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51549
  • 作      者:
    邓社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以发展权和文化多样性为逻辑基础,重点探讨了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客体、主体、保护模式、权利内容和限制、权利的行使及其法律救济,并草拟了《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建议稿。在一些理论问题上有所创新,对我国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邓社民,男,1969年生,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人。现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民法教研室、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副教授,法学博士,知识产权法学博士后。香港大学、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社会兼职: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员,湖北省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会员。 自参加工作以来,在《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学报》、《法学论坛》、《时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独著《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支撑体系研究》;参编《知识产权法》教材1部;主持或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资源面临衰微和消失的危险,世界文化多样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何挽救世界文化多样性是目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以发展权和文化多样性为逻辑起点,重点探讨了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客体、主体、保护模式和主体的权利及其实现问题,将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客体界定为传统典型元素或固定化程式,使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与著作权法保护的边界更加清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民间文学艺术主体的精神权利为主的专有权体系以及法律救济措施,并以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为其实现形式,解决了司法实践中的诉权问题。最后,草拟了《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建议稿)》。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由来
二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理论综述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学说梳理
一  劳动学说
二  人格权说
三  正义说
四  经济价值说
五  人权说
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发展权解读
一  发展权的概念和内容
二  全球化、知识产权殖民化对发展权的限制
三  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是维护发展权和文化主权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文化多样性解读
一  文化霸权正在吞噬着世界文化多样性
二  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就是保护人类的文化发展

第二章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客体-传统典型元素或程式
第一节 文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者眼中的民间文学艺术
一  民间文学艺术的内涵
二  民间文学艺术的特征
三  民间文学艺术的种类
第二节 国际社会法律文件中的民间文学艺术
一  1967年《伯尔尼公约》——匿名作品
二  1976年《突尼斯示范法》——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三  1982年《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免被滥用国内立法示范法》——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形式
四  “WIPO-IGC”——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五  1977年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班吉协定》(1999年修订)——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形式
六  2002年《南太平洋示范法》——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七  有关国家立法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界定
第三节 我国法律文件中的民间文学艺术
第四节 我国法学界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探讨
一  大民间文学艺术
二  思想和表达为一体的民间文学艺术
三  作为作品的民间文学艺术
第五节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客体——传统典型元素或程式
一  术语的选择
二  民间文学艺术的特征
三  民间文学艺术的范围
四  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
五  民间文学艺术的种类
六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客体——传统典型元素或程式

第三章 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
第一节 国际条约、地区性协定及国内法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主体的规定
一  国际条约、地区性协定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主体的规定
二  国内法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主体的规定
第二节 国内外法学界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主体问题的论述
一  集体主体和个人主体相结合的二元主体观
二  个人主义作者观
三  集体主义作者观
四  多层次主体说
五  国家主体说
六  行政机构诉讼主体说
七  关于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问题的评析
第三节 民间文学艺术的集体主体——族群
一  从民间文学艺术的特点来看,其主体应该是群体
二  从国内外的立法文件看,民间文学艺术主体大多数都规定为群体、族群或社区
三  从学界的观点来看,民间文学艺术主体应该是群体
四  从司法实践来看,民间,文学艺术主体应该是群体
五  从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的目的来看,其主体应该是群体
六  发展权集体主体为社群成为民间文学艺术主体提供了法理依据
第四节 与民间文学艺术集体主体相关的主体——传承人、演绎者和采风者
一  传承人
二  演绎者
三  采风者

第四章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考察
第一节 国际条约和地区性协定的保护模式
一  国际条约的法律保护模式
二  地区性协定的法律保护模式
第二节 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法律保护模式
一  突尼斯——版权保护模式
二  菲律宾——特殊权利模式
三  巴拿马——特殊权利模式
四  阿塞拜疆——特殊权利模式
五  中国台湾——特殊权利模式
六  澳大利亚——商标保护和司法保护模式
七  英国——类似《伯尔尼公约》的保护模式
八  法国——以文化政策为主导的行政保护方式
九  日本“人间国宝”的保护方式以及韩国“人类活的珍宝制度”
第三节 学术界有关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的探讨
一  著作权保护模式
二  特别著作权模式
三  特殊权利模式
四  综合模式
五  合同保护模式
六  习惯法保护模式
七  传统工艺数据库保护模式
八  公益诉讼保护模式
九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十  关于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争论的评析

第五章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选择
第一节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现状和司法实践
一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立法概况
二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司法实践
第二节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司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模式的选择——特殊权利保护模式
一  我国学者关于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的探讨
二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的选择——特殊权利模式
第四节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特殊权利保护模式的制度设计
一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和名称的选择
二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三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客体——传统典型元素或程式
四  民间文学艺术主体
五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内容、保护期限及其权利限制
六  民间文学艺术专有权的行使——传承人代表制度
七  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

第六章 《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建议稿及立法理由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