权得到切实的保障落实拓宽了法律路径。首先,这一转变为国家制定关于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等法律关系主体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性规范提供了宪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公民平等劳动权的概念研究
第一节 公民劳动权的概念
一、不同维度的劳动权概念
二、劳动权法律渊源关系的梳理
三、法理学维度对劳动权概念的整合
四、公民劳动权的外延
第二节 公民平等劳动权的概念
一、平等劳动权的价值定位
二、公民平等劳动权的权利结构
第三节 公民平等劳动权的性质
一、公民平等劳动权的本质:自由与利益
二、平等劳动权的权利类别:私权、公权、社会权

第二章 公民平等劳动权法律保障的现状
第一节 公民平等劳动权国际法保障的现状
一、有关平等劳动权人保障的国际法文件及其主要内容
二、有关平等劳动权的国际法律文件在我国的实施
第二节 公民劳动权的宪法保障现状
一、世界各国对平等劳动权宪法保障的现状
二、我国对平等劳动权宪法保障的现状
第三节 平等劳动权的国内法律保障现状
一、立法现状
二、实践现状与问题

第三章 公民平等劳动权的促进机制
第一节 公民平等劳动权促进机制的概念与结构分析
一、劳动权促进机制的基本含义
二、劳动权促进机制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二节 劳动机会的供给保障机制
一、劳动机会的质量与数量
二、劳动机会供给中的政府义务
三、劳动机会供给中的用人单位义务
第三节 就业服务机制
一、就业服务机制的含义与分类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制
三、私营就业服务机制
第四节 职业培训机制
一、职业培训机制中的法律关系概述
二、职业培训中的国家义务
三、企业与社会在职业培训中的法律地位与主要方式
四、职业培训中的校企合作法律问题研究

第四章 就业援助机制
第一节 就业援助机制概述
一、就业援助机制的基本含义
二、就业援助机制的具体内容
三、就业援助与就业救助
第二节 倾斜保护机制
一、倾斜保护机制的主要方式及其法律关系
二、倾斜保护的对象
三、倾斜保护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就业保障机制
一、基本含义
二、法理依据
三、权利性质

第五章 劳动权歧视的法律控制机制
第一节 禁止歧视法律机制概述
一、禁止歧视制度中的基本法律关系
二、劳动权歧视标准的界定
第二节 抽象歧视行为的法律控制机制
一、我国抽象歧视行为及其法律规制现状
二、我国对抽象歧视行为法律规制的缺陷
三、完善我国抽象歧视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
第三节 具体歧视行为的法律控制机制
一、具体歧视行为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制现状
二、我国对具体歧视行为法律规制的缺陷
三、针对具体歧视法律控制的建议

第六章 平等劳动权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
第一节 劳动权保障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概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及其含义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
三、劳动权保障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地位
第二节 作为法律责任的企业社会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其两个层级
二、企业社会责任之法定责任
三、企业社会责任之承诺性法律责任

第七章 劳动权保障的政府问责机制
第一节 政府问责概述
一、关于政府问责制的概念之争
二、政府问责制概念的历史与功能考察
第二节 劳动权保障政府问责制实体问题研究
一、政府劳动权宏观保障的法律责任
二、劳动权微观保障的政府责任
第三节 劳动权保障政府问责制程序问题研究
一、权力机关的政府问责制
二、行政机构的同体问责制

第八章 劳动权保障的权利救济机制
第一节 劳动权的民事救济机制
一、劳动权民事救济机制的根据
二、我国现行劳动权民事司法救济的缺陷
三、完善我国劳动权保障民事司法救济的建议
第二节 劳动权的其他救济机制
一、行政诉讼机制
二、宪法救济机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