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实物到原子——国际计量局与终极标准的探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637507
  • 作      者:
    (英)泰瑞·奎恩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质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泰瑞·奎恩,一位资深的物理学家,具有温度、光辐射、质量和基本物理常数等多个计量科学领域的工作经历。1988年到2003年,他任BIPM局长,并积极参与国际计量组织的工作。同时,他也是伦敦皇家学会的会员。
  泰瑞·奎恩先生对中国计量的发展给予了真诚的帮助和支持,为此他荣获了201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计量局(BIPM)虽是一个小型的国际组织,但却作用重大——通过国际单位制实现计量的全球一致!
  位于法国塞夫勒的BIPM,是第一个国际计量科学实验室。她由1875年的《米制公约》创建,目前已经囊括了全球所有工业化国家,以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其最初使命是保存新的米和千克的国际标准,为成员国提供校准服务,并推动计量科学的发展。BIPM和众多国家计量院一道,正在进行着自法国大革命后形成的全球计量体系理论基础的最伟大的变革——通过基本物理常数重新定义千克和其他基本单位,从而结束在BIPM保存实物标准(千克是最后一个)的历史。
  作为BIPM的荣誉局长,泰瑞·奎恩(TerryQuinn)是唯一一位既跟踪机构发展历程,又跟踪现代测量科学发展的人。他在《从实物到原子——国际计量局与终极计量标准的探寻》中第一次讲述了BIPM生动的、扣人心弦的历史。书中基于BIPM的重大成就,也就是这个机构130多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讲述了BIPM从1875年成立——国际合作史中的标志——直至现在,所有决定性事件的幕后故事。它不仅回溯科学的发展,也聚焦涉及的代表性事件和人物。书中以浓重的笔墨,重述了围绕这个机构的设想和之后发展的辩论与讨论。尽管一些国家和个人怀有敌意,但创建的这个机构完美地遵循着最初的使命。
  《从实物到原子:国际计量局与终极计量标准的探寻》分十八章,以编年史的形式,从国际米制公约的起源开始,到米制公约的签署和BIPM的成立;从国际互认协议的签署,到国际基本单位的新定义,揭示了围绕BIPM这个机构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以及国际计量工作者的行为和观点。
  通读《从实物到原子:国际计量局与终极计量标准的探寻》,不仅可以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历史沿革,而且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感同身受相关人物的感情、志趣、个性,甚至国家荣誉。因此,读这本书,读者一定不会觉得枯燥。
  《从实物到原子:国际计量局与终极计量标准的探寻》将为新加入计量行业的年轻人提供一个系统了解国际计量发展历程的契机,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国际计量的大家庭;对已经从事计量科技工作或计量管理的人员,本书提供了大量案例和信息,将有助于其理解当前的国际计量体系,从而规划自己的工作。本书也可以作为计量及物理化学等专业教材的辅助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1872年4月的筹备研究委员会
  1872年4月2日星期二至4月13日星期六,由国际米制委员会于1870年8月的会议上成立的筹备研究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会议。除了来自于法国分会的一些成员外,出席会议的还有国际米制委员会的委员,包括米勒、奇泽姆、郎、瓦尔德和赫希以及第一次参加会议的来自于柏林的福尔斯特。对于福尔斯特来说,这是他积极投身于《米制公约》和国际计量委员会各项事务近50年职业生涯的开始。1891年至1920年,他还担任了该委员会的主席。
  1872年4月2日至13日的每天下午(4月8日星期一除外),筹备研究委员会召开了为期11天的会议,讨论了很多已于1870年会议上探讨过的问题。这是当时会议的特点,因为大多数需要处理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此有必要对很多事项进行非常详细地研究,并由成员们进行各种实验。这里举几个比较突出的事例,比如合金的热膨胀系数、长度规的光学和机械比对、将显微镜对准一条细线时能够达到的准确度以及对1m标尺的温度测量等。最后一个问题引起了长时间的讨论。斐索认为,要测量1m尺度的铂铱合金的平均温度,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在沿直线标度方向放置一支1m长的特制空气温度计,并一起放置于搅动中的液体中。我想,我会同意这样的结论。测量一个较长物体的平均温度,如果要达到一度的千分之几的准确度,在今天仍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在那时更是如此。这些讨论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已经极其深刻了。另外,关于制作多少新标准,以及作为重中之重,是否提议建立国际计量局等问题,更牵涉到政治因素。赫希在第一次会议初期就提出了后面这个问题。此外,也是在第一次会议上,法国农商部部长致信委员会,宣布任命福尔斯特教授职务,同时,提议拜耳将军加入。委员会对此表示欢迎,但事实上拜耳将军由于身体欠佳的原因,没有亲自参加会议,而是由赫希充分表达他的观点。赫希重申,拜耳认为新的国际原器应及时与贝塞尔突阿斯单位标准进行比对,并用其对原来的法国测地学基准之一进行重新测量,以确定制成后档案米的长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另一个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是,在显微镜下比对lm标准时,是选择纵向移动法还是横向移动法,前者需要移动1m,而后者只需要移动几厘米。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得出任何结论,因此会议决定特制两个比较器:一个用于纵向比对,另一个用于横向比对。对于标准制作的数量,会议也很快做出决定,有多少国家需要就制作多少标准,而最终的国际原器应直接从该批次中选取。至于材料,会议达成的结论与之前的一样:应使用铂一10%铱的合金。当时,法国分会成员圣一克莱尔·德维尔邀请委员会在自己位于高等师范学院的实验室中,观看一小块该合金的冶炼过程,这是分会和委员会成员首次见证合金冶炼过程。会议讨论了使用石英晶体制作50cm标尺的可能性,决定先调研满足要求的大块天然水晶的来源。当然,其目的是寻找一种“分子结构”(这是当时的说法)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材料,而合金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无法做到这一点。会议非常重视尺寸稳定性与热膨胀系数稳定性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斐索利用自己新发明的光学干涉测量仪,能够对非常小的材料样品的热膨胀系数做出非常精确的、可重复的测量。
  在会议中期,也就是4月10日星期三,阿道夫·赫希再次提出已经讨论过多次的、创建国际计量局的问题。他说,他打算建议国际米制委员会和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能够服务于精密科学所有领域的、具有广泛计量职权的组织。他说,米制委员会很多成员都持相同的观点,认为当前的工作意义重大,且不应随着新米制标准的完成而停止;标准需要在国际社会控制下,保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标准应能够为所有政府使用;一个不断提高的与精确测量相关的科学领域正逐步形成,它也会通过在一个国际性的独立中枢机构中开展计量比对并保证国际测量等效而获益。他的开场白立刻受到新任巴黎天文台台长德洛内的赞同,但遭到法国分会其他大多数成员的反对。莫兰将军说他觉得没有理由设立一个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组织,并坚持认为,一旦新的米制原器制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微不足道,只是偶尔对国家原器进行校准,不值得建立一个正式的组织。他还认为,国际米制委员会的委员大多居住在国外,在任何情况下,成立这样的中枢机构与国际米制委员会合作是不现实的。法叶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机构将来能开展什么样的科学工作。赫希和福尔斯特都做出了回答。赫希指出,国际贸易越来越需要各种测量,而不止是质量和长度,并且仅仅从实际原因考虑,新的计量局便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此外,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的重要科学测量的数量日益增多,其测量结果由于缺乏全球统一的测量体系,只能进行粗略的比对。他谈到,测地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重力测量,由于各个国家采用的单位不同,因而无法进行相互比对。福尔斯特在此基础上作了补充,他强调所有科学领域都对准确测量提出更高的需求,并断言新的计量局将会被视作为所有国家工作。它将是一个咨询中心,同时也将是所有国家的标准进行比对的中心。此外,他认为随着国际米制委员会的工作展开,国际计量局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斐索不同意这一观点,他反而认为国际米制委员会的存在就能够确保所有事务的执行。奇泽姆看到了建立这样一个机构会面临的巨大困难,这无论如何也不是筹备委员会能够提议的事情,但尽管如此,他还是编制了一份关于这个议题的文件。特雷斯卡认为,一旦关于建立国际局的想法提了出来,就不应该停滞不前,但建局的相关事宜并不在筹备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之内。他建议,国际米制委员会的委员应在征求各自政府的意见后,再讨论斟酌这个问题。最后,会议决定延后讨论这个议题,同时为国际米制委员会编制了一份简短的建议书。
  ……
展开
目录
致谢
引言
第1章  米制公约的起源(1851年—1869年)
第2章  1869年国际米制委员会的创立
第3章  1872年—1873年间国际米制委员会的会议
第4章  1874年的铸造工作以及第一根新米尺
第5章  1875年的米制外交大会
第6章  国际计量局的创立及新的米原器初步成型
第7章  国际计量局第一个十年的科研工作(1879年—1889年)
第8章  新成员国以及1889年的第1届计量大会
第9章  国际计量局的科学工作与1895年和1901年的计量大会
第10章  超级实验室的成立
第11章  因瓦合金的故事与1921年公约
第13章  国际单位制、绝对电学单位和离子化辐射处
第14章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需要做出的多项决定
第15章  摩尔、光速以及《米制公约》的更多介绍
第16章  BIPM的新科学研究及国家计量基标准的国际互认
第17章  千克的重新定义和新国际单位制的采用
第18章  后记:新国际单位制与BIPM的未来职责
参考文献
附录1  米制公约
附录2  国际计量委员会主席、秘书以及国际计量局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